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死亡隨時可能到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愛與珍惜。
——《送你一朵小紅花》
哭完就把一切都留在昨天,永遠不要去觸及,活著不是為了懷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
——《巴黎假期》
人不怕優秀,人只怕生銹,一旦關上與外界的門,鎖一生銹,別人走不進去,自己也走不出來了。
——劉同《我在未來等你》
戀愛,其主要意義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黏一輩子的伴侶,而是讓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伴侶是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樣獨立、一樣重要的人。并且,我們還深深地懂得,這兩個相互獨立的人,又能無比親密地相處。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
孩子能否從“他律”走向“自律”,高質量的陪伴是第一道關。
——陪伴在質,不在量
能力決定一個孩子能飛多高,教養卻決定一個孩子能飛多遠。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長大成人的根本,不是妥協,而是智慧與平衡:既接納人生不可避免的艱難,又不放棄把它變得更好的努力。也就是說,既要直面永遠得不到你想要的世界的事實,但又絕不放棄心中想要的世界。
——美國哲學家蘇珊·奈曼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雪花,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
做父母,擁有好的心態比找到對的方法更重要。
——父母要放下焦慮與浮躁
人,活的不是一個點,人活起伏。
——馬伯庸
你們對我的百般注解和識讀,并不構成萬分之一的我,卻是一覽無遺的你們。
——三毛
婚姻中的所謂美滿,不是遇到對的人,而是互相做合適的人。
——沒有永遠的相看兩不厭,只有不懈的包容與調適
只有當你不把努力當作努力時,你才能沉迷于一件事,才能埋頭苦干,這是才能的證明。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人往前走,苦才會往后退。
——凡是過往, 皆為序章;凡是未來,皆可期待
遺憾的是,在多數情況下,越是重要的事,偏偏越不緊迫。
——《麥肯錫卓越工作方法》
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為了未來而犧牲現在,是最壞的一種,它把幸福永遠向后推延,實際上是取消了幸福。
——周國平《敢于孤獨的勇氣》
生活不是朝向或遠離某個事物的運動,不是從過去到未來,不是從青年到老年,也不是從出生到死亡。整個生命并不等于它各部分的總和。它等于任意一個部分,沒有總和。
——保羅·鮑爾斯 《就讓雨落下》
人生并不會給你折中回報,如果你的投入不冷不熱,你的回報也將不冷不熱——最好也不過如此了。
——米奇·霍洛維茨 《目標法則》
你知道成年人和孩子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嗎?就是成年人得自己收拾爛攤子。
——陸遠《好先生》
知識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已經掌握知識的幻覺。
——霍金
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
——關于幸福的一句簡單定義
情緒是一種依附細節之物。一些事,若細想,就不是那么回事,若不細想,不就是那么回事。
——唐七公子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慮有人比你提前擁有。
——90 歲的心理醫生恒子奶奶談焦慮
習慣是如此之輕,以至于無法察覺;又是如此之重,以至于無法掙脫。
——沃倫·巴菲特
如今是這樣一個時代,看得太多而沒有時間欣賞,寫得太多而沒有時間思考。
——王爾德
為什么越有本事的男人,越尊重老婆?
——因為他們不需要在老婆身上找尊嚴
想要和別人制造羈絆,就要承受掉眼淚的風險。
——《小王子》 作者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
有些人,臨睡稍一思想,就會失眠;另有些人,清醒時胡思亂想,就會迷迷糊糊地入睡。
——錢鐘書
無論多小的站點,無論它們是貧是富,是發達還是落后,只要它們在,故鄉就在,鄉愁也從此有了安放之處。
——在中國, 有3000 多個鐵路站,它們之中,有像北京、上海、重慶、西安這種大站,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站,一面坡站、三把火站、六個雞站
人生就像一本書,最終都要翻到最后一頁,有的人留下的是句號,有的人留下的是省略號。
——《人生大事》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應于心。
——陳嘉映
下次你路過,人間己無我。但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向著熱騰騰的太陽,跟你一樣。
——余光中《歡呼哈雷》
身體的免疫力是抵御病毒的有力屏障,生活的免疫力則是對抗風險的強大武器。
——被譽為 “寄生蟲博士”的藤田紡一郎在《免疫力》這本書中說道
圓規為什么可以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
——你為什么不能圓夢? 因為心不定,腳不動
你挺悲觀的,但是不徹底,所以才擰巴。
——馮唐《萬物生長》
宿命給了我千層鎧甲,我分一層護這山河無恙。
——上海復工后一家超市包菜的銷售文案,治愈了無數人
把自己交給他人的眼光去評判,正是不安和懷疑產生的根源。
——若拿他人來校準自己的人生,結果很可能一事無成
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
——《了不起的蓋茨比》 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時間比以前快了,好像誰用鞭子在抽它。
——阿來《塵埃落定》
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來戰勝,而是用來相處的。
——《少年Pi 的奇幻漂流》作者揚·馬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