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婷
摘 要:黑龍江省具備發展冷水魚產業的自然環境、魚類資源和生物技術。為踐行大食物觀、實現龍江全面振興,近年來黑龍江省積極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將冷水魚產業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出臺了多項政策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并結合雪域文化和漁獵文化,打造冷水魚品牌,推動冷水魚產業的規?;l展。冷鏈物流作為現代物流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國家和黑龍江省的高度重視,納入系統性基礎保障工程進行建設。冷鏈物流和冷水魚兩個產業共同發展的可結合性較強。冷鏈物流不僅能夠為冷水魚和冷水魚深加工產品提供特定環境的倉儲和運輸服務,還能參與到冷水魚的深加工包裝、標準制定、營銷宣傳等環節,共同打造品牌,通過融合發展實現產業共贏。黑龍江省可以通過科學規劃園區、統籌設施建設,搭建合作平臺、創造合作條件,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行業自治,樹立品質口碑、打造統一標識等方式促進冷鏈物流和冷水魚產業的融合發展,將“雙冷”產業變為“共熱”優勢。
關鍵詞:龍江振興;產業融合;冷水魚;現代物流;冷鏈物流
中圖分類號:F327;F50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6 — 0013 — 05
冷水魚一般是指生活在水溫20℃以下的魚類。由于生活在冷水水域,水溫較低,水質較好,生長速度相對緩慢,因而冷水魚的肉質細嫩、口感好,蛋白質含量高、脂肪低,營養價值豐富,也因此冷水魚的經濟價值相對較高。我國野生冷水魚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域。黑龍江省的淡水資源非常豐富,全省的地表水資源約為1020.53億立方米,擁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等四大水系,其中淡水湖泊241個;生態環境保護相對良好,非常適合冷水魚繁殖生長,具備發展冷水魚產業的優勢。
為落實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黑龍江省積極推動冷水魚產業的發展,將冷水魚產業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不僅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強調了發展冷水魚產業的重要意義,而且出臺了多項政策、努力養護冷水魚資源與環境,加快推動冷水魚綠色養殖,打造現代冷水魚產業發展體系。同樣,包括冷鏈物流在內現代物流服務業也是國家和黑龍江省重點發展的基礎保障性產業?,F階段,對于冷鏈物流的研究熱度較高,方向比較廣泛,無論從冷鏈技術、設施建設,還是產業發展角度的文獻都相對比較豐富;但對于冷水魚的文獻研究非常少,多數集中在冷水魚的繁育養殖和抗病增產等技術層面,以產業經濟和管理學為視角的研究則非常少。從產業發展角度,探索冷鏈物流與冷水魚產業融合的路徑,有助于豐富產業融合發展的理論研究,對于促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的延伸、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有一定參考價值,同時,研究“雙冷”產業的融合發展也符合龍江振興的戰略現實需求。
一、黑龍江冷水魚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冷水魚的品種豐富,育苗技術領先
黑龍江省的冷水魚種類非常豐富,有鰲花、鳊花、鯽花和哲羅、法羅、雅羅等當地知名的品種,還有船釘子、嘎牙子、柳根子等小眾品種,黑龍江省的魚類可簡單概括為“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具體而言,根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的統計數據,目前,黑龍江省共有105種魚類,占我國淡水魚品種的13%,而且還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達氏鰉、施氏鱘、哲羅鮭、細鱗鮭、黑龍江茴魚等。其中,施氏鱘和達氏鰉通常被合稱為鱘鰉魚,是目前全球現存最原始的魚類品種,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時期,被譽為“水中活化石”。正是得益于豐富的野生冷水魚資源,黑龍江省具備了冷水魚規模化養殖的先天條件。黑龍江省不僅有自然環境和魚類資源優勢還有國內先進的冷水魚繁育技術。在人工繁育方面,黑龍江省依托水產研究所、水產技術推廣站、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不僅針對鯉、草、鰱、鳙、鯽等常見魚類進行了選育,培育出適合規?;B殖品種;還通過雜交技術培育出了鱘鰉魚、鮭鱒魚等稀缺魚類的新品種,如“鱘龍一號”、“水科1號”等,制種技術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部分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為黑龍江省發展冷水魚的人工規模養殖注入了持續動力。
