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喜,唐 珂,歐宇飛
(廣西北投公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9)
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和滲透越來越深刻。國家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深化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和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中,大數據相關技術連續四年上榜。順應大數據發展是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歷史機遇,也是企業轉型的必然選擇。
財務信息化的核心是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充分發揮和利用大數據價值。尤其對全面預算、采購配置、風險評估、財務決策等深層次的管理需求,大數據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總體來看,在傳統施工企業中,除部分基礎較好的大型企業外,通過應用數據建模和RPA 機器人、云計算、區塊鏈等大數據技術,完成“業務、財務、水務、資金、資產、預算”一體化財務信息化建設的企業不多,推動財務工作前移不夠主動,財務信息化建設的優勢沒有輻射到項目建設主業一線和沿線開發規劃,并幫助業務開展合法合規的經營,為生產運行優化賦能。
部分施工企業傳統財務信息處理方式從數據采集、單據審核、財務核算、資金收付等各個節點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人工去參與。一方面,員工每日疲于應付基礎、繁雜和重復的工作,缺乏更多的時間學習或接觸大數據及財務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的財務信息化僅實現物理集中,未將財務人員價值創造能力真正激發出來,內部缺乏良好的財務信息化建設氛圍,員工對財務信息化認識不充分,對財務信息化建設缺乏積極性,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創新精神,導致施工企業財務人員向大數據型信息化人才轉型十分困難。
1.明確管理思路。根據當前存在的管理弊端和企業發展實際,明確促進企業發展的管理新需求,提出系統建設總目標。施工企業一般分為分子公司、項目部、總經理部等組織形態,適用相應的集權職能制、分權事業部制、子公司分權型等不同管理模式。在充分調研各組織發展情況后,由企業管理層決議財務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向,明確管理模式是大一統的集中管理還是分權式的逐級管理,明確管理思路可以為企業大數據分析和決策指明口徑。
2.制定業務規則。業務管控和處理規則是企業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的具體內容。根據企業經營管理層的決策,進行廣泛的業務研討,比如關于如何實現按區域、行業、企業性質等維度分析集團經營盈利情況的問題,如何提高合并報表的精準性的問題,如何快速實現關聯交易處理和查詢的問題,如何規避手工干預往來數據風險的問題。對PPP 業務、項目投資、金融工具投資、合并報表、全面預算等復雜多變的業務充分論證,提出對業務細節、分析顆粒度、判斷策略等需求,找出最優實現路徑。嚴格制定機械、材料、費用等的業務處理規則,強化對人員、組織、物料、項目、客商、會計科目等基礎資料的管控,必要時,企業還需創新和重構業務處理流程。制定業務規則,是為企業大數據分析和決策提供執行邏輯。
3.梳理基礎資料。對基礎資料的梳理和收集,必須堅持前瞻的發展眼光,不能一成不變的套用原有的基礎資料。基礎資料是財務信息化平臺的根基,大數據技術環境下,企業發展瞬息萬變,應重點關注報表公式、規范表單、抵消方案、科目選定等基礎資料的功能性及適應性,資料過于龐雜和繁瑣不僅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垃圾,也不利于企業實現業財一體化目標。
根據企業制定的管理思路,引進財務管理系統,搭建服務平臺。前期工作包括建設方案對比、需求調研、需求分析、招標書磋商等,最終確定供應商及系統部署環境。同時,組織一支既有信息化基礎和創新意識,又懂具體業務的專門團隊,負責整個財務信息化平臺構建的具體實施工作。系統平臺是企業海量數據的載體,也是數據挖掘和分析的工具。
1.協調部門資源。傳統的職能式管理方式是各部門獨立運作和垂直管理,橫向的溝通協調相對較難。基于全局的頂層統籌,打破原有的部門屏障,增強跨部門協調,是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在財務系統中,權限與組織數據來源于科技信息部門與人力資源部門,結算數據來源于合同和生產部門,資產數據來源于資產或物資管理部門。可見,缺乏部門的協調溝通,數據資源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受到限制,財務信息化建設無法向縱深發展,企業的數據價值也大大折扣。
2.開發交換接口。財務自動化到財務信息化的關鍵環節就是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互通、互聯和互享的過程。按照財務信息化管理平臺統一的接口規范要求,建立數據信息實時上傳通道,實現業務直接與財務管理平臺對接,實現流程標準化,票據電子化、管理智能化,為數據共享提供通道。
財務信息化建設要遵循分步構建,分批上線的原則。一方面是系統分批上線。先上線部分系統應用,熟悉系統底層邏輯、掌握系統操作習慣和功能,總結優化系統功能的實施經驗,確保后續系統上線有章可循,后續應用上線工作可以借鑒先行經驗,確保扎實推進功能對比、需求調研、建設藍圖等工作。另一方面是組織分批上線。選定幾家具有代表性的組織進行試點運行,找出系統軟件存在的問題和暴露的弊端,同步優化系統功能和調整規則標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見圖1。

圖1 施工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路徑
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西路橋集團”)是一家開展工程施工、交通設計、技術研發、投資、房地產開發等多種業務的大型專業施工企業,具備國家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國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等,主要從事工程施工、設計研發、產業投資、房地產開發等業務,形成交通基礎建設全產業鏈發展布局。榮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建筑業先進施工企業”等榮譽稱號、榮獲喬治理查德森獎、魯班獎、詹天佑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廣西主席質量獎、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獎項。2019 年,獲中國企業財務共享建設卓越成就獎。
廣西路橋集團主要經歷了系統基礎建設、業財一體化、財務信息化三個階段。從2009 年開始建設,到今日財務信息化實現數據挖掘、數據治理和數字化轉型,財務管理工作發生了質的提升。
1.系統基礎建設階段。全面構建了公司系統平臺,引進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項目管理系統。第一期完成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財務、銀企互聯、項目管理系統需求分析和門戶集成等工作,第二期完成績效與流程、制度與業務規則配置以及檔案管理系統、財務資金、預算項目管理系統開發。
2.業財一體化階段。構建了財務共享中心,實現應收應付的集中處理,BI(商務智能)的建立和施工現場數據采集的輕應用。
3.財務信息化階段是信息化全面集成、協同階段,系統及服務器性能持續調優,完成信息集成平臺建設和BIM 云管理平臺建設及推廣,企業級數據倉庫建設、綜合集采平臺建設,進一步強化了系統集成,引用大數據技術,完成了數據挖掘、數據治理和數字化轉型。見圖2。

