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際英,顧 潔,朱冬慶,王 彬,袁 嬌 ,張鵬玉,吳穎生,楊 文,劉翠霞,楊 芳,吳洪濤,郭 翠
(1.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寧夏 銀川 750001;2.銀川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寧夏 銀川 750001;3.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功能科,寧夏 銀川 750001;4.銀川國龍醫院新生兒科,寧夏 銀川 750001;5.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寧夏 銀川 750001;6.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 ,寧夏 銀川 750004;7.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寧夏 銀川 750001;8.銀川醫相隨互聯網醫院信息科,寧夏 銀川 750004;9.北京淦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heart disease,CHD)是我國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1-2],患兒出生時即存在心臟或大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異常。我國CHD發生率在活產新生兒中約為1%,且呈上升趨勢,是新生兒、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與殘疾的首要原因[3-4]。CHD患兒若能早發現,盡早有效干預診療,可提高患兒的預后,因此,開展新生兒CHD篩查對于干預CHD出生缺陷至關重要[5-7]。
研究發現在新生兒期進行嚴密的CHD篩查、系統跟蹤、隨訪,是降低CHD發生率有效的措施[8],且在心臟雜音聽診的基礎上加上經皮血氧飽和度測量法(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是目前最快捷、有效的CHD篩查技術[9],即CHD篩查雙指標法,可明顯提高對重癥先心病的檢出率[10]。本研究采用雙指標法對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兒進行CHD篩查,通過分析“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與人工管理兩種模式在信息采集、結果錄入、陽性召回、分級、轉診、隨訪等方面的差異,探究信息化系統管理模式在本地區新生兒CHD篩查項目的管理成效,為寧夏地區建立新生兒CHD篩查項目信息化管理體系提供銀川模式,也為全國其他省份的CHD篩查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本研究以銀川市婦幼保健院2018年分娩的6 424例新生兒、2020年分娩的7 589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入組新生兒需取得家屬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正常分娩新生兒均納入研究組。
本研究采用2種不同方式進行信息化采集。①2020年采用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信息采集:管理系統與醫院HIS系統對接,新生兒母親姓名、聯系方式等基礎信息自動化導入;結果錄入:篩查和診斷結果自動上傳至系統;“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設有CHD高危因素孕產婦新生兒管理功能,孕產婦通過掃描系統二維碼在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移動手機端填寫調查表完成相關信息收集。②2018年采用人工信息表格錄入。由醫務人員填寫紙質表格采集孕婦及新生兒基本信息,由醫務人員手動錄入篩查結果及心臟超聲結果至Excel表格。
采用心臟雜音聽診結合經皮血氧飽和度測定(心臟聽診+ SpO2)的方法,在新生兒出生后6~72小時內進行篩查。①經皮血氧飽和度:右手和任一腳測定,任一部位<90%者為篩查陽性;若右手或任一腳90%~94%,右手與任一腳差異>3%者,于2~4小時內重復測定,若結果相同亦判為篩查陽性。②心臟聽診:心臟聽診存在Ⅱ/6級及以上雜音者為篩查陽性。
“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系統對篩查結果為陰性但具有CHD相關高危因素的患兒家長,推送相關短信,建議新生兒進行心臟彩超檢查,以明確新生兒心臟發育情況。本研究對抽煙/喝酒、不良孕產史、妊娠期飼養寵物、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甲狀腺功能低下、妊娠期貧血、妊娠期裝修、妊娠期用藥9個高危因素進行調查,共招募4 185例受試者,其中186例具有CHD相關高危因素。
2018年項目實施過程中,CHD篩查項目患者診斷結果由醫師當面告知。2020年項目實施過程中,篩查陽性新生兒及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兒出院前接受超聲心動檢查,檢測結果由醫師當面告知患者,并將結果上傳“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由專業醫師在系統內根據超聲結果進行診斷及分級。診斷標準:本研究參考“國際兒科和先天性心臟病編碼(IPCCC)”進行CHD的診斷[11],以下情況不納入診斷:①三個月沒有自然閉合的動脈導管未閉;②生理性左、右肺動脈流速增快;③卵圓孔未閉小于3mm和不伴有明顯的三尖瓣反流。分級標準:本研究參考Hoffman等[12]提出的“輕、中、重”分級標準將CHD分為輕癥、中癥、重癥三級。
2018年CHD篩查項目僅憑借人工電話獲取患兒治療及康復情況。2020年項目實施過程中,CHD篩查陽性的患兒家長可通過“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直接從手機端及時收到醫院的隨訪短信,定期引導患兒父母參與隨診。針對確診的輕、中、重癥患兒,憑借系統搭建的京銀及滬銀合作平臺,根據患兒的患病程度提供分級指導轉診方案,第一時間通過系統推送至新生兒家屬手機端供家長參考。
采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8年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共分娩6 424例活產兒,納入先心篩查人數5 134例,篩查率為79.92%;2020年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共分娩7 589例活產兒,有6 919例納入先心篩查,篩查率為91.17%。在心超檢查率方面,2018年共篩查出389例陽性,其中有343例進行了心臟彩超檢查確診,心超檢查率為88.17%;2020年檢出460例陽性患兒,其中454例進行了心臟彩超檢查,心超檢查率為98.70%。隨訪方面,2018年失訪75例,隨訪率為80.70%;2020年失訪12例,隨訪率為97.50%。系統信息化管理在篩查率、心臟彩超檢測率、隨訪率上均優于人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366.15、40.57、74.24,P<0.05),見表1。
