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壓力下,“錢袋子”的發力方向愈發引人關注。8月30日,財政部發布《2023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透過這一半年報,市場能了解下半年財政的施策重點。
《報告》部署了下一步財政五大重點工作,概括起來就是5個關鍵詞:一是推政策,二是促實體,三是保民生,四是防風險,五是嚴紀律。其中,“加力提效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位列首位。
《報告》要求,合理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全面提升資金支付效率。具體來看,則主要是延續、優化、完善并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研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持續加強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和投后管理,提升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引導帶動社會投資等。
尤其是專項債,它是目前擴大政府投資穩定宏觀經濟重要政策工具。今年新增專項債規模為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500億元。財政部要求,今年新增專項債券力爭在9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資金力爭在10月底前使用完畢。
目前,新增專項債券資金用于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倉儲物流、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能源項目、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專項債作資本金范圍也擴圍至13個,去年新增了新能源項目、煤炭儲備設施、國家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
除此之外,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實體經濟,特別是要推動創新驅動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報告》顯示,財稅政策會在下半年繼續發力,鼓勵和減負并舉,增加實體經濟的持續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近幾年來國家財稅政策一直在持久發力,并與促進消費政策相協同,8月底國家已經出臺了提高個人所得稅部分專項附加扣除的額度,此等措施的出臺既能有效改善民生,又能積極促進消費,這也是下半年財政工作的重點。 (摘自《中國青年報》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