圖2 廣西路橋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設時間軸
在立項初期,該公司就以推動數據轉化為企業資產的決心,沿著既定的部署藍圖推進信息化。在實施藍圖的指導下,管理思路明確、業務規則清晰,資料取舍科學,部門積極聯動,對關鍵環節和業務展開認真部署和反復研討。在長期的摸索與推進中,廣西路橋集團基于大數據的財務信息化建設取得一定的突破。
1.建立基礎數據管理平臺。搭建基礎的管理架構,收集整理人員、組織、物料、項目等主數據資料,確定角色權限和主數據管理策略,制定和優化審批工作流程,引進XML 的語言和XBRL 標準,打通移動端審批,訂閱安全閥,形成接口標準。
2.加強財務數據集中管理。實現總賬、出納、費用、應收/應付、報表、固定資產等財務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打通財務與資產領域的數據傳送通道,形成財務數據閉環,減少財務數據流失。
3.實現企業數據實時共享。將合同、資金、人力資源、物質設備等系統接入財務系統,財務信息化平臺促成各業務之間的數據實時共享,實現資金監控、投融資管理、資金結算、經營分析、經營預測、經營評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產生了企業的海量數據。
4.盤活企業海量數據資產。財務信息化平臺將分布式部署的異構數據源匯集到一起,數據交換平臺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產生的海量數據資源進行挖掘、篩選、分析,支持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關聯業務合并、財務分析與報告、企業風險內控、資產管理等更深層次的管理需求,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數據分析與決策,盤活了企業數據資產。見圖3。

圖3 廣西路橋集團財務信息化平臺
1.系統協同穩步推進,數據共享逐步落實。系統之間的數據實現共享,數據傳送通道順暢,打通業務、財務、稅務之間的數據關聯,實現增值稅業務由發生到完結的閉環管理。實現資金預算、資金歸集、內部結算以及票據、融資信貸管理等業務系統化管理。合同支付一體化,供應商合同支付各環節實現系統規則的自動管控,實現合同業務的閉環管控。
2.業財融合高度集中,業務規則持續完善。業財一體化實現財務對業務的指導與賦能,深化業財融合,推進業財聯動,強化數據統計,滿足財務系統對不同階段、不同期限、多重層級的合同收付進行辨別、標記、核算、分析。對于處理復雜的業務,可以獲得財務信息化平臺豐富的服務與功能支持,管理與指導財務核算規范,實現集團業務規則持續完善。
3.財務共享中心建立,降低財務信息成本。將共性業務集中處理,保證了業務記錄和報告的規范統一、結構統一、標準統一、降低內控的風險,提升業務處理的效率。業務處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使集團財務管理人員可以更靈活的方式處理會計信息,真正實現隨時隨地移動辦公和管理會計信息,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深度挖掘海量數據,充分發揮數據價值。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財務信息化平臺,并不限于處理基本的日常核算業務。緊隨大數據時代的步伐,廣西路橋集團財務信息化平臺全面提升了自身的數據挖掘和數據利用能力,通過全方位、全要素、全過程的采集集團施工生產活動的所有企業數據,整合數據標準,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和收集海量數據,沿著集團內部業務數據鏈深入分析和利用。見圖4。

圖4 廣西路橋集團財務信息化的大數據技術應用
1.提升數據治理能力。企業數據挖掘的本質是采集企業所有活動的記錄,若對采集的海量數據不加以加工篩選的使用,必然會影響企業的決策質量。數據治理是公司數據管理的基礎,包括保存治理、數據安全治理等方面。大數據技術下,數據治理使產生海量數據過程中瞬時篩選和儲存可信賴的數據成為可能。廣西路橋集團在財務信息化平臺支撐下,已經實現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但對數據治理才剛剛起步,未來需不斷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更好地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
2.實現電子檔案管理。電子檔案是指無紙化時代的檔案,經濟業務發生的全過程電子化,業務數據在各個環節形成電子檔案。當前廣西路橋集團已經實現發票電子化,憑證電子化,銀行回單電子化管理,下一步將通過搭建統一的檔案系統平臺,所有業務信息均通過信息系統來采集和傳遞,減少原始憑證,避免繁雜的手續和繁瑣的票據整理。
3.建立財務智囊系統。財務智囊系統是一種在財務領域內充分發揮財務人員頭腦風暴能力的程序系統,是一個智能計算機程序系統。廣西路橋集團各類財務人員共計1000 余人,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極大地解放了財務人員的基礎工作。財務智囊系統將匯集從具體業務走出來的財務人員,有效地運用他們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通過問題分解,模擬專家的思維過程,解決各類財務問題,提高財務人員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幫助企業實現人員轉型,提升企業管理效益。
基于大數據的財務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施工企業必須依靠大數據技術全面構建企業內部數據傳送鏈,統籌建設財務管理域公共數據庫。通過“財務業務中臺”提供公共數據管理服務和數據應用開發服務,為企業迅速和準確地了解自身運營中的狀況提供了便利,使財務工作實現數字化管理成為可能,推動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