黃文植
食管上接喉部,下連胃,是一段不規則的管腔,里面覆蓋著一層脆弱的黏膜。這層黏膜如果不斷受到不良飲食習慣的摧殘,就很容易孕育出癌細胞,引發食管癌。首先,食管黏膜很怕燙,能忍受的溫度不超過50°C,如果長期喜歡“趁熱吃”,黏膜細胞就要反復經歷“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過程,期間如果發生基因突變就可能生出癌細胞。其次,長期吸煙和飲烈性酒也容易危害食管健康。有數據顯示,吸煙者發生食管鱗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3~9倍。第三,腌制食物中含有的亞硝酸鹽會在體內轉變為具有強致癌性的亞硝胺類物質,如果長期食物腌制食品,自然會傷害食管黏膜。第四,發霉的食物中會存在大量的霉毒素,同樣也可以促進亞硝胺的生成,間接引發食道癌。第五,如果飲食中缺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脂肪酸等,會引起食管黏膜的增生,從而引起癌變。
部分胃食管反流患者存在反酸癥狀,包含胃酸的胃內容物進入食管,會刺激食管黏膜及上皮細胞發生惡變。此外,食管癌也存在家族遺傳現象。如果年紀大于45歲,且直系親屬有食管癌或消化道腫瘤病史,或者自己有食管憩室、慢性炎癥,發生食管癌的風險將增大。
食管癌早期的癥狀可總結為“三感一痛”:吞咽哽噎感、異物感、胸骨后不適感、胸骨后疼痛。當然,這些癥狀不具有特異性,但可作為疾病信號給患者一些提示,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發展至中晚期,患者吞咽困難的情況會越來越顯著。因為食管雖然有一定的彈性和擴展性,但若腫瘤細胞增殖越來越多,自然會影響食物下咽。隨著病情逐漸惡化,會從吞咽固體時疼痛加劇最終變成連液體都無法吞咽;與此同時,腫瘤壓迫喉返神經,會導致聲音嘶啞、膈肌麻痹、支氣管受壓等。
目前,食管癌最常使用的檢查手段是胸部CT以及胃鏡,病理檢查則是診斷食管癌的“金標準”。對于懷疑食管惡性腫瘤的患者,需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并對可疑病灶取活檢進行病理檢查,在活檢的組織中明確看到惡性腫瘤細胞時可明確診斷。確診了食管癌也不要慌,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病理類型制定出多學科聯合診療方案,以爭取理想的預后。
根據食管癌產生機理可以得知,通過一定的健康管理和生活飲食習慣改變,可大大降低食管癌的發生風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避免偏食,做到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不要吃過熱、粗糙、過硬的食品,不要吸煙飲酒,也不要吃發霉的食品;堅持適量的體育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重。
以下高危人群,除了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要定期開展食管癌篩查:1.來自食管癌高發地區;2.年齡>45歲,具有食管癌或消化道腫瘤家族病史;3.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煙、飲酒、喜食腌制/燙食等);4.有食管癌前病變(食管憩室或慢性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