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無錫 214122)

書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劉琳琳
出版單位:吉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 年01 月
定價:58.00 元
ISBN:9787569286434
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性課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年來一直為學界所關注。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許多學者業提出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增強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意識。隨著時代的變遷,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學科也在不斷的發展,尤其是媒介環境的改變,導致在一定程度上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然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之需。如何實現現代轉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員與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之一,人類進入新媒體時代。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他們已經習慣于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友互動、表達意見,思想觀念有著多元化和多樣性等特質。這些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提供了重大的機遇,也給思政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書,系統地梳理了新興媒介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梳理新興媒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學生的影響,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及環境加以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對新媒體時代如何建設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提出了有益的意見。與既往研究相比,該書呈現出不少特色,為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提供了指南。
第一,概念梳理,正本清源,凸顯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必要性。人們對新媒體概念長期以來存在著不同的認知。概念的不明也導致了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正確處理和新媒體的關系,甚至將二者對立起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新媒體利用不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造成不利影響。《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書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發,對新媒體的概念、特征、類型和影響做了詳盡的梳理,使讀者能夠在第一時間理解該書的核心概念,該書開章明義地點明該書的主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全面地認識新媒體,從而切實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該書剖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雖然已為學界所熟知,但是作者的切入點集中,主要圍繞適應時代變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開,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與主旋律,強調其創新性,以及如何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下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充分說明了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須轉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應緊跟時代,說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性特征,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體的結合提供了前置條件。通過對以上兩個關鍵概念的梳理,并將二者聯系起來,可以充分認識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可能性。該書從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影響與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展開分析。新媒體對于學生的影響,主要是從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行為模式切入;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則是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加以探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應恰當理解新媒體的影響,樹立正確認識,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應對網絡發展帶來的種種機遇和挑戰,將以網絡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現實中的實踐教育加以充分結合,實現二者的互補,從而加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的聯系,促成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現代轉型。
第二,模式分析,創新教學,挖掘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實踐方案。不斷創新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此方能實現其向現代轉型。針對新媒體的特點,《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出了三種模式。首先,針對新媒體的共享性特征,“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以‘共享’為基本方式,以‘社區’為共同體”,共享社區模式作為新媒體時代高校的一種交流模式,可以通過它來實現教學目標。共享社區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加以詳細論述,解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共享社區模式之下如何運轉,以及其中社會型共享社區的教育策略。其次,新媒體有著“去中心化”的特征,這種特征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說者”與“聽者”的話語關系,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失語”的困境,而在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借力新媒體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時,還可以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此外,還應注意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問題,避免錯誤策略而導致的不良后果。最后,新媒體時代,各種網絡平臺層出不窮,從早期的校園網絡平臺,到新媒體平臺,再到自媒體平臺,不同的網絡平臺、網絡社群都有著它們自己的特點,學生們在網絡中尋找自己的“知音”。根據不同平臺、不同青年社群的特點,制定專門的教學方案,從而形成有針對性的新媒體矩陣。從這一角度出發,分析了新媒體矩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對高校思政工作新媒體矩陣建設作了SWOT 分析,為新媒體矩陣建設提出了方案,同時針對網絡的新媒體矩陣對于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從實踐的角度出發,探討新媒體矩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新媒體帶來了新模式,從而可以實現教學的現代轉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緊隨時代,以期在新媒體浪潮中完成現代轉型。
第三,回應時代,要素研究,創造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現代轉型的教學氛圍。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環,教學環境十分重要。而新媒體所帶來的新變化,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提出要求。唯其如此,才能實現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環境的現代轉型。該書圍繞新媒體的運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及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教學要求。第一,新媒體意味著新的信息載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愈發成為高校師生獲取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在這一形勢下,多元且巨大的信息資源,可能會給主流的意識形態帶來挑戰,增加了堅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導向的難度,從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方法以及工作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新媒體等載體出發,分析了它們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從正反兩個方面探討了新媒體載體的作用,以及如何在這些載體之上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宏觀環境與微觀環境的互相配合與協調。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在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重視環境的建設。該書從教育環境的基本內容出發,分析新媒體時代下教育環境的變遷,對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所存在問題和優化策略加以重點探討,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環境提供了相應方案。第三,新媒體的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挑戰,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需要針對這些新挑戰進行觀察和總結,這是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該書以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情況為出發點,論述了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基本依據,探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目標和要求,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提出了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途徑,為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提供相應方案。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多種因素,它們一起構建了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環境。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無疑增加了高校教學環境的復雜性,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思政教師應努力適應新媒體時代,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要求,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緊緊圍繞“新媒體時代”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兩個關鍵詞,從概念、模式和要素多個維度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致力于尋找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方案。其對概念的梳理,圍繞新媒體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時代現代轉型提供了思路;對模式的分析,提煉了新媒體所具有的特色模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提供了方案;對要素的研究,關注新媒體時代的教學環境,以此適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現代轉型的要求。
歷經多年發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而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有些已經不再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緊跟時代發展,基于時代的變遷,加以改善、推進;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終要落在教學上,因此研究應該緊緊圍繞教學展開,研究成果應具有在教學中的可實踐性。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著力推進現代轉型,這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學實踐水準的現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