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在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700多家配套企業中,川渝兩地配套企業有200多家,占比超過三成。其中,已完成車身件、保險杠、儀表板等品類的川渝本地化布局,本地化采購占比約60%。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長安汽車上市的經典新能源產品深藍SL03就有近一半的供應商在川渝地區。
這是重慶兩江新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推動川渝兩地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
協同推進產業、開放、創新聯動發展等,攜手四川天府新區等地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兩江新區正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更多具有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
產業聯動更有力
8月15日,在位于兩江新區的長安民生物流基地里,一批批“重慶造”汽車正被有序裝車,后續將通過成渝整車對流路線發往成都。
統計數據顯示,成渝兩地的汽車產量達到300萬輛,占全國總體產量的12%。長安民生物流與一汽物流聯手推出的成渝整車對流路線應時而生。
“每年我們都有大量整車需要運往四川成都及周邊區域,而中國一汽成都工廠同樣有大量整車需要運到重慶地區。雙方通過資源和運力共享,有效提高重載率,促進降本增效。”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整車事業部調度中心經理張安心介紹。
目前,成渝整車對流線路月均發車近3400輛,實現運輸成本降低10%以上,等待裝配時間縮短40%以上。
汽車產業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主導產業、核心產業、優勢產業,也是成渝地區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推進產業發展協同協作的標桿領域之一。當前,川渝兩地汽車產業正在打通信息鏈、提升產業鏈、融合創新鏈、共享供應鏈、整合價值鏈,共建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按下啟動鍵以來,作為重慶汽車產業主戰場的兩江新區不斷發揮在產業上的旗艦作用,推動兩地汽車產業深度耦合。目前,包括長安汽車、賽力斯汽車、明天氫能等在內的汽車整車及上下游企業都在成渝兩地進行了積極布局。
其中,長安汽車、深藍汽車與寧德時代簽署合資協議,計劃在川渝地區投建電芯生產基地,實現整車企業與電池企業深度合作。2023年上半年,長安汽車在川渝地區的經營活動總額達到256億元。
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兩江新區與四川宜賓簽訂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合作協議,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兩江新區魚復新城將作為此協議的主要承載地之一。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表示,接下來,兩江新區將依托汽車產業優勢,堅持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緊扣“整車高端化、供應鏈高級化、創新自主化、生態協同化”目標,以兩江新區、天府新區汽車產業旗艦聯盟為抓手,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
開放聯動更深入
8月16日,兩江新區果園港集裝箱碼頭,江面船來貨往,碼頭一片忙碌。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深入,果園港和長江上游港口之間的往來日益密切。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果園港完成“水水”中轉7.3萬標箱,同比增長13%,對長江上游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得益于啟運港退稅政策的落地,中鋁西南鋁板帶有限公司的產品正加速走向海外市場。“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前,貨物要從上海洋山港離境并辦理結關手續后,才能申請辦理退稅,一般要2個月。”中鋁西南鋁板帶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國表示,現在,貨物在重慶果園港辦理放行手續后,海關會立即自動生成啟運港出口報關單。
“公司憑此報關單即可申請辦理退稅,僅需2天至3天就能拿到出口退稅款,較以前縮短了1個多月。”王建國介紹,2023年1月至6月,公司已辦理啟運港退稅1216萬元,預計全年出口值將突破2.4億美元。
大量四川企業也將果園港作為出口的第一站。“較以往,我們可以提前近1個月拿到出口退稅款,不僅提高了資金周轉效率,還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財務主管凌衛說。
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商務部部長胡斌稱,在啟運港退稅等政策的支撐下,果園港正不斷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外向型經濟發展。
目前,果園港已開通上海—果園—南充、果園—攀枝花、果園—西昌、果園—西安等“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等10多條運輸線路,成為四川、貴州、云南、陜西、廣西等周邊地區外貿貨物的中轉港。
2023年上半年,果園港還開行滬渝直達快線642艘次,同比增長7.9%,有效提升了長江黃金水道的“含金量”。
不僅如此,果園港還加快推進智慧化港口建設,進一步提升港口作業效率。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孫曉馳介紹,“無紙化平臺二期”信息系統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將于年底投入試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攜手組建重慶川渝港航物流有限公司,共同統籌利用長江上游港航物流資源,提升港口航運、多式聯運及綜合物流服務質量,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現川渝兩地港口聯動發展。
創新聯動更聚焦
8月15日,兩江協同創新區內的明月薈人頭攢動。迄今,距離其正式開啟試運營還不到兩個月。
明月薈集特色餐飲、休閑娛樂、運動康體、零售配套、共享辦公于一體,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活動空間。在明月薈附近,明月湖皮劃艇基地已對外開放,為入駐研發機構的科研人員及游客提供運動休閑場所。
包括“五分鐘科研生活圈”“十分鐘生態體驗圈”在內,兩江協同創新區軟環境正不斷優化,創新人才在這里集聚,創新成果在這里誕生。
越來越多“高精尖”企業從兩江協同創新區走向世界。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累計孵化企業214家。其中,科技型企業6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創新有力、專業高效、協同發展的一流創新創業環境正加速形成。
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兩江新區正積極打造國家級科研平臺,整合相關研發機構和服務機構資源,打造新體制、新模式的實驗室體系。同時,兩江新區在2023年開展“點火行動”,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計劃引進培育重點企業20余家,新增人員3000人,打造創新企業的集聚地、高端人才的匯合地。
圍繞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兩江新區攜手天府新區,圍繞一體化建設,推動貿易投資、物流樞紐、產業發展、開放平臺、營商環境五大領域的協同改革開放合作,合力共建內陸開放門戶。
就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而言,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協同推進公共服務聯動發展:以“川渝通辦”為抓手,雙方持續深化政務服務合作,將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納入異地通辦綜合窗口;持續推進社保互辦互認,打通社保卡互辦渠道,建立兩地補換卡業務受理機制;鞏固定期結算養老保險基金轉移制度,實現轉移基金即時到賬;開展學校結對活動,共享教學資源……
錨定“兩中心兩高地”目標定位,兩江新區將繼續發揮示范引領和龍頭帶動作用,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