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實驗中學 李 偉
在當前教育大環境下,各個學校都積極審視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問題,在踐行教育改革理念的過程中,要求教師積極開展物理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研究,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和實踐能力。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受傳統理念和制度的影響,教師仍然采用說教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繁雜、手段單一,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影響了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對此,教師要積極反思,創新改革,把握物理學科的本質特點,采用探究性實驗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實驗探究,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品質。本文分析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物理教學工作提供針對性指導。
新課程改革對物理學科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工作,從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入手,改進實驗環境和條件,讓實驗現象更明顯、清晰。當前探究性實驗教育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理念,是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在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下,可以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和感受的機會,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此,教師要挖掘資源,完善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功能,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探究性實驗教學是針對科學性的學科而言的,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以問題為核心的探究式實驗教學。實驗探究的目標是分析現象、解決問題,以及驗證理論是否可以解決現實問題,對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探究式實驗教學方法,根據要求設置探究性的問題,通過問題導入新課,引出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正確看待問題,主動投入學習中。第二,通過實驗觀察、記錄和深入思考,主動構建物理知識體系。對此,探究性實驗以探究實踐為載體,分析和研究復雜的物理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科素質。物理探究性實驗也可以多方面地呈現物理知識,讓學生從實驗中了解現象原理和過程,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現象,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探究性實驗不是復制課本上的實驗案例,旨在解決問題,實驗目的性強,與演示實驗不同,要求學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結論,深入了解物理現象,豐富體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實驗探究,教師還需要營造一定的實驗環境,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探究性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講能力,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對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做好總結,主動、有目的、有方法地觀察和思考。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平臺搜集和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價值和作用,了解物理現象產生的原因,主動探尋物理現象中的規律,及時提問。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分析、整理和記錄數據,在后期應用數據,根據實踐經驗確定課題,重新設計實驗、總結結論。
探究性實驗可以讓學生規范使用、自覺維護實驗器材和設備,把握實驗器材的結構和使用方法,主動保養和維護儀器,明確儀器的使用條件和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增強學生的制度意識和規范意識。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把握實驗步驟,嚴格根據實驗計劃規范操作,做好實驗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及時整理數據,并根據實驗要求自行制作實驗裝置,學習更多實驗儀器校準知識和技能。
探究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促使學生根據實驗項目和實驗數據自主繪制表格、圖表,并進行分析,根據事物的性質、特點和功能進行分類,了解實驗過程中環境關系的優缺點,根據具體問題及時改進。
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提出有價值、有意義、有代表性的問題,根據問題自主設計驗證方法,尋找答案,并根據問題探討交流,在集思廣益中獲取更多新知識,更好地詮釋重點概念,并將實驗過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形成書面報告,加強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更好地幫助他人豐富經驗,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實施計劃,實現計劃目標,預期實驗結果,把握實驗方法,形成假設,并創新知識,主動發現問題,優化設計,學習新技術,將不同的物質和因素進行整合,總結新事物的新特點。
在早期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先告知學生實驗內容、步驟、主題、規范,要求學生熟悉后根據固定的器材和場地開展實驗,學生不需要思考和分析,這種方法不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對此,廣大教師在探索和實踐中總結出探究性實驗教學方法,通過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分析和歸納結果、得出結論、分享和交流等步驟完成實驗。這種實驗方法優勢顯著,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在當前的新版本教材中,探究性實驗數量增加,為了更好地完成探究性實驗,教師要做好準備,科學制定方案,加強創新,多思考,注重在實驗中營造探究式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探究空間,延長探究時間,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影響摩擦力大小》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根據自身經驗和知識提出假設,分析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明確理論依據,再根據教材中的探究方案設計實驗,并進一步思考可以采用哪種實驗方法得出實驗。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分析測力計測量與拉力之間的關系,為什么與摩擦力相同,并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對比分析自己的設想是否正確,最終總結出相關因素。以上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靈活運用知識。
