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杰

五馬圖(局部) (北宋)李公麟
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里,我仔細看,一匹馬腿上有一片墨黑;接下來,在宋代畫家李公麟的《五馬圖》中,馬左腿上有一個墨黑的小點;宋代佚名畫家臨摹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里,馬左腿上有一個墨黑的小點。
馬走到元代,畫馬名家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里,馬左腿上有一個墨黑的小點。
那是“夜眼”。馬、驢腿內側皆有。黎明去高平趕集,路上,我姥爺說過牲口都有夜眼,要是沒有夜眼,它們走不好路。相傳,夜眼除了能看清夜路,還有一種避妖驅邪的功能。妖怪遠遠看到會躲在路邊,等夜眼走過妖怪再出來。
回家后我還摸過我家驢子腿上那個夜眼。夜眼是馬的一盞袖珍版“馬工小燈籠”。
在東京,宋代畫家們商量好了,若畫馬,一定要有夜眼“照亮”。
到了明清畫家筆下,那一個夜眼消失,細節被忽略。明清畫家不再商量夜眼的問題。可以說,紙上那些走馬全是“瞎馬”,不再照見路上的妖怪。
直到清康熙年間,意大利畫家郎世寧來中國,看到中國畫家畫的馬腿上沒有夜眼,便加上夜眼。他用透視寫實之法,但不避妖怪。
所謂夜眼,只是馬皮退化的痕跡。如今,畫上夜眼會讓畫作顯得更嚴謹,更符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