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闖,陳小紅,劉 昕,程書榜,高旭光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廣東 深圳 518100)
粘連性腸梗阻是腸道內發生粘連,導致腸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和運行,在腹部手術后較為常見[1]。研究認為,粘連性腸梗阻的形成與纖維蛋白的沉積與溶解之間的失衡狀態有關,可能引起感染性中毒、休克及心肺功能障礙等[2-3]。對于腹部手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患者,明確其治療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合并腸梗阻病史、局部炎癥反應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應進行手術治療[4-5],但關于其他因素影響手術指征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05例相關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明確影響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手術指征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05例腹部手術后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是否行粘連性腸梗阻手術分為手術組(30例)和非手術組(75例)。手術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56.55±6.35)歲;BMI 20~24 kg/m2,平均BMI(22.36±1.36)kg/m2。非手術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齡46~65歲,平均年齡(55.21±6.22)歲;BMI 20~25 kg/m2,平均BMI(22.59±1.55)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近期有腹部手術史者,如胃腸、膽道或泌尿系統手術等;②符合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標準[6];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系統、凝血系統疾病者;②由其他腸道疾?。◥盒阅[瘤、腸麻痹、腸套疊等)引起的腸梗阻;③合并精神、意識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臨床指標。臨床指標包括腸粘連史、是否有腹痛加重或不緩解、是否有嚴重腹脹、是否發熱(體溫>37.2 ℃)、是否觸及腫大腸襻、是否合并腹膜炎、是否有腸鳴音減弱、是否有腹腔積液及是否貧血。采集兩組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離心機(長沙綜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H4750)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以全自動白細胞分析儀(江蘇康尚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WBC-1)測定白細胞計數(WBC)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紀寧生物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及炎癥因子水平。炎癥因子包括WBC、hs-CRP。②分析影響腹部手術后形成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指征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手術組患者有腸道粘連史、有腹痛加重或不緩解、觸及腫大腸襻、合并腹膜炎、有腸鳴音減弱及有腹腔積液占比高于非手術組,且WBC、hs-CRP水平高于非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嚴重腹脹、發熱及貧血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2 影響腹部手術后形成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指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進行手術為因變量,以腸粘連史、腹痛加重或不緩解、觸及腫大腸襻、合并腹膜炎、腸鳴音減弱、有腹腔積液及WBC、hs-CRP(連續變量)為協變量進行賦值,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腸粘連史、有腹膜炎、有腹腔積液及WBC、hs-CRP水平升高是行粘連性腸梗阻手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量化賦值表

表3 影響腹部手術后形成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指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粘連性腸梗阻是腹部手術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病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粘連、腸系膜血運障礙等[7]。有研究提出,患者是否第一次腸梗阻、是否合并腹腔局部炎癥均可能是行粘連性腸梗阻手術的影響因素[8-9]。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組患者有腸道粘連史、有腹痛加重或不緩解、觸及腫大腸襻、合并腹膜炎、有腸鳴音減弱及有腹腔積液占比高于非手術組,提示上述因素可能是腹部手術后需要進行粘連性腸梗阻手術的影響因素。
既往有腸粘連病史的患者,可能在腸道局部粘連處形成銳角,阻礙腸內容物通過時,粘連帶的兩端固定,腸袢被捆綁或一組腸袢粘成一組,患者本身腸道存在腸壁瘢痕,因此在腹部手術時,會加重對腹腔或腸道組織的損傷,形成血腫機化或導致創面滲血[10-11];存在腹膜炎的患者,炎癥及創傷后應激均可能引起腸道組織增生等情況,易造成腸壁再次粘連梗阻,因此更可能需要手術干預[12-13]。此外,術中操作會對腸管漿膜面的完整性及光滑性造成破壞,也會引起腸管與腹壁之間粘連的情況[14]。腹痛加重或不緩解則提示腸道血液循環的病理性改變,腸管擴張、腸內容物的積聚等均會增加腸腔內部壓力,使腸壁靜脈回流受阻,因此預示著腸梗阻的發生發展[15-16]。孤立、突出腫大的腸襻常預示著腸管發生絞窄,此種情況可伴有腸管擴張,但目前就腸管擴張多少需進行手術治療尚無統一標準。腹腔積液則提示腸道分泌與吸收功能的改變,提示腸道吸收能力降低,腸腔內液體大量積聚,可能存在腸梗阻[17];粘連性腸梗阻發生初期腸道蠕動增強而表現出腸鳴音活躍、亢進,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合并腹膜炎、腸絞窄,腸鳴音逐漸減弱,提示病情惡化,需及時行手術治療[18-19]。
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組患者WBC、hs-CRP水平高于非手術組,炎癥水平的升高可能與患者本身存在局部炎癥性疾病有關,也可能是腸腔內存在感染,導致腸道菌群調節失衡,促使腸道致病菌生長繁殖,從而會釋放大量內毒素,導致腸壁血運障礙,并且細菌會從淋巴和血液循環向周圍擴散,影響腸道正常蠕動和吸收功能[20-21]。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分析證實,有腸粘連史、有腹膜炎、有腹腔積液及WBC、hs-CRP水平升高是行粘連性腸梗阻手術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提示伴有WBC、hs-CRP水平過高時,腹腔內炎癥感染情況加重,發生絞窄性腸梗阻或腸管壞死可能較大,需盡早行手術治療。臨床應加強對合并腸梗阻史、有腹膜炎、有腹腔積液等患者的病情評估,并及時檢測炎癥因子水平,幫助臨床更快進行手術決策,對于需要進行粘連性腸梗阻手術的患者盡早干預,避免延誤治療的時機[22-23]。
綜上所述,腸粘連史、有腹膜炎、有腹腔積液及WBC、hs-CRP水平升高為腹腔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手術指征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根據相關指標情況及時評估手術適應證,提高對粘連性腸梗阻手術適應證的評估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