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奧贊·瓦羅爾
◎李文遠 譯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很多俗語使我感到困惑。最讓我困惑的一個俗語的字面意思是“把蘋果和橘子進行比較”,實際含義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第一次在大學里聽到這個俗語時我呆住了。我認為,蘋果和橘子的共同點多于差異點。兩者都是水果,都是圓的,都略帶刺激性味道,大小也差不多,而且都生長在樹上。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斯科特·桑福德用紅外光譜法對蘋果和橘子進行了更深入的對比,結果發現這兩種水果驚人地相似。該研究取了一個帶有嘲諷意味的標題,叫作《蘋果和橘子的比較》,并發表在諷刺性科學雜志《不可思議研究》上。
盡管蘋果和橘子有相似之處,但這個俗語流傳甚廣,因為我們很難看到看似不同或不相關事物之間的聯系。在個人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只會將蘋果和蘋果做比較,或者將橘子和橘子做比較。
專業化是目前流行的趨勢。在英語世界里,“通才”指博而不精之人。希臘諺語說,一個人“懂得的手藝越多,反而會家徒四壁”。韓國人認為,一個“有12種天賦的人沒飯吃”。
這種態度代價極大,它阻斷了不同學科思想的交融,讓我們停留在人文學科或自然學科各自的領域內,互不接受彼此的觀念。如果你是英語專業的,量子理論對你有什么用?如果你是工程師,何苦去讀荷馬的《奧德賽》?如果你是醫科學生,何必去學習視覺藝術?
上面最后一個問題成為一項研究課題。36名一年級醫科學生被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在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上了6 節課,學習觀察、描述和解讀藝術作品。研究人員將這組學生與沒上過藝術課的另一組學生進行對比,研究開始和結束時,兩組學生都接受了測試。結果發現,與對照組不同,受過藝術培訓的那組學生的觀察技能顯著提升,比如更善于解讀視網膜疾病的照片。這項研究表明,光是通過藝術培訓,就可以幫助醫科學生成為更好的臨床觀察者。
事實證明,生命并非發端于隔離的環境。只比較相似的事物,我們學不到太多東西。生物學家弗朗索瓦·雅各布說過:“創造就是重組。”幾十年后,喬布斯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創造力就是將事物聯系在一起。那些有創造力的人,并沒有真正創造出新事物,他們只是見識比較廣罷了……他們經驗更豐富,或者與其他人相比,他們對自己的經驗思考得更深入。”
換言之,想打破條條框框,實現創造性思考,你就得多找幾個“條條框框”。
愛因斯坦把這叫作組合游戲,他認為這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特征”。組合游戲需要一個人接受各種思想,求同存異,把蘋果和橘子合并重組成一種全新的水果。采用這種方法,“整體不僅大于各組成部分的總和,而且與各組成部分的總和大相徑庭”。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如是說。
為了促進思想的交叉融合,享有盛譽的科學家經常會培養不同的興趣愛好。伽利略之所以能夠發現月球上的山脈和平原,不是因為他有一臺高級望遠鏡,而是因為他接受過繪畫方面的訓練,這使他明白月球上明亮和黑暗的區域各代表什么。達·芬奇的藝術和科技靈感也來自其他方面,也就是他對大自然的好奇。他自學研究了各種自然科目,比如“牛犢的胎盤、鱷魚的下巴、啄木鳥的舌頭、人的面部肌肉、月光、陰影邊緣等”。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靈感,來自18 世紀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后者首先對空間和時間的絕對性提出疑問。在1915 年12 月的一封信中愛因斯坦寫道:“沒有這些哲學研究成果,我可能無法斷言相對論會誕生。”愛因斯坦首次接觸到休謨的研究成果,是通過一個叫奧林匹亞科學院的組織,該組織由一群致力于組合游戲的朋友建立,他們當時經常在位于瑞士伯爾尼的愛因斯坦家中碰面,討論物理學和哲學問題。