4185例參與妊娠期高危因素調查的產婦中,確診CHD 239例,確診率5.68%。具有CHD高危因素186例,分娩新生兒確診CHD 20例,確診率10.75%;不具有高危因素3 999例,分娩新生兒確診CHD 219例,確診率5.48%。具有高危因素的產婦分娩新生兒CHD確診率高于非高危因素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40,P<0.05)。
4185例填寫妊娠期高危信息調查表的產婦中,通過雙指標法篩查發現324例為陽性,確診為CHD的新生兒共計202例,確診率為4.83%;3 861例雙指標法篩查結果為陰性新生兒中,128例孕產婦具有高危因素,其新生兒進行了彩超檢測,結果有37例雙指標法篩查結果為陰性但具有妊娠期高風險因素的新生兒被診斷為CHD,確診CHD患兒由202例增加至239例,確診率由4.83%上升至5.68%,避免漏診率為0.88%(37/4 185)。
2020年新生兒CHD項目實施過程中,系統搭建的京銀及滬銀合作平臺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幫助CHD患兒盡快接受權威專家的手術治療。本項目共有15例患兒通過系統實現轉診,接受手術干預,其中輕癥5例,中癥8例,重癥2例,隨訪時患兒術后恢復良好,暫未發現健康狀況異常,見表2。其余224例患兒中,大部分無手術指征,部分家屬自行選擇了醫療機構進行治療。2018年尚未采用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受檢者信息管理,對篩查出的陽性患兒僅通過就診醫生告知轉診醫院,通過電話隨訪方式詢問、督促患者復查等。

表2 手術治療新生兒隨訪情況
針對項目實施的每個流程,本研究從信息采集、篩查結果錄入、陽性召回、確診結果錄入、分級、轉診、隨訪等管理環節進行比較,分析兩種管理模式之間的優劣,見圖1。

圖1 兩種管理模式比較
CHD是我國嚴重的出生缺陷,通過孕早期的宣教、心臟聽診+ SpO2檢查和及時干預,可對CHD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及時治療,對降低CHD病死率、提高我國兒童健康水平至關重要。
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委啟動實施了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項目,銀川市婦幼保健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開展了我市新生兒CHD篩查項目,填補我區CHD篩查項目的空白。2018年項目開展以人工傳統模式進行管理,自2020年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建立了“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開啟了數字信息化的項目管理模式。通過與2018年傳統人工管理相比,2020年采用信息系統管理后其在篩查率91.17%(6 919/7 589),心臟彩超率98.70%(454/460),隨訪率等方面的記錄情況顯著優于2018年。另外,兩種管理模式在工作效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信息化系統管理在信息采集、篩查結果錄入、陽性診斷、確診結果錄入、分級、轉診、隨訪等方面均優于傳統人工管理模式,尤其在隨訪和召回上面,系統可自動識別需隨訪患兒,并推送隨訪短信,效率顯著高于人工電話隨訪。另外在結果與信息錄入方面,該管理系統與醫院HIS系統相連接,可直接將孕婦、新生兒信息切入,篩查、彩超檢測結果自動上傳至管理系統,方便醫護人員結果查閱與數據統計分析。通過方法比較,發現CHD一體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在上述層面上均優于人工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錯誤,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且數據信息的保存也較為完整。
孕婦孕早期發生感染、存在妊娠期合并癥、高齡產婦、孕前或孕早期存在吸煙、病毒感染、接觸有害物質等是引起先天性心臟病的高危因素[13],因此針對妊娠期具有CHD高危因素產婦新生兒進行管理是CHD防控中的重要一環。2020年銀川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CHD篩查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對妊娠期具有CHD高危因素產婦新生兒進行管理,產婦通過“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手機端填寫妊娠期高危因素調查表,系統自動識別具有CHD高危因素產婦新生兒。本研究4 185例填寫高危信息調查表孕產婦中,高危因素產婦分娩新生兒CHD確診率顯著高于非高危因素產婦。為進一步評估增加CHD高危因素調查表對CHD篩查、確診率的影響,本研究在“雙指標”篩查基礎上對CHD高危孕產婦進行聯合分析,雙指標篩查結果為陰性但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兒進行心臟彩超診斷,使陽性確診CHD患兒由202例增加至239例,確診率由4.80%上升至5.68%。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統上針對孕產婦開展妊娠期CHD高危因素調查,并對具有高危因素的孕產婦新生兒進行心動彩超確診,這在預防新生兒CHD漏篩漏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復旦大學牽頭的衛生部衛生行業科研專項研究發現,在新生兒期進行嚴密的CHD篩查系統跟蹤隨訪是降低CHD最有效的措施[14]。本項目建立的“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可實現篩查陽性患兒的召回、重癥患兒的隨訪、家屬參與孩子的管理、醫生在線解決患者疑問,不僅可以拉近醫患之間的關系,還能為患者提供及時的幫助,足不出戶即能獲得專業醫師的診療指導。本項目利用“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打通與京銀、滬銀合作的綠色轉診通道,使隨訪發現需要手術的先心患兒家屬第一時間獲取北京、上海優勢醫療資源,使患兒及時得到專業化救治。本研究中,已有15位先心患兒通過“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完成轉診,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等優勢醫院得到手術治療,目前預后良好。因此,采用新生兒CHD信息化系統管理開展CHD患兒后期隨訪及分級轉診,能顯著提高新生兒CHD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本項目建立的“銀川市先心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覆蓋新生兒先心病篩查、召回、診斷、隨訪管理的整個流程,有效提高我院新生兒CHD篩查的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可在其他地區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