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旸
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印發《關于加強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的意見》,強調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為巡視發揮標本兼治作用提供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揮政治巡視利劍作用,加強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論文圍繞加強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從應堅持怎樣的工作思路、應重點關注的主要任務、應采取的具體措施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思考。
加強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需要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工作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做好“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深入貫徹“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巡視工作方針,堅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視。二是堅持“四個融入”要求,把“四個比照”作為檢視重點,將“四個緊扣”作為評價關鍵,持續推進“三不”一體機制建設,積極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三是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被巡視黨組織落實巡視整改主體責任、紀檢監察機構落實監督責任,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扎扎實實抓出整改成效。四是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發揮組織人事部門履行巡視整改監督責任作用、巡視機構統籌督促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作用,建立健全制度機制,推進巡視反饋問題持續深入整改,整改成果深化運用。
貫穿“前半篇文章”與“后半篇文章”工作的是“一條主線”。巡視“前半篇文章”和“后半篇文章”是系統工程,做好“后半篇文章”應與“前半篇文章”聯系看、貫通想、系統做。“前半篇文章”著力點是“四個落實”“四個對照”“四個緊盯”,“后半篇文章”對應的著眼點是“四個融入”“四個比照”“四個緊扣”。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是巡視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為此,加強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的工作布局應是“一四四四”。
“一”即推進貫穿“一條主線”。以貫徹落實“十六字”巡視工作方針為主線,堅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視。堅持從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政治擔當、政治能力等方面發現和推動糾正政治偏差,發揮政治監督保障作用。“四”即整改聚焦“四個融入”。聚焦“四個融入”,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抓,促進縱向推進和橫向拓展相貫通,當前改和長久立相結合,實現融入日常、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從嚴治黨、融入班子隊伍建設,持之以恒抓好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四”即對整改的檢視關注“四個比照”。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強化政治意識、紀律意識,比照問題整改情況、比照震懾作用發揮,比照改革推進程度、比照發展效果,推動思想貫通、責任貫通、組織貫通、機制貫通,一以貫之強化政治巡視。“四”即對整改的評估注重“四個緊扣”。圍繞“四個融入”,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緊扣追責問責是否到位、緊扣制度建設是否完備、緊扣黨性修養是否提升、緊扣群眾是否滿意,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堅持不懈抓好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

巡視整改監督的主體責任是派出巡視組的黨委(黨組),也就是上級黨委(黨組)要對巡視整改的情況和整改成果運用進行監督和評估。巡視整改要取得實效,離不開有效的監督。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責任,加強日常監督,推動巡視整改監督貫通融合,強化橫向貫通和縱向聯動。
一是強化組織部門巡視整改監督。重點督促被巡視黨組織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等方面問題的整改。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加強監督,派員參加巡視反饋會議,指導制定巡視整改方案,列席指導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會同巡視辦審核巡視整改進展情況報告。
二是強化人事部門巡視整改監督。加強對被巡視黨組織選人用人工作專項檢查整改情況的監督,對專項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督促整改,結合職責加強巡視整改日常監督,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巡視整改落實情況納入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加強監督。
三是強化有關職能部門巡視成果運用。辦理巡視移交建議,加強調查研究,提出改進措施,完善制度機制。推動解決巡視發現的共性問題,認真分析研判,加強日常監督,深化系統治理,推動解決行業領域深層次問題。統籌督促有關專項檢查整改,加強對專項檢查整改情況的監督,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可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專項治理。
四是強化巡視機構統籌督促。巡視辦協調巡視組做好巡視反饋、移交工作,向紀檢監察機構移交巡視發現的問題線索,向相關職能部門移交巡視發現的共性突出問題。跟蹤了解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問題線索處置、移交建議辦理等情況,加強匯總分析。完善巡視整改公開協調機制,統籌做好巡視整改公開工作。健全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部門的協作機制,增強巡視整改監督合力。建立數據信息系統推進巡視機構、紀檢監察機構、組織人事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督促各責任主體認真履職、動態跟蹤督辦,推動監督、整改、治理有機貫通。
五是開展“線下+線上”評估。開展線下現場檢查,采取聽取匯報、個別訪談、查閱資料、走訪調研等方式,按照巡視整改成效評估指標體系,逐項開展檢查和研判評估。開展線下民主測評,組織被巡視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和干部員工,對巡視整改情況滿意度進行民主測評。開展線下問卷調查,組織被巡視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和干部員工,對本單位巡視震懾作用發揮、制度建立健全、黨員領導干部黨性修養和干事擔當作風、三不機制建設情況進行評價。開展線上智慧監督,通過智慧企業數字化監督平臺,監控被巡視單位各業務領域工作開展情況,對異常情況及時預警,判斷黨的建設情況、業務發展情況、政治生態建設情況。
六是建立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體系以結果性指標為主、過程性指標為輔,選取最能反映整改成效的關鍵指標并進行具體量化,明確扣分的情形和標準,實行扣分制考核。主要由“責任落實”“問題整改”“‘三不’機制建設”“政治生態(含“群眾滿意度”)”四項指標構成,總分100 分。評估結果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四個等次。被巡視單位對巡視反饋問題拒不整改,或者整改過程中弄虛作假的,直接評定為“較差”等次。
七是整改問責追責。檢查組根據現場檢查情況,撰寫現場評估報告,提出整改建議,提交巡視辦。巡視領導小組,依據現場評估報告、民主測評情況、問卷調查情況、線上監督情況,對被巡視黨組織巡視整改情況做出定性和定量評價。巡視辦向被巡視單位反饋,同時通報組織部門、紀檢監察機構等相關機構部門。根據領導審批意見,巡視辦會同組織部門、紀檢監察機構根據評估結果做好后續監督檢查,督促被巡視單位持續抓好整改。對整改責任不落實、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的,依規依紀予以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