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全媒體記者 杜金瑩
小興安嶺迤邐北去,黑龍江水緩緩西來,山嶺上百里紅松蒼翠、白樺挺拔,山嶺下千里長河如練、岸草如茵,勾勒出一幅錦繡圖畫,令人流連忘返。這里就是蘿北,坐落黑龍江畔,宛若北國江南。
蘿北縣以山得名,境內有托蘿山,設治時因治所在托蘿山之北,故名“蘿北”。史志上曾用“三千里江山,金子鑲邊”來形容黑龍江沿岸金礦資源的豐富,蘿北也曾是黑龍江沿岸有名的“黃金城”。改革開放后,為保護生態環境,蘿北逐步停止開采近乎枯竭的金礦?!疤越鸪薄蓖巳?,但這里并沒有“冷卻”,人們不再奢求從金礦中挖掘黃金,開始以全新姿態挖掘可以永續發展、不會破壞環境的真正“黃金”——依托資源稟賦和人文底蘊,走上“產業項目+特色旅游”的興邊富民之路,使這座秀美邊城活力更強、魅力更大。
在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頭頂的天車吊裝著大型設備緩緩運行,“嘟嘟嘟”的電鈴提示聲不時響起。公司員工、博士張喜正聚精會神地監測設備的運行情況。
石墨,是我國優勢戰略性礦產資源,也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材料,在全球清潔能源體系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蘿北縣石墨資源極其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石墨資源富集區和石墨精粉生產地,在石墨開采上有“亞洲第一礦”的美譽。數據顯示,蘿北縣轄區內已探明石墨遠景資源量27.86 億噸礦石量,礦物量2.54億噸。
如何用好寶貴資源、端穩“能源飯碗”?面對這道必答題,蘿北縣堅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深入實施產業發展提升工程,重點打造石墨新材料百億級產業集群。
2019 年,通過招商引資,世界500 強企業——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落戶鶴崗市,成立了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中國五礦成功整合了蘿北云山礦集區域內小而散的礦權,進行規?;?、規范化生產流程再造,建設綠色智能礦山,一舉使蘿北縣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晶質石墨原料基地,于2020 年底獲評黑龍江省唯一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目前,中國五礦正在高標準建設采選、球形、提純、負極材料一體化石墨產業鏈,為我國石墨產業鏈的完善和成熟作出了突出貢獻。
同時,依托石墨全產業鏈一體化項目,中國五礦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所攜手合作,展開“石墨資源開采加工源頭減量關鍵技術與示范”“晶質石墨提純與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及大規模示范”等項目,其全產業鏈系列關鍵技術攻關成果將成為蘿北石墨產業未來發展的競爭新優勢。
守邊固邊,人是關鍵。獨特的產業優勢形成了資金、人才的“洼地效應”,蘿北開始成為國內新材料研發和生產人才的“蓄水池”,吸引更多人才萬里來投,扎根祖國邊疆,投身科研一線。
2023 年3 月2 日,中國五礦第三批博士團隊抵達中國五礦鶴崗石墨全產業鏈一體化項目基地。至此,在黑龍江省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和中國五礦全力推動下,石墨全產業鏈一體化項目已有20 余位博士長期駐扎,為提升黑龍江省石墨產業科技創新實力,破解產業“卡脖子”關鍵技術,拉動產業向精深加工延伸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龍江三峽 (圖片由中共蘿北縣委宣傳部提供)
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博士張方華說:“能在入職第一年就來到蘿北石墨產業一線,我感到很榮幸?!币压ぷ鹘?0年的博士張喜告訴記者:“十分幸運能在這里做石墨產業鏈項目建設,這里是石墨產業發展的熱土?!?/p>
產業是根本,政策是保障。近年來,蘿北縣大力實施招才引智“梧桐計劃”,出臺“人才匯聚提升工程”三年攻堅行動等政策,向各方面人才和創業者拋出“橄欖枝”,做好了引才、留才配套服務工作。
在優質產業項目和配套政策帶動下,近三年來,蘿北縣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2.5%,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5.13%,企業用工人數大幅增長,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黑龍江流光溢彩從遠古奔涌而來,孕育了特色鮮明的黑龍江流域文明。至蘿北段,黑龍江折向東北,接納了同樣從遠方一路奔波而來的松花江、烏蘇里江,因此蘿北這片土地似乎天生就縈繞著一種融匯萬方的氛圍,多種文化元素在這里交織融合,近年來更是備受關注,在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大放異彩。
