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生
(廣東博邁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東莞 523808)
2021 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 年)》中強調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顯[1]。《“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中強調2025 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2 件,累計增加5.7 件,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為13%,累計增加1.4%;強調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2]。
專利挖掘:在科研或生產過程中,對技術成果進行剖析、拆分、篩選以及合理推測,以獲得各技術創新點和專利申請技術方案的過程[3-4]。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行專利挖掘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既能夠暴露企業現有的技術保護漏洞,又能發現競爭對手的技術弱點。其次,企業既可全面和充分地保護技術成果,尤其是核心技術的全方位保護,編織周密的專利保護網,避免給競爭對手留下可乘之機,也可針對競爭對手的技術弱點進行布局,圍繞競爭對手的核心專利,增加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獨占性的競爭優勢,同時降低風險[5-6]。再次,增加了專利數量、無形資產評估總量,也增加了和競爭對手(或合作方)談判交易的籌碼。企業實施專利整體布局的戰略方針,核心專利和外圍專利相結合,形成緊密的專利網絡,避免出現專利保護漏洞,減少知識產權糾紛。總體而言,企業充分執行專利挖掘和專利布局,有利于實現企業的商業利益最大化和企業專利侵權風險最小化。專利挖掘是一種充滿技巧的創造性活動,參與人員必須掌握一定的挖掘思路和有效的分析方法,才能有效地進行專利挖掘工作,做到技術全面專利化,然后通過合理推測得出更多的專利方案,也可為進一步科研工作提供研究思路[6]。如何挖掘專利,這是許多中小企業一直面臨的難題。本文以產品性能或技術提升為導向的專利挖掘工作為例,梳理專利挖掘和布局規劃的方法與思路,為企業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布局提供參考。
企業在進行專利挖掘和申請專利時,應當定位專利的用途,考慮盡可能多的因素,比如考慮行業保護條件,判斷技術以技術秘密或專利進行保護。從目的導向出發,專利挖掘方法包含6 類,見表1[7]。

表1 專利挖掘方法分類
對于中小型企業,研發項目較少,或者以研發項目為導向難以產生較多的發明專利,可以嘗試以產品性能或技術提升為導向,形成保護型專利、戰略保護布局,同時能夠提升產品性能或技術,一舉兩得,以下提供一個以產品性能或技術提升為導向的專利挖掘實踐案例。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用戶反饋、行業調查或文獻分析,能夠收集到目前產品存在的缺陷,或者企業的生產技術不是市場較為先進的技術,需要技術更新換代,這些缺陷或者不足的存在往往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建議企業收集并對這些問題加以整理和分類,然后依次分析各個技術或產品,分析該性能的影響因素(包括直接和間接因素),進一步提出可行的改進方法。簡單的缺陷(或者不足),可以通過現有技術或其組合來解決。對于難度較大的缺陷或者不足,僅依靠現有技術的組合難以解決,需要技術人員全面了解缺陷或者不足,并結合個人或團隊的思考才能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專利的挖掘點就是來源于這些需要技術人員付出創造性智力活動才能解決的問題。
有效的專利挖掘工作,首先需要選定主題及明確其存在的缺陷或者不足;其次對現有技術情況進行收集和分析;再次需要對現有技術方案進行變換或者產生新的技術方案,然后對該方案進行綜合性評價;最后通過合理的技術、時間等維度的規劃,以專利的形式進行保護,形成具有戰略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專利布局。由表2 可知,專利挖掘和布局包括6 個階段,每一階段均列出了關鍵點,也從企業專利管理的角度向技術人員提供參考和建議。

表2 專利挖掘與布局項目主要階段
下文將結合案例,對專利挖掘與布局工作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和目標進行詳細闡述。
以產品性能或技術提升為導向,那么問題來源于技術上的缺陷、用戶對于產品質量所反映的問題、現有的產品改進等。首先需要對問題進行挑選,優先選擇具有市場前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助于企業開拓市場、增長營收和利潤、擴大社會影響,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然后將問題明確地羅列出來,并按照表3 所述的提示進行分析。

表3 明確問題的流程
通過表3 所述的步驟進行分析,首先完整地了解系統的工作原理,并暴露出主要的問題,能夠準確地識別問題,避免遺漏關鍵問題或者只識別中間問題。然后,直接設想最理想的技術系統,在解決問題的最初就使矛盾更加尖銳化,有利于更徹底地解決矛盾,得到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如此,通過明確解題方向,雙向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保障問題解決過程按照既定最優的路線和目的前進,并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獲得更加理想的解決方案。
由于企業的項目一般比較復雜,一個技術或產品涵蓋眾多技術領域,包含多個技術分支,需要對技術系統進行技術分解(表4)。編制技術分支表有利于界定文獻的分析范圍、確定檢索要素、數據清理和標引,有助于梳理分析的關鍵點,明確創新點。技術分支表的編制需要遵循以下原則:尊重(國內)行業習慣、利于關鍵技術分支的剝離、便于文獻的檢索和標引、(關鍵技術分支)文獻量適中及盡量減少技術交叉。常用的技術分解方法可以按照產品結構和產品類型進行逐級拆分,也可以按照技術構成、技術驅動因素和關鍵技術進行逐級拆分,還可以按照產業構成、產業鏈進行逐級拆分。