(二)冷水魚產量較高,知名品牌逐步建立
受環境污染、人口流失、經濟發展減速等因素的影響,黑龍江省漁業在一段時期為發展相對緩慢,甚至在2006年和2011年出現了嚴重倒退(見圖1),魚類的總產量分別較上一年減少26.1%和10.2%。自2012年開始,黑龍江省漁業發展整體呈上漲趨勢,特別是人工養殖方面,魚類產量逐年提升。2021年黑龍江省水產品的總產量達到71.85萬噸,總產值接近140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魚類的產量為69.42萬噸,占水產品總產量的96.62%;魚類捕撈產量為4.22萬噸,占魚類產量的6.1%;魚類養殖產量為65.20萬噸,較上一年增長6%,占比93.9%。在品牌建設方面,不少冷水魚品種在黑龍江省及周邊省份的知名度較高,其中連環湖鳙魚、興凱湖大白魚、五大連池鯉魚和鰱魚、撫遠大馬哈、鱘魚和鰉魚、方正銀鯽等10個地區的特色魚類產品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在國內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經濟價值較高。例如鱘鰉魚,每斤的養殖成本約30元,而市場的價格根據魚的體重和銷售時間一般在每斤50—80元不等,盡管鱘鰉魚的市場價格比其他魚類的價格高出很多,但依然供不應求,特別是在節假日時期,常被作為走親訪友攜帶的贈送禮品,銷售市場前景良好。
(三)政府高度重視水生資源保護,積極推進冷水魚產業建設
黑龍江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視冷水魚資源保護和利用,通過制定政策文件、努力保護瀕危和珍稀水生生物資源,為推動冷水魚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黑龍江省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黑龍江省漁業資源增殖保護有關問題的規定》,并積極爭取到國家增殖放流專項資金的支持,有計劃地組織魚類的增殖放流活動。2018年3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野生魚類資源保護的意見》,通過保護和修復水域生態、增殖放流、依法治漁等措施,促進野生魚群數量增加,保障省內水域的水生生物的多樣性。2018年9月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社會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動的通知》,分別設置了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的增殖放流物種目錄,通過細化放流水生物的種類、數量、規格、時間和地點,達到規范放流行為、保護水生生物的目的;2021年10月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出臺了《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通過該方案協調農業、林草、環保、水利等多部門共同參與,推動水域生態恢復和漁業健康發展。自2001年開始,黑龍江省就實施了放流增殖活動,逐步向指定水域投放珍稀瀕危魚類和經濟魚類。特別是最近幾年,為進一步保護野生魚類資源、推動冷水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加大了魚類的放流數量,年投放各類魚苗9000萬尾。截止到2022年底,已累計增殖放流各種魚苗共計16.87億尾。同時,黑龍江省于每年4月發布當年的禁漁期通告,規定期限禁止捕撈,為野生水生生物繁育、生長提供了時間保障。經過二十多年的“春育”和“夏放”雙重養護,黑龍江省的野生魚資源得到了快速恢復,為通過“秋撈”和“冬捕”打造黑龍江省冷水魚知名度、推動冷水魚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的魚類資源。同時,為了加快推進冷水魚產業在全省范圍的建設,2022年12月黑龍江省組織召開了冷水魚振興發展推進會,并印發了《黑龍江省冷水魚業振興行動方案(2022—2026年)》,制定了冷水魚的發展規劃,通過目標的制定和分解,帶動各市縣區發展冷水魚產業,預計2026年黑龍江省水產養殖面積達到651萬畝、水產品總量達到109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300萬億。
(四)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引入社會力量參與
