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雙鴨山市委
開發區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在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雙鴨山市委全面落實“三新一高”要求,圍繞黑龍江省委建設“六個龍江”、推進“八個振興”等目標任務,精準對接“4567”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了以雙鴨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以寶清縣和集賢縣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為兩翼、以其他縣(區)產業園區為支撐的“一體、兩翼、多支撐”發展格局,全力將各級園區打造成為轉型發展引領區、招商引資先行區、產業發展聚集區、改革創新實踐區。
聚焦培育壯大煤炭、電力、鋼鐵、糧食、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導產業”和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煤炭經濟向非煤經濟轉變、原料向材料轉變的“三個轉變”發展目標,雙鴨山市在園區規劃編制、產業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同步發力,一體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是高視角布局。緊盯國家和黑龍江省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統籌“六大主導產業”,結合各園區實際,堅持把錯位發展與協同發展有機統一,分別確定新材料、裝備制造、煤電化工、綠色食品深加工和進出口貿易主業。2022 年集賢經濟開發區向專業化工園區轉型升級,率先成為省級認定的化工園區。二是高標準規劃。堅持以規劃引領園區功能拓展、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科學確定園區發展方向,加快推進園區內產業、土地、生態環境等規劃“多規合一”。截至目前,全市經濟開發區由4.67 平方公里“一區”發展到60.56 平方公里“五區”,初步構建了“一市一國家級開發區、一縣一省級開發區”格局。三是高水平共建。出臺《雙鴨山市各區為經開區招商引資落項目共享共建辦法》,建立招商引資客商、項目、信息等基礎數據共享機制,確定招商引資項目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由經濟開發區承擔,招商成果由引進方享有,項目收益由雙方共享的責任成果分配機制,堅持多點發力,向園區集中注入項目。2023 年上半年,全市共引進9個項目落戶園區。
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園區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全面做好“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文章。一是以上率下抓招商。堅持市級領導掛帥上陣、縣(區)領導帶隊出征,高頻次到廣東、浙江、上海等地上門招商,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2023 年上半年,全市共簽約產業項目15 個,其中1 億元以上項目5個,10億元以上項目1個,簽約總金額23.266億元,項目簽約數、資金到位率實現雙突破。二是突破格局抓招商。充分借助“龍粵合作”“雙佛合作”等有利契機,創新實施“三四五”招商法,依托豐富資源、現有產業、大企業大項目,緊盯長三角、珠三角、世界500 強、高新技術,實施專業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聯合招商,全力抓好園區招商工作。總投資177 億元的中船集團新能源綜合示范基地一期風電清潔能源制造基地項目首臺風機順利下線,總投資10 億元的風帆儲能電池設備制造基地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黑龍江省東部地區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突破。三是嚴明獎懲抓招商。牢固樹立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堅持“季度排名次、半年大檢查、年度總評比”制度,對市級領導、縣(區)和市直經濟部門“一把手”實行“目標+考核”工作機制,切實以專項考核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堅持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全力推進要素向園區集約、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全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不斷提升各級園區核心競爭力。一是做大集群攥指成拳。扎實做好產業轉型文章,深挖發展潛力、釋放發展優勢,為轉型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寶清經濟開發區以煤電化項目為核心,著力構建煤電化產業集群,2022 年國能寶清煤電化有限公司完成發電38 億千瓦時,腐植酸鉀生產線已通過72小時試運行。友誼經濟開發區德旭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帶動發展稻米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能力增長到近400萬噸。二是搶抓機遇塑造優勢。緊盯經濟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方向,圍繞要素配套、電力價格、未來發展等項目落地關鍵因素深入謀劃研究,推動石墨新材料產業破題突圍。目前,墨礫10 萬噸球形石墨產業園一期建成投產、10 萬噸天然石墨負極材料項目開工建設,項目達產后將成為全省石墨深加工單體最大項目,雙鴨山石墨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一體化全產業鏈跨越發展。三是完善配套夯實基礎。聚焦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持續完善污水處理廠、標準廠房及道路、供水、雨污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對閑置廠房、閑置土地和“僵尸企業”的清理力度,扎實推進園區“騰籠換鳥”。2023 年年初以來,全市經濟開發區累計爭取專項債券資金1.84億元,雙鴨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達到“七通一平”標準。

黑龍江省萬里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萬噸玉米燃料乙醇項目全景
聚焦優化體制機制,作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突破口,著力打破職能配置、權責劃分、機構設置、運行機制等壁壘,不斷激發園區發展動力活力。一是以改革蓄動能。全面推動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剝離,確保園區集中精力抓經濟、抓發展。雙鴨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深化“管委會+公司”招商體制改革,通過市場化方式引進專業化招商隊伍,健全完善市場化選人用人、激勵約束和競爭淘汰等制度,有效激發干事創業熱情。二是以開放攀新高。充分發揮園區經濟發展“主戰場”作用,全面暢通經濟“雙循環”。寶清經濟開發區通過推動總投資15.8億元的冷鏈物流項目,有效盤活新農大市場和中航現代糧食物流產業園,不斷加快“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饒河經濟開發區依托口岸優勢,扎實推進瓦利亞鮮榨大豆油有限公司進口非轉基因大豆油料加工項目,項目年加工量近10 萬噸,達產后年銷售收入約3.6 億元,年均稅收約4000 萬元。三是以環境贏發展。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推動園區與相關職能部門同步發力、協同配合,為轉型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全力打造企業和群眾辦事環節最簡、材料最少、時限最短、費用最小、便利度最優、滿意度最高的“六最”特色營商品牌,全程落實領辦代辦、綠色通道、容缺辦理、“一站式”服務等制度,以實際行動為園區企業提供更加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