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至8月初,在今年相繼到來的第4、5、6號臺風對東南沿海地區夏季高溫的持續壓制之下,沿海地區電煤日耗量降至近3年來的低位水平,下游消費企業針對北方港口的動力煤采購熱情受到制約,北方港口現貨煤價進入持續陰跌過程。截至8月4日,北方港口平倉的普通品質5500kcal/kg和5000kcal/kg的現貨煤價分別為840元/t左右和730元/t左右,比7月中旬的近期高點普遍下降50元/t左右。
未來一段時期,盡管電煤庫存量依然偏高,加之發電企業對現貨動力煤(含國內現貨和進口動力煤)的預先采購,將繼續給沿海地區現貨煤價帶來一定的下行壓力,但是隨著第6號臺風影響結束,以及未來第7 號臺風對我國的影響偏弱,預計到8 月中旬的一段時間,東南沿海地區的高溫天氣將明顯增多、高溫程度也將提升,電煤采購有望隨之增加,從而對沿海地區現貨煤價形成支撐。
1.下游環節動力煤庫存仍然偏高。一是,截至8月3日,“CCTD沿海8省動力煤終端用戶數據”所覆蓋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量為3631.8 萬t,盡管比7月9日的高點減少112.1萬t,但是仍然比2022年同期增加714.6萬t,也高出600萬t左右的合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去庫”壓力;二是,截至8 月初,下游港口(特別是江內港口)的動力煤庫存量高出2022 年同期逾900 萬t,其中屬于貿易商的(含部分大型煤炭生產企業下屬的經營公司)庫存數量仍然偏多,普遍認為8 月上中旬是去庫的最佳時機,而且共識度非常高。
2.對未來動力煤市場的悲觀預期高度一致。“迎峰度夏”高峰帶來的用電、用煤增加是助推6 月下旬至7 月中旬現貨煤價走高的核心原因,是大眾所共知的事實;鑒于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形勢難以樂觀,市場參與者普遍認為,“迎峰度夏”高峰過后,國內電力消費需求或將確定性走低,動力煤價格也將出現下行,對后期動力煤市場及現貨煤價走勢的悲觀預期高度一致,對未來沿海地區現貨煤價走勢的負面影響似乎難以消除。
3.進口動力煤仍具價格優勢。近期,國內發電企業增加了對8 月下旬至9 月初進口印尼低熱值動力煤(含褐煤)、對9月底和10月初進口高熱值動力煤的采購招標,招標的各種熱值進口動力煤屆時的到岸價格普遍低于按照當前北方港口現貨煤價計算的到貨價格,將從現實需求和價格2 個方面對未來國內現貨煤價走勢帶來一定程度的下行壓力。
4.“迎峰度夏”高峰將進入尾聲。8 月8 日,是2023年的“立秋”節氣,盡管全國多地可能繼續維持高溫天氣(2022年8月7日立秋之后,電煤日耗并未隨之衰減,反而創出當年夏季電煤日耗最高紀錄,并高位運行至8月下旬),但是理論上電煤日耗峰值的時日已經不多,夏季用電和用煤高峰也將成為強弩之末,預計電煤采購意愿將受限、去庫意愿將增強。
1.針對北方港口的動力煤采購需求將有所增加。今年第6 號臺風“卡努”未按預期的8 月2 日登陸我國,之后,東南沿海地區在8月3日迅速轉入“桑拿天”模式,降溫用電負荷快速增加,并提振燃煤機組出力,“CCTD沿海8省動力煤終端用戶數據”所覆蓋發電企業的電煤日耗量,從7月18日至8月2日(從第4號臺風7月17日登陸我國到第6號臺風結束)的日均223.1萬t,提高到8月3日的235.2萬t;鑒于氣象部門預計第7 號臺風“蘭恩”對我國的影響偏弱,預計近期東南沿海地區將保持高溫天氣,沿海地區電煤日耗水平有望繼續增加,對動力煤的采購需求將有所釋放。
2.北方港口現貨動力煤資源已經并將繼續減少。一是,近期安全生產問題導致晉北地區和鄂爾多斯地區煤炭出礦價格相對堅挺,貿易商發運至北方港口的現貨動力煤成本倒掛程度繼續保持在50元/t 左右,發運到港積極性繼續受到制約;二是,市場各方人士普遍認為,“迎峰度夏”高峰過后,國內動力煤市場的供求關系將再度趨于寬松,現貨動力煤價格將出現下行,這一悲觀的價格預期也對貿易商的發運到港數量形成制約。
上述2 個方面因素的實質性影響,已經迫使大多貿易商減少、甚至暫停了面向北方港口的現貨動力煤供應,并在近期唐呼鐵路、大秦鐵路的請車和發運量方面得到體現,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北方港口的現貨動力煤供應量將降至低位水平,從而對北方港口現貨動力煤價格帶來一定支撐。
3.進口煤炭到岸量呈現減少態勢。相關機構統計的我國海運煤炭進口的到岸量近期已經呈現減少態勢,7 月28 日至8 月3 日的周度到岸量已經降至500萬t以下,明顯低于7月份周度高點的620萬t以上,更是顯著低于5 月份周度高點的780 萬t 以上,有利于刺激8月上中旬仍然處于電力“迎峰度夏”頂峰時期的國內動力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