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雁 侯嘉庭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該病毒首次感染表現為水痘,水痘治愈后病毒或仍潛伏體內,當免疫功能下降時此種病毒就會卷土重來,最常侵犯的就是腰肋部神經,表現為腰部出現皮損、水皰,因此又被稱為“纏腰龍”。事實上,它不僅僅發病于腰部,頭部、面部、上肢、胸背部、腰肋部、下肢、會陰部等部位也會出現水皰。但一般單次發作多局限于某一部位,且大多是沿身體單側分布,也就是說帶狀皰疹的發病,大多以身體中線為界,很少過界。神經痛在發疹前、發疹時或者皮損痊愈后都有可能出現,疼痛可以表現為鈍痛、跳痛等,通常伴有燒灼感。如果帶狀皰疹發展到身體多個部位、以出血性帶狀皰疹出現,而且面積很大,并且出現壞死等情況,務必要引起重視,應及時至醫院進一步檢查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
數據顯示,中國50歲以上人群每年新發帶狀皰疹約156萬人,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嚴重。同時,全身抵抗力下降的人,如久病體虛者及過度勞累者;患有慢性傳染病、感冒或感染性疾病的人;糖尿病、結核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患者及做過器官移植的人;外傷、燒傷、放射治療、中毒患者及某些受過精神創傷的人;長期服用類固醇皮質激素或使用某些藥物如砷劑、銻劑、免疫抑制劑的人;惡性腫瘤患者,如白血病、淋巴瘤、癌癥患者;艾滋病患者,也是帶狀皰疹的易發、多發人群。
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后遺癥是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疼痛程度可達10級,發作時患者往往寢食難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預防和控制神經痛的關鍵就在于早期積極治療。具體方法包括:
藥物治療 一是抗病毒藥物。通常來說,要在早期(出疹7天之內)足量地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從而有效抑制病毒復制、阻止病毒傳染他人,減少對于神經的損傷。常用的抗病毒藥物有鹽酸伐昔洛韋、泛昔洛韋片等。二是增強免疫力藥物,如強的松、聚肌胞、核苷酸等。三是促進神經修復藥物,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甲鈷胺等。四是止痛藥物,輕中度疼痛可選對乙酰氨基酚、非甾體類抗炎藥或曲馬多;中重度疼痛可選阿片類藥物(嗎啡、羥考酮等),或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藥物(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
物理治療 主要包括紫外線、超短波、直線偏振光、遠紅外線、激光等,主要作用是消炎止痛。
針灸拔罐 通過針灸、拔罐的方法排出體內的毒邪,從而達到止痛治病的目的。
對于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患者,則可以使用椎旁和神經根阻滯、硬膜外腔注藥等方法來緩解疼痛。
既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喜歡盯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那么,大家平時就要加強身體鍛煉,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飲食均衡營養,以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帶狀皰疹的發生。
當然,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但是知道這一點的人很少,這是由于帶狀皰疹疫苗是最近才在我國上市的,并且按照規定只有40歲以上的人群才可以接種。目前帶狀皰疹疫苗并不是免費的,是自費疫苗,去正規醫療接種機構按流程進行接種即可。通常在得過帶狀皰疹之后,機體內會有較長時間存在免疫,就不需要再進行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