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雅婷
[摘要]鄉土地理素材為主的高中地理主題情境教學對于“新高考、新教材、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鄉土地理為主的主題情境教學,以“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為例,選取客家地區的城鄉建筑為素材,探討鄉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主題情境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鄉土地理素材;主題情境教學;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
一、鄉土地理素材情境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融合
新課程提出了“地理教學回歸生活”的教學策略,鄉土地理素材要與高中地理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相適應,教師應該對鄉土地理資源進行加工,突出鄉土地理的本質特點,找準鄉土地理素材與教材內容的連接點,發揮鄉土地理素材的價值,為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和探究提供載體,激趣勵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鄉土地理資源的探索中。
在教學中大膽融合喜聞樂見的鄉土資源,教師可以設計主題探究問題,將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與所學到的知識相結合,提升教學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逐步落實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知識與能力基礎。
教師立足教材,整合鄉土地理素材,設計課內外實踐活動,將抽象固化的地理原理滲透到熟悉情境中,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地理原理,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教師可促進鄉土地理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有機融合,引入一些本地鄉土地理資源案例,在增強學生學習體驗同時為其具體實踐積累經驗,使當地的地理資源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二、基于鄉土地理素材的地理實踐活動教學設計實例—以“走進梅州城鄉景觀 感受客家地域文化”為例
結合實例,說出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
教學重點:地域文化是什么,地理環境對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教學難點: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地域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意義。
(1)導入新課
【活動】暑假,好友從北京遠道而來,作為好客的梅州客家人你會帶他去哪里呢?
【設計意圖】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導入,通過從身邊的鄉土地理素材感受地域文化,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生活區域的文化景觀,使其產生身臨其境,激發探索欲。
(2)新課講授
①地域文化的概念
【活動】圖片展示:梅州美食、客家山歌、客家民居、客家習俗。引導學生總結地域文化的特點和內涵。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感知客家地區的獨特景觀,這種景觀的差異體現了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差異,樹立文化自信。
②案例探究—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
A.?客家圍龍屋建筑中蘊含著鄉村地域文化
【活動】觀看梅州客家圍龍屋相關視頻,給出相應材料讓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感受并思考客家圍龍屋建筑蘊含的鄉村地域文化。學習小組思考討論:
圍龍屋選址及原因?圍龍屋選材及原因?圍龍屋反映的地域文化特點?
【設計意圖】該案例結合鄉土素材,引導學生結合自然地理要素,探索圍龍屋的建筑特點,一方面,能使學生感受地域文化與鄉村景觀之間的相互影響、制約關系,能夠引導學生感受人類在生產發展的過程中利用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取向,深化人地協調觀的培養;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深入領略客家的歷史文化,增強其熱愛家鄉的情感和文化自信。
B.?客家騎樓建筑蘊含的城市地域文化
【教師活動】觀看梅州騎樓相關視頻,給出材料讓學生觀看視頻感受并思考客家騎樓建筑蘊含的城鎮地域文化。學習小組思考討論:
分析梅州騎樓建筑特點與當地氣候的適應性?梅州騎樓建筑反映當地哪些地域文化?對于梅州騎樓,你認為應該拆除還是保護開發?
【設計意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了地理環境與景觀形成的關系、景觀所反映的地域文化,還提升了對地域文化的認可度。該案例也是結合鄉土素材,通過比較分析,深入探討景觀背后的文化根基,明晰文化的地域性。
③?尋其策--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活動】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現代文明之間產生了巨大的沖突,出現了“千城一色,失去特色”的現象,我們是否要任由其特色消失?還是要保留特色而停止發展?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協調保護和發展的關系,為傳統文化注入活力,順應時代,讓特色文化代代相傳。
【活動】展示近幾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圖片“建設美麗鄉村傳承優秀文化”、“留住歷史印記整體保護老城”
【設計意圖】引發出“留住特色,才能留住文化;愛鄉才能愛國,愛國才能雄立于世界。”以此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國的思政課。
(3)?課后作業:調查當地特色文化景觀的開發與保護情況
隨著城鎮化推進,很多圍龍屋被高樓取代,也有不少圍龍屋由于年久失修成為危房,不再適合居住。針對圍龍屋的保護與發展提出建議。
家鄉的騎樓建筑群與廣州歷史文化街區案例有著相似的形成背景。為何在廣州歷史文化街區得以完好保留,成為城市化進程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家鄉騎樓建筑群卻在城鎮化過程中破壞嚴重?思考如何保護家鄉騎樓古建筑群。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能使學生真正了解文化景觀的保護現狀;使其樹立責任意識和保護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本節課將課程目標融入鄉土地理素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挑選合適的鄉土地理素材,讓學生把現實生活的場景和課本教材中的知識聯系到一起,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不僅可以巧妙地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還可以讓學生從地理視角認識和欣賞在真實的情境中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培養家國情懷,逐步形成關注地理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意識,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推動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董滿超.“問題鏈”在地理核心素養培育中的實踐探索—以人教版“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一節為例《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04-15
[3]黃崢,王月健.鄉土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中的應用——以工業地域的形成"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