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全國,王佳麗,黃小剛,謝增丁*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普外科;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麻醉科,新疆 五家渠 831300)
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肝臟是結直腸癌常見的轉移部位,部分結直腸癌患者首診時可發現肝臟轉移,稱為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2]。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手術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分期手術,即先治療一部分,治療到一定程度后再切除另一部分;另一種是同期手術切除治療,即同期對兩個部位進行手術,兩種手術方式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3]。但是,目前對于同期和分期手術操作還存在爭議,認為與分期手術治療相比,同期手術對患者身體創傷大,手術難度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高[4]。但隨著微創技術越來越成熟,腹腔鏡手術、微波消融術、射頻消融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顯著降低了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與分期手術治療相比,同期手術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5]。本研究探討同期手術和分期手術治療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的臨床效果,以期為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治療提供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收治的70例行手術治療的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57.83±12.37)歲;BMI 22.12~28.34 kg/m2,平均BMI(24.86±1.65)kg/m2;基礎疾?。焊哐獕?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2例;術前癌胚抗原(CEA):25.85~53.98 ng/mL,平均術前CEA(39.87±8.88)ng/mL;原發病灶:結腸20例,直腸15例;原發灶分化程度:低分化6例,中/高分化29例;原發灶T分期[6]:T2 3例,T3 4例,T4 28例;原發灶N分期[6]:N0 6例,N1~N2 29例;肝轉移灶數目:1個18例,2~3個8例,>3個9例;肝轉移灶分布:左半肝17例,右半肝11例,全肝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8.15±12.61)歲;BMI 21.37~28.29 kg/m2,平均BMI(24.54±1.76)kg/m2;基礎疾?。焊哐獕?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3例;術前CEA 25.48~54.85 ng/mL,平均術前CEA(39.53±9.29)ng/mL;原發病灶:結腸17例,直腸18例;原發灶分化程度:低分化8例,中/高分化27例;原發灶T分期:T2 5例,T3 3例,T4 27例;原發灶N分期:N0 7例,N1~N2 28例;肝轉移灶數目:1個16例,2~3個9例,>3個10例;肝轉移灶分布:左半肝16例,右半肝10例,全肝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術前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7],且可行手術切除;②手術治療前肝功能良好;③無肝外其他器官轉移。排除標準:①伴有不能切除的肝轉移;②既往接受肝射頻消融或肝臟手術者;③原發灶無法根治性切除;④伴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⑤伴有嚴重并發癥者;⑥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史托斯,型號:26003AA)根治性手術。結直腸癌根據根治原則進行根治切除術切除,肝轉移采用楔形、肝段、半肝或半肝以上切除,保證至少1 mm以上切緣。分期手術治療患者結直腸病灶切除后1個月內給予化療,結直腸癌手術結束間隔2~5個月內行肝轉移切除術。同期手術治療實施結直腸病灶和肝轉移病灶同期切除,兩組患者術后均行常規化療。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結直腸癌和肝轉移手術方式。②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術中出血量采用稱重法測量。③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吻合口瘺、切口感染、術后出血、腹腔感染及腸梗阻。并發癥總發生率=各項并發癥發生例數之和/總例數×100%。④比較兩組患者 1年生存率和 1 年無瘤生存率。所有患者均隨訪1年,采用電話或到訪等方式進行隨訪,每3個月隨訪1次,觀察兩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無瘤生存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結直腸癌和肝轉移手術方式比較 兩組患者結直腸癌手術方式和肝轉移手術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結直腸癌和肝轉移手術方式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中出血量(mL)觀察組35223.78±61.9715.75±3.56376.95±121.49對照組35427.96±84.3118.42±4.14546.97±153.16 t值11.5432.8935.145 P值<0.05<0.05<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無瘤生存率比較 兩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無瘤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無瘤生存率比較[例(%)]
結直腸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見的惡性腫瘤和第五大癌癥死亡原因[8]。肝臟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約15%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在初診時有肝臟損害(同步轉移)[9]。雖然全身治療已經取得了進展,但手術仍然是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10]。同時,結直腸癌肝轉移手術治療方式有分期手術和同期手術兩種,分期手術為先切除結直腸病灶,再切除肝轉移灶;同期手術為同期切除結直腸病灶和肝轉移病灶,雖然兩種方式對患者預后均有顯著療效,但對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手術方式的選擇仍存在爭議[11]。近年來,結直腸癌肝轉移同期手術治療取得良好療效。相關研究顯示,分期手術治療與同期手術治療后療效及生存率相似[12]。且同期手術具有安全性高、損傷小、治療費用低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13]。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結直腸癌和肝轉移手術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同期手術和分期手術采用的切除術相似。本研究還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赡苁怯捎诜制谑中g是先腸后肝的分階段手術方式,治療肝臟轉移灶前進行輔助性化療,局部反應明顯,從而增加肝轉移灶切除術的難度。相關研究顯示,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行同期手術治療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低于分期手術治療患者,可與本研究結果佐證[14]。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有4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可能是由于同期手術切除時切口較大,增加感染概率,且與腸道菌群污染有關;對照組有3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可能是由于分期手術需進行兩次麻醉,且臥床時間較同期手術時間長,從而增加肺部感染概率。相關研究顯示,分期手術和同期手術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5],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遠期生存率,結果顯示,兩組患者 1 年生存率和 1 年無瘤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兩種手術方式遠期療效相似。因此,綜合近期和遠期療效結果,在醫療技術成熟的醫院及充分了解和掌握手術適應證的情況下,可選擇同期手術切除方式治療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短,因此后續應擴大研究樣本量,采用多中心研究,并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同期手術和分期手術治療同時性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1年生存情況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相當,且同期手術治療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較分期手術短,術中出血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