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毅
抗戰爆發伊始,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我軍的敵軍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遏制住日軍猛烈的攻勢,建立抗戰終將勝利的信心,我軍及時制定對敵工作策略,逐步建立敵軍工作機構、完善敵軍工作內容、培養敵軍工作隊伍,在組織機構建立、語言障礙突破上艱辛探索,為日后敵軍工作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使八路軍敵軍工作逐步成為瓦解日軍的強大政治武器。總的來說,抗戰初期的敵軍工作由紅軍時期對國民黨軍隊逐步發展到對日軍開展瓦解敵軍工作,是我軍的瓦解敵軍工作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時主動求變、大膽摸索的過程,對未來我軍應對潛在敵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抗戰初期敵軍工作是在交戰-總結-創新-實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形成了一系列開展工作的經驗,主要的內容集中在以下四點:
(一)強調對日軍開展瓦解敵軍工作的重要性。平型關戰斗是我軍第一次與日軍交戰,雖未俘虜日軍,但在戰后總結中,形成了《八路軍政治部關于開展日軍政治工作的指示》,認識到日軍與國民黨部隊的不同,特別提出把瓦解日軍工作列為“目前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細致分析平型關戰斗中首次與日軍面對面作戰取得的經驗教訓,得出日軍頑強抵抗不繳槍的原因,必須針對日軍的特點及時調整。
(二)建立敵軍工作部和開辦訓練班。在抗戰的初期,八路軍政治部不僅在師團級成立敵軍工作部,還把敵軍工作部門進一步延伸至連隊。同時,將得力的干部和工作人員補充到各敵軍工作部門。八路軍總部還向各師團提出要求,留日歸國的青年要優先充實到敵工部門去,“做到每團配備二人,旅一人,師二至三人”。同時為了解決團以下敵工部門普遍缺乏干部的現狀,八路軍組織開辦了訓練班,僅抗戰初期就“開辦訓練班共二十次,創造的干部,達六百名以上”。
(三)突破語言關開展對日軍宣傳工作。抗戰初期,為更好的開展對日軍宣傳工作,八路軍各級都如火如荼地組織學習日語口號的活動。但由于缺乏專業的教員,八路軍采取自上而下的層級式教學模式,“首先教授排長以上的干部,由排長去教會班長,由班長去教會戰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敵軍工作初見成效,人人都能說幾句簡單的口號、唱幾句日語歌。同時還鼓勵各部隊發動群眾和戰士宣傳隊制作宣傳品開展宣傳工作,要求部隊收集日記文件等政治情報資料,用來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宣傳品。
(四)規定對日軍的寬待俘虜政策。規范了對日軍的寬待政策,對于戰場上頑強抵抗的敵人應殺傷,但是已繳槍的俘虜,要加以政治宣傳,再處置。為爭取俘虜,八路軍專門頒布了優待俘虜的命令,盡其所能在物質和精神上對日軍俘虜進行優待。對于一些思想覺悟高的也會將其送回,讓其更好的發揮反戰作用。
抗戰初期敵軍工作的發展是建立在每次八路軍對日軍戰斗后的總結分析上的,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對日后八路軍和新四軍開展的一系列對日軍開展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明確了對日軍開展政治工作要符合日軍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
毛澤東同志的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思想形成于井岡山斗爭時期,在經歷了土地革命時期豐富的斗爭經驗形成了一套“以擴大人民軍隊,消滅敵人,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的政策和主張”的思想,但是到了抗戰全面爆發,針對出現新情況新特點,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第一次正面對抗外國侵略軍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平型關大捷開始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老一輩革命家,就在不斷研究如何對日軍開展政治工作,這些標志著八路軍對日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工作逐步走向成熟。
抗戰初期,面對日軍瘋狂進攻,面對敵我軍事力量巨大的懸殊,“亡國論”縈繞在國人心頭,也縈繞在很多八路軍戰士心中。這一時期,八路軍一系列敵軍工作的開展證明了對日軍開展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明確了如何開展瓦解日軍工作。也為日后對日作戰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同時向廣大官兵傳播了,日軍不僅從肉體上可以被消滅,從精神上也一樣可以被打敗的。
在這一時期的文獻中提到“開始敵軍中的政治瓦解,削弱敵人戰力并推動友軍學習,這一工作是目前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這是首次提出向國民黨軍隊推廣瓦解敵軍工作。推廣的原因就在于之前于日軍交戰的國民黨軍隊沒有對日軍開展瓦解敵軍工作,而是用殘暴的手段對付俘虜,導致平型關戰斗中日軍在與我軍交戰中,日軍士兵因害怕被俘后被同樣對待而拼死抵抗,造成了我軍產生較大傷亡。
抗戰初期,我軍在實踐中總結出日語和日文對日軍宣傳的重要作用,重視在實踐過程中培養日語人才,同時重視在戰斗過程中收集日記文件等政治情報。對今天的啟示,我軍在作戰中可能會面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會有不同的語言或者方言,要掌握當面之敵的語言習慣和特點,要貼合作戰對象實際制定宣傳品和宣傳口號,才能取得成效。
健全的組織體制是方針政策落實落地的根基,抗戰初期,八路軍就在各級建立了敵軍工作部門和統一的領導機構,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壯大。對今天的啟示,要自上而下的普遍建立敵軍工作部門,增強敵情觀念和實戰意識,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完善,才能確保關鍵時候敵軍工作作用的發揮。
抗戰初期明確規范了對懂日語的專業人才如何培養使用,尤其是那些愛國青年,通過一系列文件明確這些技術人才的政治地位,為日后吸引國內外愛國人士、反戰同盟成員和經改造后的反侵略的日俘打下堅實基礎。對今天的啟示,現代化作戰中,軍民融合是一個大的趨勢,如何定位和使用這些專業技術人才,對提高工作熱情和戰斗力至關重要。

抗戰初期推廣友軍學習瓦解敵軍工作體現的是一種全局觀念,將我軍與友軍的形成合力。對今天的啟示,未來戰爭中,當需要我軍與外軍協同配合完成作戰任務時,也要以全局觀念看待,通過向友軍推廣瓦解敵軍工作的方法,來共同促進取得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