達爾文構思進化論的靈感則來自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地質學和經濟學。在19世紀30年代出版的《地質學原理》中,查爾斯·萊爾提出一個觀點:山脈、河流和峽谷,是經由一個緩慢的過程進化形成的。這一過程發生在漫長的時間里,地表侵蝕、風和雨,不斷改變地球的面貌。萊爾的理論違背了傳統觀點,后者將這些地質特征完全歸因于像諾亞大洪水那樣的災難性事件或超自然事件。達爾文在隨“貝格爾”號環球航行時閱讀了萊爾的著作,并將其地質理念應用于生物學。正如火箭科學家大衛·穆里所說的那樣,達爾文認為有機物質“隨著無機物質的進化而進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個后代的微小變化累積起來,形成新的生物附屬器官,比如眼睛、手或翅膀”。達爾文還從18世紀末的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那里獲得靈感。馬爾薩斯認為,人口的增長速度往往會超過食物等資源的積累速度,從而形成生存競爭。達爾文認為,這種競爭推動了進化過程,使那些最能適應環境的物種生存下來。
組合游戲也是通往杰出音樂的密碼。著名音樂制作人里克·魯賓要求他的樂隊在制作專輯時不要聽流行歌曲。魯賓說,他們“最好能從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獲取靈感,而不是從目前的公告牌排行榜上找靈感”。鐵娘子樂隊的音樂結合了莎士比亞戲劇、歷史和重金屬等多種看似不相干的元素。皇后樂隊的《波希米亞狂想曲》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搖滾樂歌曲之一,它就像一塊音樂三明治,將多種音樂形式融為一體。
大衛·鮑伊則是另一個跨領域的雜家。在寫歌詞時,他使用了一款名為Verbasizer 的定制電腦軟件。他將報刊文章、日記等內容輸入軟件,軟件把這些信息剪切成單詞,并混合起來進行匹配。“最終,你得到的是一個真正的萬花筒,里面各種含義、主題、名詞和動詞彼此碰撞。”鮑伊說。他把這些組合作為自己創作歌詞的靈感來源。
組合游戲還催生了許多突破性技術。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采納了學術界的一個觀點,即“學術論文被引用的頻率,表明了它受歡迎的程度”。他們將該觀點應用于搜索引擎,創建了谷歌網站。眾所周知,喬布斯借鑒了書法的書寫方式,為麥金塔電腦創造了多種字體。奈飛公司聯合創始人里德·哈斯廷斯受到健身房所采用的模式的啟發——“您可以每月支付30或40 美元,并按您所需的次數鍛煉”。由于租借《阿波羅13 號》錄像帶時產生了大量滯納金,哈斯廷斯感到很沮喪,所以他決定將同樣的模式應用于影像租賃行業。
耐克的第一雙跑鞋靈感來源是家電。20 世紀70 年代初,美國俄勒岡大學的跑步教練比爾·鮑爾曼想尋找性能良好、適用于不同地面的鞋子。那個時候,鮑爾曼指導的運動員穿的是帶金屬釘的跑鞋,這種鞋缺乏適當的附著力,而且會損壞跑道表面。
某個周日的早晨,在吃早餐的時候,鮑爾曼的眼神飄向廚房里的一個舊華夫餅烤盤。他看到烤盤上那個格子狀的圖案,心想,如果把這個圖案翻轉過來,就可以發明一款不帶鞋釘的鞋子了。他抓起烤盤,把它帶到車庫,開始制作模具。經過一系列實驗之后,耐克的“華夫底訓練鞋”誕生了。這是一款具有革命性意義的運動鞋,鞋底由橡膠制成,具有良好的摩擦力,抓地表現更出色,很適合在跑道表面使用。如今,從鮑爾曼的廚房拿來的那個華夫餅烤盤,就擺放在耐克總部的一個展柜里。
上述這些例子表明,某個行業的變革,可能始于另一個行業的創意。大多數情況下,兩個行業不會完美契合。但是,只要進行比較和融合,就會激發新思路。
要讓蘋果和橘子建立起關聯,你必須先收集它們。你收集的東西越多樣化,輸出的信息就越有趣。如果你繼續收集蘋果和橘子,花點時間研究它們,很快就會想到關于新品種水果的創意。組合游戲的原理不僅適用于創意,也適用于人。當不同學科的人組合在一起時,就會產生1加1大于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