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誠
“感謝省生態環境廳悉心指導,為我們申請實施生態環境導向項目(EOD)提供莫大幫助。”
不久前,廣東首個正式獲得政策性金融支持的EOD項目——肇慶市廣寧縣“碧水—竹海—文旅”項目落地,該項目獲得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東分行(以下簡稱“農發行廣東分行”)30億元貸款授信,首期7億元已成功獲批。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生態環境廳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扎實推進主題教育各項工作,積極引領廣大黨員干部把主題教育的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學思踐悟強黨性
“總書記心里真是時刻裝著生態環保,上車前還語重心長地囑咐我們要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總書記調研行程安排得非常滿,在紅樹林調研結束時已經中午十二點多了,總書記又舟車勞頓趕往下一個調研點。這讓我非常感動,感動于人民領袖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深切的為民情懷。”
5月26日上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霞結合面對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的經歷以及個人所學所思所悟,為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黨員干部講授專題黨課,讓同志們深受啟發。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對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切關懷和科學指導,讓全省生態環保工作者備受鼓舞也倍感責任。
立足工作崗位,突出學習重點。省生態環境廳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中之重,貫徹落實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以及堅持制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工作部署,在干中學、學中干。全廳黨員干部在學好必讀和選讀書籍的同時,增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學習。通過深學細悟,同志們進一步感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與實踐偉力,堅決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
豐富平臺載體,提高學習效果。截至6月底,廳機關舉辦讀書班,先后利用8天半時間組織8次集體學習、9次中心組研討,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內容。廳直屬單位結合實際舉辦讀書班,基層黨組織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采取領導領學、輪流導學、組織參觀見學等方式,形成帶動學、比著學、自主學的良好氛圍。廳領導、各級黨組織書記結合工作實際講授專題黨課,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輔導,配合省委組織部面向各地市、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有關負責同志舉辦“廣東省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專題研討班”,組織169名處級干部參加省委黨校專題培訓、180名廳機關干部和地市領導班子成員開展綜合素質培訓、110名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黨務和紀檢干部開展工作實務培訓,參觀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農講所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分別召開青年干部、退休老干部座談會,引領黨員干部凝心鑄魂筑牢根本、錘煉品格強化忠誠。
7月21日上午,省生態環境廳廉潔文化建設知識競賽決賽舉行。從65支初賽隊伍中排名靠前的12支隊伍參加決賽角逐,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黨章、黨的紀律處分條例等內容問答,進一步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及黨內法規的學習。
建設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是總書記對生態環境系統隊伍建設提出的要求。對照主題教育“廉潔奉公樹立新風”的目標任務,省生態環境廳在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開展了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和“苦干實干、爭先創優”活動。
“加強廉潔文化建設特別有意義!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夯實‘不想腐的思想基礎,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推進全省環保事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一位老黨員深有感觸地說。
“聚焦重要考核指標、重大工作任務、突出問題解決,通過廳處室、直屬單位及各市生態環境局工作實績月度亮曬、季度評議,營造‘苦干實干、爭先創優的工作氛圍和激勵機制。”參加決賽的一位處長表示。
對此,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霞強調,要以主題教育開展為契機不斷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教育黨員干部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時,要為擔當者擔當、讓有為者有位,引領黨員干部摒棄守的心態、振奮創的精神,以真抓實干、走在前列的奮斗與業績,為全省生態環保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近日,在第六屆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中,全省生態環境系統1個集體、4名個人(含1名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主要負責同志)獲得殊榮。
真調實研建新功
今年以來,地處粵北山區的韶關市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引入鉛碳電池生產、鉛基電池循環應用項目,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然而,按照現有常規治理技術測算,新項目上馬后,韶關將增加重金屬鉛排放量,不僅難以完成省下達該市的減排任務,而且可能影響國家下達廣東省“十四五”重金屬減排目標任務的實現。
面對地方和企業的訴求,省生態環境廳沒有簡單地說“不”,而是在依法監督管理、嚴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的前提下,堅持以理念創新推動技術創新,努力破解環境瓶頸與項目建設的難題。廳領導帶隊到現場深入調研,全面了解情況;積極“物色”治污好技術,向技術創新要“總量”。通過對某新治污技術運行一個多月的試驗檢測,處理后廢氣中鉛的排放量大大降低,不但可為韶關新項目上馬騰出寶貴的環境容量,而且可以用來對原來排放重金屬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大大削減重金屬排放總量,助力韶關完成“十四五”省下達的重金屬減排任務。
