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秀云(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書名:大學生思政育人實證研究
作者:史秋衡,蔣曉蝶,孫昕妍
出版單位:廈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 年04 月
定價:52.00 元
ISBN:9787561585542
新時代,在立德樹人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大學生素質教育也有了較大的提升,高校的思政工作也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對于高校學生日常管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高校中,逐漸將思政和學生工作協同融合發展,有效解決了學生的日常難題,全方位打通了學生思政的方向。但在高校思政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傳統單一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對于思政教育對學生管理發揮的影響作用還未明確體會,這對于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思政工作的成果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思政育人實證研究》一書,全面梳理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相關文獻,對城鄉、區域間不同性別、民族以及年級的大學生群體進行了多樣的分析,提出了學生個體、學校以及社會合力促進思政教育的方式,促進了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在質量內涵上充分發揮育人功效。
大學生思政工作與學生管理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對其協同育人的路徑進行整體設計,全面部署具體方式方法,確保立德樹人貫穿于全過程教學管理。首先,要緊抓謀劃,加強統籌,在思政和管理中融會貫通,敲響全員育人的“交響曲”。《大學生思政育人實證研究》認為,高校在落實思政工作中,要堅守立德樹人任務,以“啟智潤心”為目標導向,以專任教師為“主力軍”,以課程為“主戰場”,以課堂為“主渠道”,構建起思政建設和學生管理的使命性,實施維度工程,推進長效機制的統籌和落實。其次,抓好落實,做大做強學校品牌效應,協同聯動工科文科特色,育人“協奏曲”全方位奏響。該書提出思政工作與學生管理需要同向同行,在學院、學科、專業上構建全員全程的育人格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育人氛圍。最后,抓緊革新,加強融合,踐行使命,在全過程育人“進行曲”中實現成效。該書認為要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百年黨史、校史的紅色資源,將思政與管理有機布局、相輔相成。形成一些系統、科學、深刻的思政課程與管理模式。
在創新思政與學生管理工作模式中,要結合當前高校發展的實際,轉變觀念,在兩者相互融合中創造出協同助力的模式。首先,要認識到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都是教育管理的一種方式,實現二者對人才培養的有效成效,一定要開展多元化的途徑與方式。《大學生思政育人實證研究》認為用對方法,堅持務實的工作理念是事半功倍的策略,思政教育影響的是學生的思維與價值觀念,日常管理要與思政同步進行,互相成就,互相影響。其次,在多元化的培養中,要將有限的管理和無限的思維相結合。該書提到,思政工作是靈活的,隨時隨地即可開展思政教育,日常管理是限制性的,受到環境、制度的影響,要實現二者的融合促進,需要運用剛柔并濟的管理模式,在思政工作的力度與日常管理的效度契合,實現關系的平衡發展。最后,日常管理是思政教育的一種形式與載體,單純依靠傳統教學實現教育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在互聯網的助力下,在各科目中融入思政,在實踐中歷練思政已經成為新的趨勢。該書認為無論是思政還是管理,主體都是學生,因此要堅定以學生的訴求為主要方向,在翻轉課堂等影響下豐富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以學生為核心,活躍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杜絕疲勞教學管理模式,才能順利開展好各項工作。
該書在量化的基礎上研究了科學管理的方式方法,在立足大學教育學研究團隊的成果中,總結了大學生思政與日常管理的規律,提出了在尊重學生基礎上,把握教育脈搏,將文化浸泡在日常管理學習中。對于高校教師而言,這是立足實踐又開辟新形態的教育陣地之本,是因時而進的鞏固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