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方 王柏林

8月15日,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銀行保險處處長諶果帶領招商銀行一行人來到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花了半天時間深入了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情況。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重慶制造業門類眾多,專業性強,部分銀行對細分領域的發展情況缺乏深入了解,在掌握企業融資需求、把握風險防控要點方面存在困難。
為了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諶果主動“牽線搭橋”,推動各大銀行對接市級行業主管部門,掌握全市制造業所有細分領域的發展情況,希望能夠通過“投貸聯動”的方式,提升制造業領域金融服務水平,更好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監管和服務工作需要兼顧“防風險”和“促發展”。諶果既有審慎堅決、動真碰硬的決策能力,又有熱情細心、精準高效的服務能力,不斷推動金融監管可預期,金融行業發展可持續。
讓監管可預期
2017年,諶果從市金融監管局辦公室調到監管一處工作,彼時恰逢小貸行業整改規范期。
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小貸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一些行業梗阻,亟須進一步規范行業秩序,織密監管網絡。
小貸“僵尸企業”不愿退出市場,就是當時諶果和同事面臨的一個難題。
“這些公司已經長期未開展業務,但又不愿主動申請退出。”諶果說。
為了激發有進有退的市場活力,諶果和同事著手建立小貸“僵尸企業”退出機制。
起初,由于這一機制沒有法律支撐,諶果和同事把小貸“僵尸企業”的名單梳理出來后,只能一家一家去“磨”,既累,效果也不好。
后來,市金融監管局聯合重慶市稅務局、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文,引導小貸“僵尸企業”退出市場,仍收效甚微。
諶果明白,要想有效清退小貸“僵尸企業”,必須尋求法律支撐。2020年,她帶領團隊與重慶市司法局反復溝通,在全國率先探索出具有法律支撐的小貸“僵尸企業”強制退出機制。
依托這一強制退出機制,2020年以來,重慶共清退小貸“僵尸企業”31家,凈化了行業環境,有力推動小貸公司健康有序發展。
小貸“僵尸企業”強制退出機制,只是諶果和同事完善重慶金融監管體制的“冰山一角”。
嚴格設計小貸公司準入門檻、完善小貸公司銀行賬戶監管指引、制定小貸公司監管手冊……一批急用先行的監管機制,構成了讓監管可預期的制度網絡,也為企業帶來了可預期的發展信心。
寓服務于監管
面對金融機構和經營主體,諶果總是熱情周到。
此前,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銀行聯合推出不動產線上抵押查詢業務,這一消息在業界引發廣泛關注。
在眾多觀察者中,諶果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眼光。在她看來,這一業務不僅能簡化流程,更是優化金融生態的一個契機。她主動找到市規自局,希望讓小貸公司和典當行也能參與這一業務,使其放貸范圍更加廣泛。
一開始,市規自局基于社會對小貸公司和典當行認知、評價不一的考慮,對將其接入系統存在顧慮。
為此,諶果與對方溝通近3個月,詳細介紹兩個行業的發展歷程,接入系統的前置條件、需求及意義,并探索通過監管評級作為小貸公司和典當行接入系統的準入門檻。雙方最終達成共識,經過市金融監管局審核推薦后的小貸公司和典當行可以接入不動產線上抵押系統。
實際上,這并不是一項非做不可的工作,但諶果依然努力去爭取,就是想解決小貸公司、典當行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
像這樣主動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服務的事情,諶果做過很多。這些年,她寓服務于監管,堅持開展“走實地察實情辦實事”調研走訪活動,圍繞機構和企業以及消費者“急難愁盼”問題,建立“調研走訪—臺賬管理—逐個銷號—跟蹤反饋”工作閉環,為金融機構和企業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
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小貸公司聯系諶果,希望能為助企紓困、支農(“三農”)支小(小微企業)、鄉村振興出一份力。
為此,諶果牽頭打造了一批典型項目:推動度小滿“小滿助力計劃”發軔于重慶,并向全國推廣,覆蓋31個省區市的220多個行政村,為超1300戶農戶提供免息貸款1.28億元;引導螞蟻金服“智慧縣域+普惠金融”項目覆蓋重慶13個區縣,累計發放302.52億元,惠及客戶50.35萬人……
“越來越多的小貸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反映出這個行業健康向上的發展狀態,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諶果說。
2023年3月,諶果從監管一處來到銀行保險處工作,肩上的責任也變為推動銀行保險業穩健發展,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角色轉變后, 我的視野更加開闊,責任和壓力也更大了。”諶果說。
在諶果看來,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既要“引得進來”,也要“輻射得出去”。3月至今,她推動各大銀行總行加深與重慶的聯系,調研渝西地區制造業企業的資金需求和融資情況,并設計一系列深度定制化的“銀政企”對接會……
“圍繞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我今年做了一些工作,但還遠遠不夠。”諶果說,接下來,她將繼續聚焦“制造業、渝西、園區”三大關鍵詞,圍繞“智融惠暢”工程實施,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諶果
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銀行保險處處長
以奮進者姿態、創造性張力,在崗位上出成績、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