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凌宇 束景丹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體育;調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第二條規定,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鄉村體育在上述五個方面都能起到推動作用。鄉村產業方面,鄉村休閑體育、體育旅游小鎮、體育賽事的發展都可以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文化振興方面,鄉村體育傳統特色項目中包含濃重的中國鄉村傳統文化,可推動當地傳統特色體育項目發展,對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有重要作用。人才振興方面,重視體育設施和體育活動的開展,對村民精神風貌和身體素質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目前,國內學者在鄉村體育的研究上較多的是進行綜述性理論研究,實地調研收集第一手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的較少。
二、研究對象、目標和內容
研究對象河南省濮陽市位于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冀、魯、豫3省交界處。濮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顓頊遺都”“帝舜故里”之稱,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龍形圖案,被譽為“中華第一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據此命名濮陽為“華夏龍都”。濮陽雜技享譽中外,是“中國雜技之鄉”。
研究目標:首先,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實地走訪,對鄉村體育場地設施、活動開展、管理人員配置情況進行了解。其次,對當地村民的體育觀念、知識和鍛煉項目、頻率、強度等情況進行了解。最后,對村民的鍛煉效果和對鄉村體育發展的建議進行了解。
研究內容:第一,對研究現狀進行梳理和歸納。第二,對研究設計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梳理。第三,進行實地調研、問卷發放和訪談。第四,對收集的問卷數據和訪談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第五,撰寫調研報告,得出研究結論和建議。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
(一)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綜述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運用文獻綜述法對鄉村體育研究的文章進行歸納和總結,梳理研究現狀和觀點。運用問卷調查法以村民和鄉村體育管理者為調查對象進行相關數據的收集,并對其進行面對面訪談,更深入地了解調查對象的觀點和想法。
(二) 研究過程
1、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圍繞以下內容展開,一是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收入、職業和受教育程度等。二是所在鄉村的體育場地設施、體育活動開展、體育指導員配備等。三是被調查對象的體育觀念和體育鍛煉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四是被調查對象的鍛煉項目、目的、運動強度和效果。五是被調查對象對鄉村體育發展的建議。
2、實地調研通過對濮陽市三個鄉鎮王助鄉、岳村鎮和臺前縣的6個行政村的村民進行實地調研,共發放問卷39份,收回39份。
四、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一) 體育活動場地設施相關問題
在濮陽市的鄉鎮中絕大多數的村莊是有體育場地設施和場地的,但是仍有小部分村莊沒有體育場地設施和場地(見圖1)。
在調查對象中6成村民認為現有場地設施可以滿足日常的體育鍛煉需求,但是仍有4成村民覺得現有的場地設施不能滿足日常鍛煉需求(見圖2)。通過實地走訪發現,當地村莊的體育場地設施一般以體育健身器材和籃球場為主,可開展的體育項目較為單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較低。
在鄉鎮閱覽室中有部分村莊可以看到體育類的報刊書籍資料,但是仍有一部分村莊的村民無法在閱覽室中找到體育類相關的報刊資料(見圖3)。
(二) 體育活動開展和人員配備情況的相關問題
在村子中,村民加入團體隊伍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較少,大多數村民對于參與體育俱樂部和社團的積極性不高,體育社團的組建和活動開展方面還需加強,村子里體育活動站和體育指導員的配備都有待提高,特色傳統文化體育項目的發展有待推動(見表1)。
(三) 體育鍛煉觀念和知識相關問題
在體育鍛煉觀念和意識的相關問題中,可以看出村民對于體育鍛煉觀念和意識有待加強(見表2)。
少部分村民在一些常識性的體育鍛煉相關知識上比較了解,在其他體育鍛煉相關問題上了解較少(見表3)。
(四) 日常體育鍛煉情況相關問題
將近3成的村民沒有擅長的健身項目,村民的體育鍛煉項目有待豐富,大部分村民的運動負荷處于中等程度(見表4)。
從鍛煉目的中可以看出村民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和想要達到的目標。變得更加健康和強壯是村民的首要需求,其次是休閑娛樂、放松身心,再次是運動康復和減肥塑形,可以根據村民的需求進行體育設施的建設和體育活動的開展(見圖4)。
排名靠前的運動項目特點是對于場地沒有限制的體育活動,項目技術難度低,比較容易掌握。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著力發展類似的項目,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見圖5)。
(五) 體育活動鍛煉效果和影響相關問題
大多數村民認為體育鍛煉對于文化生活的豐富、鄰里關系的影響比較微弱,有將近一半的人認為體育活動對精神狀況影響很大,大多數人認為冬奧會的舉辦對人們日常參與鍛煉影響一般(見表5)。
五、鄉村體育發展需求和方向
(一) 加強硬件建設
1、加強場地設施建設。加強體育活動場地設施的豐富性和針對性。村里的常住人口以老人和小孩、婦女居多,應多設置適合上述人群的體育項目場地和設施。如調查數據中村民們喜愛的羽毛球、健身舞等。
2、加強體育社會指導員配置。在對鄉鎮管理者的訪談中了解到,每個行政村都配備了體育社會指導員,但是平時并沒有開展培訓和相關活動,原因是缺少經費支持。所以,應加強對體育社會指導員的經費支持和活動支持,可以發展當地體育愛好者成為體育社會指導員,進行活動的組織和日常的培訓,成為村民中的體育鍛煉帶頭人,對村民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 著力軟件提升
1、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針對村民常住人口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項目開展。開展適合老人、孩子及婦女喜愛的鍛煉項目,還可以開發一些親子項目和老少皆宜的運動,如乒乓球、太極功夫扇等。針對在鄉鎮周邊城市工作的上班族開展一些舒緩、放松類運動項目,如太極拳、瑜伽等,使上班族勞累的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時,也可使其身體得到較好的鍛煉。
2、開展活動。因時制宜的開展特色體育活動,如豐收節系列運動會、春節傳統文化體育嘉年華等,讓村民們在慶祝節日的同時,也進行了體育鍛煉活動,增進了人與人的交流和互動。開展豐富的體育鍛煉知識普及講座,普及科學健身方法、損傷的預防運動和損傷恢復的基本知識,對村民形成科學的健身知識體系和體育鍛煉的觀念意識有較好的幫助。
(三) 建立體育社團和組織
培養當地體育運動愛好者成為一個體育項目的組織者和指導員,給予經費和場地支持,發展體育社團和隊伍,定期開展社團培訓和項目活動。
(四) 挖掘發展當地體育特色傳統項目
在問卷數據中發現,當地的傳統特色項目有舞龍舞獅、扭秧歌兩種,但是活動舉行的較少,原因是此類項目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較多,不能經常組織活動。所以,可以把一些傳統的小游戲項目發展成定期舉辦的活動,如,投沙包可以發展成戰隊游戲進行比賽,跳皮筋可以組織成團隊游戲進行比拼,抓石子(拿滿) 游戲可以成為單人挑戰賽等。
作者簡介:賈凌宇(1989-),女,河南濮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農村體育;束景丹(1972-),男,江西景德鎮人,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農村體育。
(責任編輯 李赫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