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艷秋
隨著“雙減”工作的落地開花,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只有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優化作業設計,才能實現“減負不減質”,提升育人質量和辦學品味。作業是鏈接教學、評價的重要橋梁,也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升教學、評價質量的重要支點。作業多元化設計能夠有效補充課堂教學,達到減負增效。通過不斷的研究,我們對作業多元化設計進行了大膽嘗試,并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將作業納入教研體系,以作業設計作為切入點去重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為前提,開展教學研究,在教學與作業設計中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從“單一”向“綜合”轉變、由“有用”向“增趣”轉變、從“淺層思考”向“深度學習”轉變、由“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
一、圍繞目標設計作業
作業必須是在教師認真研讀《課標》的基礎上,圍繞課程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的。設計過程中注重必備知識基礎的夯實與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業內容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表述簡潔,題目清楚,知識點準確、規范,方便操作。
二、多元作業減負增效
1.趣味作業激發興趣
作業設計由“有用”向“增趣”轉變,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科特點,提高作業的趣味性。比如英語組設計了表演型作業。主要是通過進行分角色表演、講故事、手勢表演、演唱歌曲等,改變之前枯燥的機械化記憶,在有趣的表演中單詞、句式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自選作業尊重個體
(1)“作業超市”自選作業
通過“作業超市”的形式分層布置作業,作業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創新題”三個類型。基礎題為必選題,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提高題和創新題完成作業。作業完全根據學生“有余力”和“沒余力”自主選擇。
(2)“錯題超市”自選作業
每周以錯題本為主的復習整理作業也是根據學生“做對”與“沒做對”自選完成作業。
3.七彩作業綻放異彩
(1)德育作業
政教處結合我校學生特點,找準切入點,在暑期給學生安排了系列德育作業。生活篇——“紅色基地教育”“家務我來干”“新聞事實我知曉”;藝術篇——“巧手繪世界”“活力體育”。用完成家庭作業的形式將德育教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將德育真正落實到日常言行中。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接軌,形成雙管齊下為學生健康成長共同服務。
(2)實踐類作業
讓作業從書本回到生活,將問題置于有趣的問題情境之中,加強作業的實踐性。三年級數學實踐作業“巧手做年歷”,把“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四年級數學實踐作業“營養午餐”,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六年級數學實踐作業“走進思維導圖?形成思維習慣”,改進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三年級語文實踐作業“找春天”,在與春天的邂逅中,孩子們通過找、畫、寫等多樣的作業形式,在尋找與發現、感悟與創造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四年級語文實踐作業“走進圖書館”通過“走進圖書館,暢游書海愛閱讀”研學活動,孩子們近距離認識、了解圖書館,開啟了神奇美好的閱讀之旅,與書籍成為朋友,讓閱讀成為習慣。五年級語文實踐作業“走進新華書店”此次活動,我們借助南丹縣新華書店資源,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新華書店的書香氣息,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
(3)跨學科融合作業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各學科不再像傳統教學模式中那樣簡單得分散而獨立,而是交叉融合,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如:二年級勞動教育課的第二章第一節《牛奶盒子大變身》,學生先“貼一貼”“畫一畫”制作牛奶盒圖畫書,然后和家人或是朋友“說一說”圖畫書的故事,實現了勞動、美術、語文等學科融合。學習古詩《小兒垂釣》讓學生畫詩配畫,唱一唱《小兒垂釣》,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記憶,實現了語文、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整合。在“中國年”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主題下設計跨學科融合作業,設計了“年的色彩”“年的味道”“年的聲音”“年的故事”,融通了美術、音樂、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打破了學科間的界線,引導學生用所學的語文、數學、美術、信息等知識,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中國年”。
與時俱進,以生為本,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把“多元作業設計”作為重點,落實“雙減”工作,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