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歡迎大家來吃海鮮#的話題沖上熱搜,讓人們知道在距離海洋2000公里外的新疆也能產海鮮。有網友疑惑:為何沒有海水資源的新疆能產海鮮?“將鹽堿水還原成人工海水是關鍵。”新疆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柱南告訴記者。
“大約從七八年前開始,我們在沿海養殖本來一年調一次水變成得隨時調配,而且海洋赤潮頻繁,沿海養殖困難增多。”蔡柱南來自廣東湛江,27年的養殖經驗告訴他需要找到新的養殖模式,為尋找答案,他一路從沿海走到新疆的第三師。
第三師位于帕米爾高原東部,地勢低洼,周邊地下鹽堿水不斷匯集,水中含鹽堿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大量的鹽堿水侵犯土壤,讓土地變成“地球之癬”,而對著一望無際的灘地,蔡柱南卻看到了希望。這里日照時間長,遠離城市、工廠無污染,是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天然場所。
蔡柱南團隊采用鹽堿水質綜合改良調控技術,將當地鹽堿水還原成與天然海水相似度達99%的人工海水,在沙漠邊尋找到真正的海水養殖模式。如今團隊已經有8項發明專利,3個養殖基地,總養殖面積達5500畝。養殖品種有包括青斑魚、老虎斑、石斑魚、青龍蝦在內的十幾種受市場歡迎的水產品種。
如今,新疆克州、三師紅旗農場、巴州的上萬畝養殖基地承載著海鮮熱愛者的期望,希望大家提起新疆時,不光想起羊肉串和葡萄,還有那美味的海鮮。 (據封面新聞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