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素質教育要求和新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加強教學改革,科學發揮物理實驗的作用,在課堂上積極開展物理實驗探究性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開發新的育人功能。與其他學科不同,物理學科主要以觀察和實驗為主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實驗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教師要加強改革,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探究性的物理實驗,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探究性物理實驗對軟件和硬件環境的要求較高,需要有充足的實驗設備和器材以及良好的實驗環境。但是因為地區差異、經濟條件以及學生群體特點的不同,很多學校都沒有條件開展探究性實驗活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一些學校物理實驗室器材配備不全、類型少、空間范圍小,以教師口頭描述為主,影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無法深入了解物理現象。對此,教師要積極改進,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條件,可以采用其他物品替代一些沒有的器材。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浮力》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廢棄材料自制儀器,如利用水瓶,在表面打一些小孔,插入塑料吸管,用膠水進行密封,替代原有的溢水杯;利用小孩子的玩具來盛水,作為阿基米德實驗器材;在進行氣體對外做功實驗時,教師可以利用廢棄的水瓶,在壓縮體積后引導學生通過壓縮空氣將瓶蓋推出,在推出瓶蓋后看到很多白霧,此時氣體會對外做功,進一步減少瓶子內部的能量,最終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教師利用廢棄材料代替一些實驗器材,開展更多的探究性實驗,如焦耳定律實驗,有效提高實驗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主動探索物理現象背后的原因,并進行歸納和總結,在實驗前提出假設,再進行推理驗證,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創新。
第一,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改變以往單一示范的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新知識,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和點撥作用。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加強合作、交流和互動,共同完成任務,積極合作,通過驗證、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分析和對比結論,總結規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互動,調節實驗進度,鼓勵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敢于質疑實驗數據、材料和實驗現象,培育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品質,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第二,教師要創設團結協作、融洽、溫馨的實驗氛圍,吸引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重視物理實驗。物理知識枯燥、復雜、深奧,教師單純講解學生無法產生興趣。對此,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一起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問題導入、故事講解、游戲、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主動設計實驗方案,主動探索,將學生培養成為實驗小達人,從而更好地解決物理難題。
第三,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之間的異同點,讓學生先對理論知識有一個了解,熟知物理概念,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延伸出更多實驗項目,提出一些深奧的物理現象和科學難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引起學生的好奇,讓學生自主查詢資料,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問題。根據項目主題開展綜合性和探究性的物理實驗,延伸教學范圍,整合資源,充分利用教學時間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品質,讓學生積累更多常識、學習更多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度的把握,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和變動,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方法,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進行教學。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思想活躍、自主意識強、好奇心大,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對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和教學制度不認同。對此,教師要重視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與學生一起探討,制定探究性的實驗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實驗探索過程中,促使學生重視實驗課程,改變實驗教學認知,了解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作用和價值,主動探索,根據實驗規范和要求操作實驗器具,觀察物理現象,得出結論。
教師要改變學生的思想理念,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教學過程,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學校要評估和分析探究性實驗教學現有的條件,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完善物理實驗室的功能,創設良好的條件,引進先進的實驗器具,豐富實驗器具類型,及時補充新的實驗器具,根據教材要求,確保實驗器具的豐富性和完整性,有效滿足學生的探究需求。在此過程中,要加強實驗室的器具管理,對一些使用時間較長、常常出現故障的老舊設備,學校要定期維護、更新和保養,確保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規范使用。
實驗完成后,學生需要將實驗器具放到原來的位置,做好清潔工作,教師進行檢查。比如,學校要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加強監督,對設備的使用進行記錄,確保實驗器具的完整,保證實驗資源不被浪費,為后期教學做好相關工作。教師可以在實驗開始前講解相關知識,讓學生明確注意事項,輕拿輕放實驗器材,尤其是一些器皿,要有一定的保護意識,提高學生的素質。另外,教師要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做好細節問題的處理,加強監督和檢查,避免學生出現違規操作,要求學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從根本上保證實驗安全,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比如,在一些高危、復雜的實驗中,教師要讓學生小組合作,或者帶領學生實驗,禁止學生獨立操作。
總而言之,探究性物理實驗對初中物理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科學精神和綜合素質,也能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整理資料、提出假設,最終自主驗證問題,培養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的機會,增強物理教學的修為性、互動性和探究性,有效改變以往傳統教學中的弊端,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