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術雙
盛夏時節,走進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雙河鎮西南村,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畫中:農家院錯落有致,水泥路縱橫交錯,小菜園郁郁蔥蔥,呼蘭河躍動清波……正所謂俯拾皆美景,生活在美景中的西南村村民心里面也都裝著一個字“美”。從“省級文明村”“省級生態村”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西南村村民不僅感受到環境越來越美的新變化,更品嘗到日子越來越美的真甜頭。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夏日里的西南村有著如詩中所言的悠然意境。然而誰能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副“小破村”的模樣。“全村沒有一條平整的街道,一下雨路面翻漿、寸步難行。刮起風來,塵土飛揚,丟棄的塑料袋滿天飛,人都睜不開眼睛。”說起當年的臟亂差環境,西南村黨總支書記劉立威就直皺眉頭。
“必須得變變樣了,要不誰還愿意在這村里住。”村黨總支下定決心,從改善村容村貌入手,提升村民宜居幸福感。
拓寬主干道、砌上路緣石、鋪設方彩磚、挖掘路邊溝、打造綠化帶……西南村圍繞道路環境改善做文章,一步一個腳印地推動著改變。幾年下來,村里的18.6 公里道路全部實現硬化、美化、亮化、香化,村民們出行變得方便了,幸福指數也隨之大幅提升。

西南村稻田公園

西南村村容村貌
這幸福不僅來自于通達的道路,更來自于居住環境的整體改善。在西南村黨總支的積極爭取和溝通協調下,全村有線電視、網絡寬帶、自來水入戶和住房磚瓦化率等均達到100%;改造新式環保廁所266 戶,投放垃圾箱80 個;組建生活垃圾清運隊,實現垃圾日產日清集中處理……
環境滋潤人,環境也塑造人。過去大家是垃圾隨手扔,現在人人都愿意為村容整潔出把力。用劉立威的話說,村的面貌和人的面貌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西南村大力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打造沿河路800米黨建文化長廊,建設2000 平方米的集辦公、學習、議事、服務、觀賞陳列、文體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黨群服務中心,開設圖書室、村史館,購置健身器材,修建群眾活動廣場……一項項惠民工程不斷落地。現在,每逢重要節日,西南村黨總支都會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文藝匯演等活動,每年村里還定期召開黨員群眾大會,選樹優秀村民、優秀家庭及敬老愛老模范、創業能人、致富能人、善行好人等先進典型,進一步夯實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礎。
村民們共同的心聲里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現在,多大的雨,都是雨過路面干;多大的風,都是樹搖空氣鮮。路寬了,生活環境好了,精神生活豐富了,心都敞亮了。
環境美了,如何讓村民的腰包變得更鼓?西南村黨總支在發展產業方面進行了一番探索。西南村位于綏化市北林區綠色水稻種植集中區“河夾芯子”腹地,但這里的優質水稻卻一直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為改變這一情況,打好水稻這張“優勢牌”,村黨總支多次到外地考察取經,學習“一村一品”典型經驗,最終確定了引進企業、合作共贏的發展思路。
2016 年,西南村和濱北正大農業集團簽訂合作協議,由濱北正大農業集團出資3000余萬元,村集體整合750 畝土地資源,聯合打造水稻種植基地,建設3A 級旅游景區稻田公園。基地利用遠程網絡手段開展種植,實現全流程追溯鴨稻、蟹稻等綠色農產品。
“蟹能吃稻田里面的害蟲,還能吃一些雜草。春天插秧結束后,根據不同時間段放養鴨雛、蟹苗、魚苗、小龍蝦苗,到時候靠賣這些水產品又能再添一筆收入。”西南村村民任來峰興致勃勃地介紹道。
采用這種全新種植方式產出的優質綠色水稻,在市場上的售價要高于一般水稻。同時,濱北正大農業集團每年都與農戶簽訂高于市場價格的水稻收購合同,僅此一項就讓村民年均增收200 余萬元。2018 年,西南村又與綏化市嘉香米業開展合作,在全村種植種子田2300 畝、優質米田3000 畝,水稻成熟后,綏化市嘉香米業分別以每公斤4.2元、3.6元的價格回收,為村民實現年增收150萬元。
不僅如此,西南村還積極探索農業機械加工、糧食收儲、餐飲娛樂、文化旅游等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村企共建型經濟發展模式,稻田公園里的餐飲企業、寒地機械制造廠、養殖廠、金秋十月食品有限公司等讓流轉土地的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西南村土生土長的“90 后”小伙張生威,是金秋十月食品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選擇回村創業,他看中的就是村里的綠色農產品。他說:“我們利用電商平臺銷售本地農村特產,產品很受歡迎,銷量一直不錯。”依托“金秋十月”品牌建立的電商平臺和農副產品加工廠,既解決了農產品滯銷、村民就業等實際問題,也有效助力了鄉村振興。
好生態就是“金飯碗”,這一發展理念在西南村找到了生動注腳。依托好資源、好生態,西南村不斷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裊裊炊煙環繞田野林間,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從城市慕名來到西南村旅游的游客穿行在這幅寫意的“水墨畫”中,不禁嘖嘖稱贊。“這里自然風光好,民居也很有特色,簡直就是世外桃源,隨手一拍都能出大片,難怪能成為網紅打卡地。”來自哈爾濱市的游客張虹一邊拍照,一邊興奮地說道。
為了更好地實現生態價值,西南村黨總支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以現代農業文化產業園為核心,傾力打造稻田公園,將可追溯水稻種植項目與旅游觀光、親子樂園等農耕生活體驗項目相結合,整合農戶房前屋后的小菜園600多畝,充分利用閑置房屋,規劃建設沿河路“綠庭院”和“農家樂園”觀光帶,推動集餐飲、住宿、觀光于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劉立威介紹說:“稻田公園每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幫助村民增收50萬元以上。旅游業已成為村里的又一支柱產業。”
每到旅游旺季,西南村的黨群大舞臺就變得格外熱鬧,村里的文藝人聚集在這里,為游客們表演自編自演的二人轉、三句半、紅歌聯唱等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成為鄉村旅游的一道獨特“風景”。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西南村凝聚人心、匯聚眾力,蹚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面向未來,西南村把發展目光放得更遠,以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為目標,以“支部+企業+農戶”創新發展模式為載體,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建設現代農業合作社,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種、養、加、銷全產業鏈,吸納更多的富余勞力進入村企上班,同時依托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把康養旅游產業做大做強。宜居、宜游、宜業,西南村的美麗鄉村“協奏曲”正演奏出更加激昂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