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明 霍靜廉
2023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倡導的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
80年前的1943年春節前后,陜甘寧邊區政府和八路軍留守兵團在延安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運動,被毛澤東稱為“舊歷年節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
加強軍地交流互動,密切軍民魚水深情,是我們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軍嫂》雜志創刊近15年來,始終關注和重視雙擁工作,講好關愛軍屬的故事,并開設《雙擁之窗》等欄目,架設起軍地聯系的橋梁。
春節又至,全國各地豐富多彩的雙擁活動如火如荼。本文重溫了80年前的延安雙擁運動,特轉發以饗讀者。
在中華民族傳統佳節春節前后開展雙擁工作,是我們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這一優良傳統起源于1943年延安春節前后的雙擁運動,被毛澤東稱為“舊歷年節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負責保衛邊區的八路軍留守兵團與陜甘寧邊區政府、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增多。1939年冬,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莫文驊到駐永坪的警備四團檢查工作。團長陳先瑞匯報說,戰士向老鄉借鍋,老鄉不借,還把鍋沉到水塘里;炊事班到老鄉家里做飯,老鄉把煙筒堵起來。莫文驊給邊區政府副主席高自立打電報,希望邊區政府幫助解決。最后,這些情況反映到毛澤東那里。為此,毛澤東召集部分中央、邊區和八路軍留守兵團領導進行座談。毛澤東先是嚴肅地批評莫文驊:“你們軍民關系不好,自己不檢討,還向中央告狀!”莫文驊知道是電報出了問題,立即作了檢討,并說明電報是打給個人反映情況的,并不是向中央告狀。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反映了一些部隊不遵守群眾紀律的情況。毛澤東聽后說:“莫文驊檢討了,你們也要檢討嘛!”又說:“軍民關系發生問題,軍隊應先檢討自己,軍隊要擁護政府,要愛護人民;你們做地方工作的,也要擁護軍隊,照顧子弟兵!”
1940年下半年,毛澤東在楊家嶺召開留守兵團座談會,蕭勁光、耿飚、閻紅彥、莫文驊等十多人參加。毛澤東笑著說:“今天請各路諸侯來談軍民關系問題。”他拿出邊區產的“老刀”牌香煙招待大家,鼓勵大家把意見統統講出來。
大家紛紛抱怨:“老百姓越來越兇了,不給部隊房子住,大冷的天讓部隊住在露天里。”“我們辛辛苦苦保衛邊區,沒功勞也有苦勞,群眾不理解,動不動就要拉我們去見毛主席和朱總司令評理。”
毛澤東聽后,問了一個問題:“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只有老百姓怕軍隊,見了兵就跑就躲。歷史上的朝朝代代,也只有軍管民,沒有民管軍。今天,咱邊區的老百姓竟敢批評軍隊,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他看大家瞪大了眼睛,又耐心地開導說:“我看是天大的好事!我們軍隊有群眾當老師了,有他們幫助監督,你們搞軍隊工作的同志就不會犯大錯誤。”毛澤東的一番開導,使大家豁然開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擺正了軍民之間的位置。
在黨中央、毛澤東的關照和指導下,1943年春節前后,陜甘寧邊區政府和八路軍留守兵團在延安共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運動。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八路軍留守兵團分別召開了高級干部會議和軍政干部會議,決定在1943年春節期間由留守兵團各部隊和邊區各級政府共同發起“擁軍擁政運動月”。1943年1月15日,邊區政府發布《關于擁護軍隊的決定》和《關于擁軍運動月的指示》,規定從1月25日至2月25日為全邊區“擁軍運動月”,并規定今后每年春節前后,對邊區駐軍進行隆重的慰勞慰問。1月25日,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政治部發布《關于擁護政府愛護人民的決定》和《關于擁政愛民月的工作指示》,規定從2月5日至3月4日為“部隊擁政愛民運動月”,2月1日又在延安《解放日報》上公布了《擁政愛民十大公約》。隨之,“擁軍優屬月”“擁政愛民月”運動在邊區迅速開展起來。
在“擁軍優屬月”運動中,邊區各級政府都舉行了擴大的政務會議,邀請部隊同志參加,進行認真的自我批評,檢討過去對軍隊認識不夠、尊重不夠、愛護不夠的行為。邊區政府還動員群眾支援軍隊搞生產,借給生產工具,保障糧草供應。林伯渠親自率領慰問團,到南泥灣三五九旅慰問。延安文化界專門組織了文化勞軍團,蕭三、艾青、柯仲平、丁玲等文藝工作者深入部隊,慰問子弟兵。邊區群眾趕著豬、牽著羊,抬著襯衣、鞋襪、毛巾、肥皂等各種各樣的禮物,到部隊聯歡慰問。在留守兵團機關門口的操場上,高蹺隊、秧歌隊,舞獅子的、耍雜耍的,整日不斷,鑼鼓聲、鞭炮聲、嗩吶聲、歡笑聲,響徹一片。春節期間,延安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到處唱著《擁軍秧歌》:“正月里來是新春,趕上那豬羊出呀了門。豬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給那英勇的八路軍!……”
在“擁政愛民月”運動中,留守兵團開展了軍民聯歡活動和清理舊案活動。留守兵團向邊區政府和群眾寫賀信、發賀年片、送春聯、送年畫、送錦旗、送匾牌,與老鄉會餐。各部隊組織了秧歌隊,一路扭著秧歌,唱著擁政愛民歌,給政府工作人員和群眾拜年。老鄉激動地說,從來沒有見過軍隊給老百姓拜年,這還是第一次。部隊各級都認真地進行了紀律大檢查,由干部帶隊,到政府、群眾中去,逐門逐戶訪問,征求意見。在軍民大會上,把違法亂紀的事情,一件一件講出來,向群眾檢討。參加大會的群眾深受感動,稱贊八路軍紀律嚴明,不護短,真是好軍隊。紀律大檢查之后,又進行了物件送還和賠償活動。部隊借老百姓的物件,都送還了,一物不落;損壞了的,照價賠償,分文不少。這極大提高了部隊在邊區的聲譽。
為促進雙擁運動深入開展,1943年10月,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起草了《關于減租生產擁政愛民及宣傳十大政策的指示》,指出:“各根據地黨委和軍政領導機關,應準備于明年陰歷正月普遍地、無例外地舉行一次擁政愛民與擁軍優抗的廣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以后應于每年正月普遍舉行一次”。
從此之后,雙擁運動推廣到各抗日根據地,后來推廣到各解放區,再后來雙擁運動逐步形成制度,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們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
(本文轉載自2018年2月23日《學習時報》,有刪節)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