位于蘿北縣名山島的黑龍江流域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家全方位展示黑龍江流域自然、歷史和民俗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這里記載了黑龍江流域文明的源流與發展,再現了中、俄、猶太三個古老文明族群曾在這片土地共生共存的歷史情景,展示出黑龍江流域文明的特殊風貌。
在夕陽的余暉中,黑龍江流域博物館被染成金色,坐望奔流不息的黑龍江,似在回望那段在歷史中載浮載沉的過往歲月。
走進黑龍江流域博物館,穿梭于歷史與現實之間,似可感受到多種文化元素在黑龍江流域不斷碰撞、整合、融匯,綻放出的奪目光彩。
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日聯軍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了英勇的抗日武裝斗爭,為這片土地植入了紅色基因。新中國成立后,轉業官兵成建制進入和知識青年的到來,為建設蘿北作出了巨大貢獻,也進一步豐富拓展了蘿北的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
如今,這里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大力推進口岸擴能、互貿區改造、加工區建設,持續優化口岸通關環境,積極拓展對外開放合作深度和廣度,已走過蘿北對外開放合作的“黃金十年”。
2023 年6 月10 日,蘿北口岸正式開通旅檢業務,這標志著時隔1200 余天,蘿北口岸首次驗放進出境旅客。至此,蘿北口岸全面恢復運行。
此后一天,在蘿北縣召開的一場穿插著中俄雙語的交流座談會上,來自中俄兩國的百余名代表圍繞兩國企業合作展開熱烈討論。參會企業家均看好兩國企業間的合作前景,期待在更多行業細分領域開展更為務實的合作。以這次座談會為契機,蘿北縣將更為積極地以一流營商環境保障企業發展,為企業家在蘿北投資興業保駕護航。
“在黑龍江流域文明的積淀下,遠古白山黑水的漁獵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互相交融,又經與俄羅斯文化、猶太文化的交流,使得文明的碰撞與融合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不斷上演。”黑龍江流域博物館館長田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同文明通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使得文明的交流互鑒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與過去不同的是,新時代以來我們是在更廣、更寬、更深的維度上拓展對外開放,體現出將對外開放置于更大格局中追求合作共贏的勇氣和氣度。這種轉變,折射出的是時代的變化。”
蘿北的美,在于界江兩岸蒼翠里點綴斑斕的山嶺,在于北國江南秀美中兼具雄渾的風光。
由黑龍江穿越小興安嶺形成的龍江三峽景觀,位于黑龍江蘿北段,水路長約70 公里,兩岸山嶺龍蟠,嶺下清流激湍。從岸上看,它是滔滔滾滾的大江;在船上看,它是蜿蜒曲折的峽谷;從遠處眺望,它是被小興安嶺群山分割成的多個湖面;從空中鳥瞰,它又像是一條冉冉欲飛的巨龍,堪稱黑龍江沿江風景線上最為千姿百態的奇觀。
邁入新征程,踔厲開新局。蘿北縣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人文自然景觀,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作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發力點之一,近年來持續推動全資源全產業全地域融合發展,充分利用邊境、界江、濕地、冰雪以及墾區、林區旅游資源,依托生態游、人文游、鄉村游資源特色,以森林公園、度假區、自然保護區、古鎮古村、遺址遺跡、農場林場等為載體,先后開發了山地度假、戶外運動、文化休閑、養老養生、鄉村旅游等旅游產品,構建起蘿北全域旅游的支柱產品體系。近年來,蘿北縣叫響了“游龍江三峽,賞兩國風光”旅游觀光品牌,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游客來此觀光。推出的綠色康養、紅色研學、金色農業、銀色冰雪體育、彩色鄉村“五色”旅游大餐,讓蘿北的好風景變為興邊富民的好光景。2022 年,蘿北縣共接待游客63.5 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1.45億元。
長河千里流日夜,好景無邊入望來。蘿北縣委、縣政府在保障邊疆穩定、邊防穩固的同時,扎實推進興產業、美村莊、聚人氣、增就業、富百姓各項工作,加快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激發出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新活力。蘿北縣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2 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邊城蘿北,以新時代奮斗者的姿態講好了美麗雋永、安樂祥和的“邊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