表4 技術分支表示例
根據技術分支表的結果,對現有技術的專利和論文進行較全面的檢索,并將相關文獻根據技術分解的結果逐一進行篩選和分類,列入技術分支表或技術思維導圖中,需要體現文獻號和方案,如圖1 所示,以便挖掘團隊了解該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情況。對現有技術有全局觀,識別出技術空白點、熱點,再選擇一些技術分支點(例如關鍵功能、關鍵技術)進行優先創新,亮點功能涉及企業研發本產品最核心的利益。不建議在技術競爭激烈的分支或淘汰技術上進行創新,因為這類技術可以直接使用成熟的方案,后續再依據產品特點進行適配性創新。而記錄文獻號,便于索引到文獻,能夠深入閱讀文獻,可以用于與自己創新點進行單獨比較,避免出現團隊辛辛苦苦獲得創新點最終卻是現有技術的情況。

圖1 某項目的現有技術思維導圖
盡量由多個學科的技術人員組成團隊,進行當面溝通和討論,基于現有技術梳理的基礎,產生新的技術方案。其產生新方案的途徑主要分為3 種,第一種,對現有方案的變換產生新方案,例如將現有方案進行增、刪、擴、縮、合、分、復制和置換等變換形成新方案;第二種,針對問題從其他領域借鑒產生新方案,比如利用科學導向搜索得出新的方案;第三種,針對問題使用TIRZ(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方法產生新方案,尋找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完全解決矛盾,獲得多種問題解決方案。基于技術的進化規律對產品或流程進行研究,使得技術方案的形成速度和技術方案的質量大大提高。
以TRIZ 方法為例,圖2 展示了使用部分TRIZ 方法解決問題的一個流程,通過運用多種TRIZ 工具,能夠得到多種有效的技術方案。

圖2 TRIZ 方法解決問題的流程圖
阿奇舒勒通過對大量發明創造進行總結發現,解決發明問題的實踐中所依靠的科學原理和遵守的技術演進法則是客觀的事物。科學技術創新所遇到的問題是相似的,其所需要解決的矛盾從本質上說也是一致的。于是,提出和完善TRIZ 理論,其涵蓋了突破現有思維定勢的方法、技術演進趨勢預測算法和發現并解決問題的系統化方法[8]。
最后,將專利挖掘成果進行梳理,包括對背景技術、創新點與現有技術的區別點或改進點、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實現的技術效果、實現方式及替代方式等。專利挖掘的成果可以通過《技術創新評價表》(表5)進行匯總和整理,直觀地展示創新點,為后續開展的專利布局工作做好準備。

表5 技術創新評價表
針對每個技術創新點,應先進行專利三性(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評估,對其授權前景進行預判,作為專利申請類型確定、申請的重要程度、權利要求布局、專利組合申請的參考依據。專利三性中“創新性”的評價步驟如下:用關鍵詞對技術方案進行檢索,判斷現有技術方案與本方案的區別,確定本技術方案的創新性,確定本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方案的真正創新點。
進行專利布局時,應綜合考慮技術要素、產品要素、權利要素、價值要素、時間要素和地域要素,綜合分析技術上相關的創新點,制定能夠最大限度保護自身技術的專利布局策略。單獨分析各技術創新點內容,基于專利性評估結果,確定專利申請的核心內容,進行“微觀”層面的專利布局建議,包括但不限于申請類型、保護主題、獨權保護范圍、合理劃分必要技術特征和附加技術特征、從權的技術內容、權項數量、說明書公開的內容、架構和保護層次等。針對特定的技術問題,可能會存在多個創新點,應根據專利的授權前景等來決定:是針對每一個創新點分別進行專利申請,還是將多個創新點組合起來申請專利。在企業已經獲取的某個創新點的基礎上,還可以利用橫向擴展、縱向延伸的方式,從技術鏈和產業鏈的高度挖掘出相關的創新點。
進行專利布局時,基于專利的時限特點和技術產業的進化特點,應合理規劃時間結構。專利的公開時間,應當根據研發進度和生產進度、外部技術周期和產品周期,考慮競爭對手現有的狀況,從而實現產品保護期的最長化,同時也能隱藏自身研發動向和迷惑競爭對手。
進行專利布局時,基于專利保護的地域性和產品目標市場需要的特點,應合理規劃申請國家或地區。綜合考慮產品出口意向地域、市場分布、競爭對手地域分布及行業訴訟多發地等情況。對于易于被模仿的技術方案,建議在主要生產國和市場國進行申請,可以遏制競爭對手的模仿。而對于比較重要且相對較難被模仿的技術方案,建議在競爭對手所在地進行申請,可以限制競爭對手的研發,也可增加己方的籌碼。
綜合上述,專利申請和布局建議歸納如圖3 所示。

圖3 專利申請和布局策略
專利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有效地進行專利挖掘和布局,能夠充分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保持競爭優勢并遏制競爭對手,尋求最大的經濟利益。技術研發人員是專利技術方案產生的關鍵人員,企業應注重培養技術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提高技術研發人員專利挖掘與布局的能力,才能達到更好地保護企業的成果、增加企業的無形資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