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文娟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傳染性肝病。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1)血液傳播,指使用污染的手術器械、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以及打耳洞、紋身、穿耳等美容行為中,若接觸到染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可能導致乙肝的傳播。(2)性傳播,乙肝病毒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包括陰道、肛門和口腔性交等。(3)母嬰傳播,指孕婦攜帶乙肝病毒時,可通過母體轉移或分娩時血液、體液交換而感染胎兒或新生兒。(4)密切生活接觸傳播,即與感染了乙肝的人共用剃須刀、牙刷、毛巾等個人用品、共用餐具等也可能造成傳播。
基于其傳播途徑,要想預防乙肝病毒感染,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避免接觸病毒源 避免與他人共用針頭、注射器:避免接觸感染者的血液和其他體液(唾液、尿液、精液等),或使用感染者的牙刷、刮胡刀、指甲剪等個人用品;避免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感染的風險,同時要避免與多個性伴侶接觸;避免在未經消毒的環境下進行手術、注射等醫療操作,應選擇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診療。
提高個人衛生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特別是在接觸動物、處理垃圾、上廁所和外出回家等情況下一定要洗手;保持居住和工作環境的清潔,定期進行通風和消毒,以減少細菌和病毒的滋生,降低感染的風險;使用干凈的毛巾、牙刷等個人用品。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健康飲食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建議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魚類等高營養類食物,減少高脂肪、高糖分、高鹽分類食物的攝入;適量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建議每周進行2.5小時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少量高強度運動;停止吸煙和飲酒。
接種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最經濟有效的手段,可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促使機體產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特異性抗體,從而保護機體免受乙肝病毒感染。根據疫苗接種計劃,嬰兒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首劑乙肝疫苗,隨后第二劑在出生后1個月內接種,第三劑在出生后6個月內接種。成人則根據自身情況來確定接種時間和次數。一般來說,乙肝疫苗接種后,抗體陽性可持續時間比較長,有的可長達幾十年,甚至一生。對于一般人群,只要按照程序完成接種,通常不需要接種加強針。
此外,建議與乙肝病毒接觸風險較高的人群,如醫護人員、血液透析人群、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親屬等,應定期進行乙肝病毒檢測,及時發現感染情況。根據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陽性,無論肝功是否正常,有下列情況之一,均應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療:有乙肝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年齡大于30歲;肝組織活檢提示明顯炎癥(G≥2)或纖維化(F≥2);乙肝相關肝外表現的。目前主要使用的抗病毒藥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韋、阿德福韋、替比夫定等。
總之,乙肝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避免感染乙肝病毒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