向問題開刀、為發展開路、以實干開局。在主題教育中,省生態環境廳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廳領導每人牽頭1個以上課題調研,針對生態環境領域難點堵點問題想新招謀實招。統籌長遠與短期、全局與局部、治標與治本的關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從政策、數字、科技、金融、市場、人才“六大賦能”,進一步做大做強廣東省環保產業。做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效力、排污許可核心作用“三個強化”,深化環評與排污許可全鏈條管理。抓緊出臺美麗廣東建設行動方案和戰略規劃綱要、深化部省合作共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一體推進城鄉美麗建設、構建美麗廣東建設組織保障體系,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廣東實踐。強化全口徑清單動態管理、督導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引入推廣先進治理技術,引導廣東省電鍍行業高質量發展。優化政策供給、堅持先破后立、強化示范先行、守牢安全底線,著力解決珠三角村鎮工業集聚區環境問題。強化省級生態環境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和管理能力建設,推動地市標準立項工作,積極構建推動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
為更好尋求破解難題之策,6月8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美麗廣東建設戰略規劃專家咨詢會,就美麗廣東建設戰略問題、目標指標、任務路徑等邀請專家提出意見建議。6月26日,省生態環境廳又召開主題教育調研成果交流會,強調扎實做好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后半篇文章”,找準新征程推動廣東生態環境保護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形成更多務實管用的創新舉措。省生態環境廳建立調研成果轉化清單,截至6月底已編制、修訂了3個支撐型基礎文件,出臺了3個推動型措施文件,還將計劃出臺10余項政策文件。
積極做好檢視整改工作,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并重點圍繞“推進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產養殖尾水治理”3項問題開展集中整治。截至6月底已推動完成1個中央環保督察整改項目,339個自然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實事辦理任務,完成水產養殖尾水排放地方標準編制報批。同時,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對好做法好經驗及時以制度形式固化下來。截至6月底,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解決信訪難題積案、加強紅樹林生態建設、解決大氣污染等生態環境領域重點難點問題,系統梳理總結經驗做法,形成5篇典型案例。編制和印發19項文件,其中,服務高質量發展方案1項、制度機制4項,生態環境領域政策、規范、標準10項,提升自身監督管理能力4項。在今年全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全國生態環境信息化工作研討會、全國移動污染源污染防治培訓班上,廣東省分別作典型發言。
生態利民促發展
炎炎烈日,連續三天,爬儲罐、走工藝、測泄露、查監控、對臺賬……幫扶組成員認真負責、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與作風,給企業留下深刻印象。
6月28日至30日,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聯合省政府辦公廳綜合二處、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中國石化能源管理與環境保護部,邀請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等專家赴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現場幫扶。
為深化大氣污染治理,助力企業綠色發展,省生態環境廳部署開展“十百千企”調研幫扶工作,即組織專家團隊深度調研幫扶10家企業,指導推動重點行業整改提升;現場檢查幫扶100家企業,落實污染減排管理措施;指導地市幫扶1000家企業,實戰培養大氣污染防治業務尖兵。
在省生態環境廳積極指導幫助下,廣東首個正式獲得政策性金融支持的EOD項目——肇慶市廣寧縣“碧水—竹海—文旅”項目近日落地,該項目獲得農發行廣東分行30億元貸款授信,首期7億元已成功獲批,建設內容包括廣寧縣供水保障、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文旅開發等。
為更好地推進EOD項目在廣東省實施,省生態環境廳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項目申報培訓、指導、幫扶,積極組織各地申報項目,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較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機融合,拓寬環保投融資渠道,助力地方綠色發展。
對照主題教育“實干擔當促進發展”的目標任務,省生態環境廳積極開展“高質量發展服務年”活動,廳領導帶隊組成幫扶小組,掛點聯系200家企業,主動了解企業環境政策訴求,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對全省166個重點項目和4個規劃環評,建立服務清單和工作臺賬,分到每個廳領導跟進服務,定期公布工作進展情況。出臺完善“1+3+N”環保舉措,從強化環境要素保障、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綠色發展等方面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小切口”推動服務“大提升”。針對地市反映重大項目建設缺乏總量指標的問題,創新建立支持產業轉移項目“總量跟著項目走”機制,把有限的環境總量指標向產業承接地優質的園區、平臺和工業項目集聚。針對企業反映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審批時間較長問題,積極與廣西等相關省區生態環境部門協調溝通,簽訂跨省轉移“白名單”協議,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審批時間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在重大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提前介入,積極指導、全程跟進保障環評文件質量,最大程度節省環評編制和審批時間,報告書、報告表承諾審批時間由法定時限的60日、30日分別壓減至15個和7個工作日。加強與群眾溝通對接,充分了解申請信息公開的真實訴求,盡量少走補正程序,依申請公開事項答復時限已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縮短至15個工作日以內。數字賦能助力隱患排查,利用粵政易關聯信息化系統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實現從“查后補填”到“隨查隨填”的智能化轉變。加強信息公開,向社會公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687家,督促其100%落實自行監測、隱患排查等法定義務,強化耕地污染源頭防控。部門聯合、省市聯動,嚴厲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行為,營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對照主題教育“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的目標任務,省生態環境廳認真做好環境信訪投訴處理工作。建立領導帶頭“包訪”、部門聯動“協訪”、建章立制“督訪”機制,廳領導牽頭包辦40余宗重復信訪事項;與政法、公安、網信等部門加強涉樓企問題、環保鄰避等事項合作;對重點案件實行“日抽查”“月銷號”,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進行“回爐”,確保群眾的生態環境權益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辦理。主題教育期間,在省生態環境廳指導督辦下,中山南朗鎮中心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45萬噸原生垃圾全部被轉移焚燒處置、臭氣擾民問題得以徹底化解;湛江吳川鼎龍灣國際旅游度假區海邊沙灘約200多斤的黑色固態油狀物體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系統免遭破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獲得全國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優秀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