為推動冷水魚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黑龍江省積極打造雪域文化和漁獵文化的旅游品牌,通過產業融合,提高冷水魚產業和旅游服務業收入。黑龍江省借助舉辦參與性強的主題活動,吸引游客來到黑龍江游玩、購買魚類產品,為黑龍江省的冷水魚產品做好宣傳工作,提升冷水魚的知名度,進而推動冷水魚產業的發展。2022年黑龍江省舉辦了“2022黑龍江冷水魚·冬捕季”系列活動,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和產業特點,設置不同的主題活動,如北大荒冬捕文化節、方正冬釣友誼賽、寧安鉆心湖冬捕冬釣賀新春活動等。另外,冬捕節上最重要項目是“頭魚”競拍活動,一條重32斤的鳙魚以95.8萬元拍賣成交。盡管“頭魚”競拍成功能得到與競拍價格相對應數量的捕撈魚,但“頭魚”價格已經突破了冷水魚的本身價值,成為特殊商品被企業爭先競拍,以此來彰顯企業的實力、贏得消費者的關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另外,為推動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還積極吸引社會組織參與保護和發展。2000年黑龍江省成立了漁業協會,通過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傳播先進的繁育技術、發布企業合作信息,進而促進黑龍江省冷水魚產業的發展。此外,還吸引永續自然資源保護公益基金會、環境保護教育學會等社會組織的參與,對黑龍江省的水域生態環境和大馬哈魚種群進行保護。
二、冷鏈物流推動冷水魚產業發展的主要形式
(一)提供個性化冷鏈服務
冷鏈物流技術的進步為冷水魚的外部銷售創造了必要條件。黑龍江省冷水魚的種類較多,既有常見大宗經濟類型品種,也有改良后的珍稀品種,不同魚類養殖成本和出水特性均有不同。部分冷水魚產品適宜冷凍存儲和運輸,部分魚類可以常規低溫活體運輸,還有少部分冷水魚產品需要精裝、恒溫、充養運輸。以鱘鰉魚為例,冷凍鱘鰉魚需要保持在零下20℃的環境下才能保持良好的品質;而活體鱘鰉魚運輸環境較為苛刻,需要先將鱘鰉魚放在略高于10℃的水中緩慢預冷至6℃左右、使鱘鰉魚進入休眠狀態,然后在持續恒低溫和注氧條件下運輸,到達目的后再經升溫使魚復蘇。另外,黑龍江省冷水魚產業若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必然需要開展冷水魚的深加工。冷水魚不僅可以制作成魚柳、熏魚、魚子醬、魚罐頭等傳統制品,還可以制作成烤魚、酸菜魚、水煮魚等菜肴所需的魚凈肉,配上當地優質的蔬菜成為預制菜。而這些產品普遍需要低溫儲存運輸,且所需要的溫度環境還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此,冷鏈物流可以發揮基礎功能的優勢,根據冷水魚產品的特性提供個性化的倉儲和運輸等服務,促進冷水魚產品進入發達城市的消費市場。
(二)提供深加工場所
冷鏈物流設施的升級為冷水魚深加工提供了生產環境。為順應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的轉變,黑龍江省把冷水魚預制菜作為推進冷水魚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冷水魚預制菜的推廣可以串聯起與漁業相關的三大產業,有利于促進傳統農業轉型,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舉辦冷水魚烹飪賽、冷水魚預制菜推介會,宣傳黑龍江省的冷水魚品牌,并準備將佳木斯撫遠打造成為“全國冷水魚預制菜之都”,進行重點建設。而冷水魚的深加工需要在特定溫度下進行,加工好的預制菜還需要嚴格保存在1—5℃的環境中,并且需要在2—3天運輸到消費市場。大型冷水魚養殖加工企業可能有足夠實力自行建立冷庫進行加工,但對于更多的中小型冷水魚養殖加工企業來說,無法單獨建立冷庫用于深加工生產。而冷鏈物流不僅可以提供低溫運輸服務,生產性冷庫還可以為冷水魚的深加工提供預冷、加工和包裝所需的場地,確保冷水魚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
(三)促進預制菜的標準化
冷鏈物流的先進技術能夠促進冷水魚預制菜實現標準化。近年來,國家也在積極推進預制菜產業的發展,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市場需求方面,為了縮短出餐時間、降低人工成本,目前,許多連鎖飯店已經開始使用預制菜烹制菜品,餐飲企業使用預制菜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未來的需求量將更加巨大。如何既實現預制菜的規模生產、又能確保食品安全成為政府和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由于我國預制菜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相關規范尚未成形,預制菜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將成為產業健康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魚類,需要特殊的方法進行儲存與運輸否則非常容易變質,因而魚類產品的預制菜也就更依賴于標準化生產、運輸和儲存。