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遙



在第八屆天津市青少年科技類綜合實踐活動中,我與三位同學一同參加了“科技打地壺”展示活動。
這項活動根據冰壺運動的特點而設置,要求參與者參考冰壺的外觀使用廢棄材料自制地壺,并制作彈射地壺的裝置—— 投壺器,然后在特定的場地根據規則進行投壺競技,最后投壺積分高者勝出。
制作難題,鐵釘搞定
了解規則并聽完指導老師的賽程講解后,我們進行頭腦風暴,設計了地壺和投壺器的草圖。
地壺的制作比較順利。我們選用材質可塑又耐摩擦的圓形餐盒作為地壺主體,將其倒置以增強穩定性,在餐盒底部加入兩層KT板固定6顆小鋼珠來降低重心,減小地壺運動時的摩擦力。
“首戰”成功后,我們信心滿滿地找來道具制作投壺器—— 選用復合木板作為投壺器的主要制作材料,按設計的規格和尺寸通過粘接的方式連接各個部分。
接著,我們進行投壺模擬測試。在測試過程中,由于投壺器粘接不牢固,承受不住橡皮筋的彈射力,投射幾次后就散架了。看來,投壺器的制作并不成功。我們嘗試用502膠、玻璃膠重新粘接投壺器的各個部分,但效果都不好,有時甚至投射一次,投壺器就開始晃動。
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老師說道:“投壺器產生的力很大,膠水在木材上起不到很好的粘接效果,你們可以嘗試比粘接更加牢固的固定方式。”茅塞頓開的我們改變固定方式,在木材的連接處釘上鐵釘,讓投壺器變得穩固、結實。
又遇問題,一一解決
我們再次投壺。沒想到這次又遭遇了失敗,給斗志昂揚的我們潑了盆冷水。投壺時地壺滑行距離太短,無法到達得分區域。要知道順利完成投壺并取得高分才是最終目標啊。
困難是難不倒我們的。我們沒有氣餒,認真分析,并請來物理老師做外援。物理老師說,投壺器長度不夠、皮筋彈性弱、場地有摩擦、地壺自重過大等都可能導致投壺失敗。
我們排查可能使投壺失敗的因素,確認問題后進行改進優化,然后通過反復測試投壺時的狀態和條件,最后確定地壺的質量、投壺器的發射力度和方向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利用自制的地壺和投壺器進行投壺競技,圓滿完成了比賽。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并非一帆風順,有過爭論,有過不甘,甚至氣餒,但都化分歧為統一、化挫敗為動力,鍥而不舍,百折不撓。最終,我們不僅圓滿完成比賽,還收獲了友誼,體會到了團結協作和堅持不懈的意義。
(指導老師:高靜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