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兵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已成為威脅現代人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了解蛛網膜下腔出血這個“健康殺手”的致病因素和預防措施,能幫助您保護好自己的腦血管健康,降低罹患該病的可能性。
-腦動脈瘤破裂是致病主要原因-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患者的腦底部或腦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形成局部血腫,引起相應臨床癥狀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40~60歲人群是該病的高發群體,兒童、老年人,腦動脈瘤、高血壓患者和吸煙酗酒人群存在較高的發病風險
根據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可將其分為外傷性和非外傷性兩大類:
(1)非外傷性蛛網膜出血的占比相對較高,其病因主要為腦動脈瘤破裂,這類患者的人數可達到患者總數的80%以上。此外,腦血管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凝血功能障礙、非動脈瘤出血、垂體卒中等疾病,也可導致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2)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為顱腦外傷所致,交通意外傷、墜落傷、暴力損傷等可導致該病。
-患者的預后不樂觀-
“預后”指根據患者的情況,對疾病下一階段的發展,以及患者的最終恢復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這一重癥而言,臨床上,患者和家屬往往迫切地想要了解其預后情況。遺憾的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總體預后不佳。
1.高致殘率、高死亡率
蛛網膜下腔出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近年來,雖然針對該病的診療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部分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限。例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差,再出血風險較高,死亡率高于非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存活者的致殘率較高。
2.高并發癥風險
蛛網膜下腔出血存在較高的并發癥風險,而且并發癥患者的死亡率相對較高。低鈉血癥、腦血管痙攣、腦積水、腦疝等,都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并發癥,需盡早控制,避免引發不良預后。
3.再出血風險高
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生后,再出血的風險較高,發病后半年為再出血的高發時間段。再出血患者的致殘和致死風險大幅度提升,患者死亡率可以達到50%以上。患者及其家人應高度警惕,積極預防再出血風險。抗纖溶藥物是預防蛛網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重要治療措施,同時配合降壓等治療手段,可有效降低再出血風險。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相關癥狀-
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癥狀以劇烈頭痛為主,患者多為突然起病,數分鐘內出現劇烈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嘔吐、全身冷汗、顏面蒼白等癥狀。同時,青壯年患者多見腦膜刺激癥,表現為頸部僵硬、不能低頭。部分患者伴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有眼睛不能動、輕微偏癱、感覺障礙、視力障礙等癥狀。
發病后,患者的精神狀態會受一定影響,表現為焦躁不安、譫妄等異常,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意識混亂、休克等情況。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現癲癇發作和精神行為異常。
發病早期,患者的典型表現較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各癥狀可逐漸消失或改善。部分患者表示,他們在發病前數天或數周就已經出現了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這些癥狀在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較為常見。大家應高度警惕這些前兆癥狀,及時就醫檢查,避免腦動脈瘤破裂,形成出血狀態。
-預防建議-
1.定期體檢
蛛網膜下腔出血以非外傷性病因為主,且腦動脈瘤患者占比較高。因此,患病風險較高的人群、有相關前兆癥狀的人群,可通過進行定期體檢,明確是否存在動脈瘤、血管畸形等危險因素,及時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
頭顱CT檢查可以確定腦血管是否出現病變。如果檢查結果異常,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血管造影等檢查,進一步明確病情,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必要時,可采用外科手段,盡早處理腦血管病變,拆除大腦中的“隱形炸彈”。
2.控制血壓
高血壓既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我國的第一大慢性病。高血壓患者需要及時就診,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來平穩控制血壓。積極配合治療,能降低高血壓對人體血管及各器官的損害,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風險,防控腦血管破裂的發生和進展。
高血壓不僅會誘發蛛網膜下腔出血,而且可能促進其進展和再發。因此,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及高危群體,必須嚴格控制血壓,及時與醫師溝通交流,務必將血壓控制在合理水平內。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群體,最好每天測量血壓水平,以便及時發現血壓異常狀態。
3.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情緒激動也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重要誘因,因此大家應注意控制好自身的情緒,降低患病風險。高危人群更要學會調節情緒,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避免出現過大的情緒波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主動暗示自己控制好情緒,避免大喜大悲。當您察覺自己出現恐懼、焦慮、緊張等情緒時,可以采用深呼吸、冥想訓練等方式緩解不良情緒,必要時可采用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
4.積極調整生活方式
熬夜、飲酒、吸煙等不良生活方式,與腦血管疾病存在密切聯系,長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生風險。因此,大家應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時間,做到勞逸結合、戒煙戒酒,對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