與此同時,冷鏈物流產業也正借助于國家的推動政策,朝著規?;?、智能化、專業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兩個產業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政策層面,都有融合發展的必要。冷鏈物流可以為冷水魚預制菜等深加工產品提供標準化溫控服務,加上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可以打造無人智能加工車間,從而實現冷水魚預制菜生產、管理的標準化,促使每份預制菜產品從選材到成品、從加工到質檢都能達到統一標準,確保產品口感一致、質量安全,最終實現預制菜的規模生產。對于冷鏈物流行業來說,參與冷水魚預制菜標準化建設,也拓展了自身業務范圍、實現多元化經營,降低了服務產品單一、需求下降帶來的市場風險。
(四)參與營銷宣傳和品牌共建
智慧冷鏈物流為冷水魚產品提供品牌展示窗口。5G網絡、物聯網、AR/VR、人工智能等技術不僅為冷鏈物流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實現了冷鏈產品的全程自動化、可視化、可追溯,還為使用冷鏈物流運輸產品提供了質量保障;與此同時,冷鏈物流還可以利用這些先進設施和技術,參與到冷水魚產地的營銷宣傳和品牌建設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可視化設備,將冷水魚的養殖、捕撈及產品制作過程進行錄制,通過發布短視頻形式進行網絡宣傳、電商銷售,也可以直播帶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先進的定位技術,為包括冷水魚制品在內的生鮮食品提供運輸定位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app查詢產品實時位置,提前得知取件時間,從而降低產品在冷鏈“最后一公里”斷鏈,導致食品腐壞的風險。通過參與冷水魚的營銷宣傳,打造出產業融合的雙贏模式,冷鏈物流企業不僅能有效助力冷水魚產品品牌建設、帶動銷售量,還能增加冷鏈企業的業務量,提高營業收入;也能夠有效樹立起冷鏈物流安全、快捷的形象,實現冷水魚和冷鏈物流的“雙冷”品牌共建。
三、黑龍江省冷鏈物流與冷水魚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
(一)科學規劃園區,統籌設施建設
根據冷水魚產地位置確定冷鏈物流節點的選址。一方面由于冷水魚和冷水魚制品的特殊性,對冷鏈物流的依賴程度較高;另一方面,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種類豐富、農產品產量高,對于冷鏈服務的需求各有不同,因而需要科學鋪設冷鏈物流網絡。在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的地點選擇上,需根據不同縣域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產業的布局特點、農產品品種、產量以及對冷鏈物流的依賴程度,統一規劃、合理設定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節點的位置和規模,盡可能滿足冷水魚等特色產業的發展需求,縮短產地到冷庫的距離,實現冷水魚產地端冷鏈運輸的“最先一公里”問題,保證冷水魚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協調周邊區域共同建設、促進冷鏈資源區域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從冷庫的使用性質角度,可以將冷庫分為生產性冷庫、分配性冷庫和零售性冷庫,要根據冷水魚等產品的需求選擇冷鏈設施的功能,新建項目可以適當增加生產性冷庫的比重,避免冷鏈設施的需求和供給不匹配,造成冷鏈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二)搭建合作平臺,創造合作條件
為冷鏈物流和冷水魚養殖加工企業合作搭建平臺。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本地優質項目推介會等形式,吸引相關行業的企業參與,鼓勵冷鏈物流和冷水魚養殖加工企業加強溝通、分享市場信息,促進產業融合和企業合作。為冷鏈物流和冷水魚養殖加工產業間融合提供智力支持。黑龍江省可以利用好豐富的農業類科研資源,通過舉辦產業融合研討會,協調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產業建設,形成“企業+專家”的合作形式,鼓勵不同行業的專家針對冷水魚深加工的標準化管理、冷鏈物流倉儲運輸環節優化、降低運輸和經營成本、減少中間環節的營銷模式等關系到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問題上進行科研突破,為產業合作解決棘手問題。為冷水魚產品的冷鏈物流多式聯運創造條件。冷水魚的含水量較高,捕撈出水后時間越久,食用的口感越差,需要盡快上市銷售。而冷鏈設施建設、維護、運營成本均較高,導致冷鏈物流的使用價格高,這也是直接影響了產地生鮮農產品的外銷。可以考慮合理搭配冷鏈公路、軌道、航空等不同運輸方式,由政府出面協調各運輸主體,根據市場需求搭配運輸方案和運輸路線,從而降低冷鏈運輸成本、提高配送的時效性。
