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中國辭書學會辭書編纂現代化專業委員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這次會議,由中國辭書學會辭書編纂現代化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辭書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學國家新聞出版署可信數字版權生態與標準重點實驗室承辦,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市辭書學會、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協辦。共有來自出版社、高校、科研機構、IT企業、律師事務所的52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辭書學會辭書編纂現代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辭書學會副會長童力軍主持,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秦志華,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蔡錦達分別致辭。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毛文濤作了題為《也談辭書編纂現代化》的主題報告。報告高屋建瓴,全面闡釋了辭書編纂現代化方方面面的問題,將辭書編纂現代化分為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三個階段,提出了數字化的基本規律,指出了產品即服務、數據即生產要素、平臺即生態;闡明了辭書編纂數字化的意義與價值,分析了辭書編纂數字化的模式與路徑。報告最后深入分析了“聚典”數據開放平臺,指出了成為文化基礎設施是“聚典”的愿景。
騰訊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王強以《新生產力引擎——生成式AI十大觀察》為題,提出了很多論斷,如AI正快速進化到AGI的新階段、大模型帶來一場新的交互革命、多模態是大勢所趨、內容生態即將迎來大爆發、企業級大模型的方式將在更多行業落地、將有大量的獨角獸誕生于AIGC領域,等等。報告在生成式AI呈爆發趨勢的當下,以IT從業者的角度,詳細介紹了生成式AI的相關知識,內容豐富,新鮮翔實,極大開闊了代表們的視野,引發了大家的思考。
20份大會交流報告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部分是AIGC與辭書編纂。張新智代表指出辭書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價值,面對人工智能,我們辭書相關機構應保持定力,判斷力和競爭力。高永偉代表以漢源外來詞、漢語新詞英譯、英語新詞的漢譯在ChatGPT中的問答為例,分析了AI之能和AI之不能。柳長青代表向大家展示了自動化生成外來詞詞典數據庫系統設計和實現過程,讓人耳目一新。關泠代表闡述了關于AIGC環境下的軍事百科編纂的一些思考,提出軍事百科編纂應主動迎接變革,積極應對挑戰。楊勇代表講解了人工智能在辭書編纂領域的應用,智能審校工具讓人印象深刻??紫轫槾碇v解了數字工具書如何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場景,以及各種學習智能設備功能性能趨勢。
第二部分是各種融媒辭書的交流。彭冬林代表以外研社法語大詞典App為例,對該App和用戶進行了精確畫像分析,講解了如何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學習和應用場景。馬益新代表介紹了萬有知典開發的國際中文教育App“JUZI”,展示了該軟件的詞典功能、學習功能和運營功能。由明智代表介紹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圖書資源庫,說明了該資源庫在選詞立目、釋義例證、插畫配圖方面對學生辭書編寫的輔助作用。張玉森代表梳理了國內外醫學辭書的現狀,展示了多年編寫而成的集醫、藥、設備于一體的規范化醫學術語詞典。張永偉代表作了題為《面向語料庫機助辭書編纂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的交流,講解演示了該系統的整體功能架構設計、技術選型與數據庫實現、前后臺以及公共應用功能的設計與實現。廖俊柱代表結合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辭書結構化數據的處理,講解了XML數據的結構要素、內容要素,展示了結構化數據的重要功用。
第三部分是理論探索與資訊交流。耿云冬代表厘清了融媒體辭書的概念內涵,辨析了多模態辭書、全媒體辭書與融媒體辭書的聯系與區別,探討了融媒辭書的發展路徑。沈巖代表針對網絡工具書的查詢用戶輸入錯誤,提出了基于網絡工具書的查詢具體的糾錯方案。衣彩天代表分析了近三年美國出版市場出版業的發展現狀,并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對中美出版業進行了比較研究,并分享了智慧辭書的相關信息。
第四部分議題聚焦在辭書數字內容版權保護。孫畢代表慷慨激昂,連發十問,追問了辭書數字版權保護中的難點痛點。多位律師就辭書數字版權的保護提供了自己的真知灼見。辭書數字版權保護、基于區塊鏈的辭書內容的版權保護、智能創作中的版權合理使用的困境、匯編作品維權,話題先鋒,觀點前衛,引人深思。
會議產生了第五屆中國辭書學會辭書編纂現代化專業委員會,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副總編輯童力軍任主任委員。商務印書館萬有知典(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述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副總編輯彭冬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新媒體部主任張新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知識資源與數字出版中心總經理謝磊為副主任委員。包寧等11位為委員。靜曉英為秘書長。
(責任編輯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