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不過,本次民事訴訟法的修訂中,一些修訂意見卻最終沒有被采納,在變化中保持了“不變”。
第一處“不變”是,原先“當事人上訴的,上訴狀既可以向二審人民法院直接提出,也可以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的修訂意見,未被采納。這是因為在目前電子卷宗尚未全面施行的情況下,“兩頭上訴”的渠道可能帶來上下級法院間的溝通障礙,影響效率,立法機關實事求是地恢復了現行規定。
第二處“不變”,是刪除了有關當事人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的限制性內容,避免提高當事人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的門檻。
第三處“不變”,刪除二審法院可因原審法院“嚴重違反法定程序”而再次發回重審的規定。
按《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二審法院針對一審判決,認為“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既可以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在查清事實后改判。而一些上級法院傾向于把案件發回,而不是自己改判,以減輕自身的判決責任。
而問題在于,被發回重審的案件在重審之后,如果當事人不滿意判決結果,再次上訴之后,二審法院原先還可以再次發回重審。在之前沒有法律約束的情況之下,極個別案件竟然8次發回重審,當事人就墜入了“一審、二審、發回重審”的“程序死循環”當中,這極大地損害了司法公信力。2012 年修正民事訴訟法時,明確“不得二次發回重審”,意在終結“死循環”。但是,一直有聲音希望以“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為由,突破“不得二次發回重審”。
這一次,立法機關明確堅持“不得二次發回重審”的原則,確實保護訴訟當事人的權益,壓實二審法院的審判責任。(據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