(三)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行業自治
首先,要為冷鏈物流和冷水魚養殖加工產業發展創造適度寬松的發展環境。政府部門可以提供一定政策扶持來吸引企業投資黑龍江省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參與冷水魚深加工項目。針對在黑龍江落戶的現代冷鏈物流企業、冷水魚規模養殖和深加工企業,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開放綠色通道,在建廠和發展過程中簡化企業的辦事流程。其次,要營造自由、健康的市場競爭氛圍,要鼓勵和促進公平競爭;完善冷鏈物流和冷水魚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并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建立誠信檔案,對違法、違規、違約等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維護市場公平。并且鼓勵行業協會發展,促進冷鏈物流和冷水魚養殖加工行業標準的建立,通過行業自治,提高黑龍江省冷鏈物流的服務質量、促進冷水魚產品質量的提升。通過舉辦產品推介會、參加展覽會等活動,宣傳黑龍江優質的冷鏈運輸服務和冷水魚產品,幫助企業爭取國家政策扶持。此外,還可以考慮與職業院校合作,根據企業需求,定向培養冷水魚養殖加工、食品安全檢測、冷鏈物流管理、冷鏈設施維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四)樹立品質口碑,打造統一品牌
憑借冷水魚營養價值高的優勢,借助冷鏈物流不斷完善的趨勢,努力樹立黑龍江省冷水魚高質量的口碑。黑龍江省擁有眾多綠色食品標識和地理標志產品,要抓住國內消費轉型升級的新時機和滿足國民追求身體健康、食品安全的需求,通過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樹立起龍江農產品品質高、安全有保障的形象,將黑龍江省冷水魚產業的健康發展建立在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大前提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以及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黑龍江省必然需要不斷鞏固發展第一產業;即使發展二三產業,也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圍繞黑龍江省的第一產業,在農機制造業、食品深加工業、旅游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和生命科學技術等領域謀求突破和發展。黑龍江省可以學習借鑒其他省、市、自治區的成功模式和先進經驗,不以自身劣勢與他人優勢競爭,減少試錯成本,集中資源、扎實打造屬于黑龍江省的獨特優勢產業。因而,可以考慮積極申報國家農產品標志等品牌認證,推動各類農產品產業協同宣傳,打造黑龍江省農產品的統一品牌,有效串聯、并聯起全省的農產品產業鏈,形成聚能效應,帶動一二三產業銜接,整體提高龍江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拓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從而真正實現龍江的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參 考 文 獻〕
[1]劉丹,薛洋,翟旭亮,等.重慶冷水性魚類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水產,2023(06):81-84.
[2].黑龍江省冷水魚種業優勢巨大[J].科學養魚,2023(01):89.
[3]張雯.淺談冷水魚的加工生產[J].食品安全導刊,2021(24):118-119.
[4]郗明君,李寶偉.愛輝區冷水魚養殖現狀及發展前景[J].黑龍江水產,2021,40(03):28-29.
[5]宋雨桐,唐衡.北京市冷水魚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和產業,2020,20(02):126-130.
[6]李明爽.我國冷水魚產業前景廣闊[J].農村新技術,2019(10):46.
[7]我國冷水魚產業前景廣闊[J].漁業致富指南,2019(18):5.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