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軍
廣州建筑產業開發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現代鄉村建筑作為鄉村發展的重要載體,其設計傳承與創新問題日益凸顯。鄉村建筑不僅關乎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還關系到鄉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代鄉村建筑設計傳承與創新有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通過對傳統鄉村建筑的改造和創新,可以使農村居民享有更為舒適、便捷、安全的生活環境。研究現代鄉村建筑設計傳承與創新有助于推動鄉村建筑行業的發展。面向未來的鄉村建筑設計,建筑師應注重綜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新材料和新技術,以提高鄉村建筑的質量和效益。在這個過程中,建筑設計傳承與創新成為推動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性、全面性的國家戰略,旨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保護鄉土文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1]。鄉村振興戰略內涵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五個方面。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關注農村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水平;注重鄉村文化傳承和發展,保護傳統鄉村建筑及歷史文化遺產;倡導綠色生態建設,推動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此外,重視鄉村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水平。鄉村振興戰略為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實踐路徑,促使建筑設計更加注重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實現鄉村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鄉村建筑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現狀和挑戰。首先,許多鄉村建筑對地域文化特色的保護和傳承尚不到位,過于追求形式和速度,導致傳統鄉村建筑風格的消失和地域特色的削弱。其次,鄉村建筑過于追求城市化和現代化,忽略了農村實際需求,導致農民生活品質得不到實質性提高。再者,鄉村建筑普遍存在生態環保和節能問題,隨著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這一問題日益凸顯。此外,鄉村建筑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地區仍存在建筑質量問題,安全隱患不容忽視。最后,鄉村建筑產業鏈發展不完善,人才培養和政策支持尚需加強。面對這些現狀和挑戰,現代鄉村建筑設計需在傳承與創新中尋求平衡,充分考慮鄉村實際需求、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態環保等多方面因素,努力實現鄉村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鄉村建筑的地域特色體現在各個地域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形地貌、資源稟賦和民族風俗等。不同地域的鄉村建筑在形式、風格和建筑材料上呈現出鮮明的特點[2]。例如,在多雨地區,鄉村建筑普遍采用較陡的坡屋頂以便排水;在地震頻發區域,建筑結構更注重抗震性能;而在寒冷地區,鄉村建筑往往選用保溫性能良好的材料和緊湊的空間布局以降低能耗。另外,地域特色還表現在當地民族文化傳統、歷史背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如民族建筑風格、裝飾藝術和宗教信仰等,這些因素共同影響鄉村建筑的設計和建造,使其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因此,在現代鄉村建筑設計中,挖掘和強化地域特色是實現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
鄉村建筑的空間組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和社會結構。在空間組織上,鄉村建筑往往以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為依據,強調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生。鄉村建筑空間組織往往遵循功能性、靈活性和人性化的原則,以滿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和社交需求。例如,農耕文明地區的鄉村建筑常常將住宅、庭院和農田緊密結合,體現出農耕生活的實用性和親近自然的特點。而山區村落的空間布局則受地形地貌影響,多呈梯式分布,與自然環境形成獨特的景觀(如圖1所示)。鄉村建筑空間組織還表現為對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的合理安排,以及對村落整體規劃的統籌考慮。因此,在現代鄉村建筑設計中,充分考慮空間組織的傳統特點和現代需求,是實現傳承與創新的關鍵因素。

圖1 某山區村落
鄉村建筑的傳統建筑材料與技藝是各地區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體現,這些材料與技藝往往源于當地的自然資源、民間智慧和實踐經驗,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可持續性。傳統鄉村建筑材料以土、木、石、磚、竹等為主,在當地易得、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環保性能。例如,土坯墻、木結構、石砌墻等傳統建筑技藝既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又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這些技藝經過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實踐檢驗,往往具備良好的結構性能和耐久性。在現代鄉村建筑設計中,挖掘、傳承和創新傳統建筑材料與技藝,既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延續鄉村建筑的歷史文脈和地域特色[3]。通過巧妙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設計理念,將傳統材料與技藝與現代建筑相結合,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是現代鄉村建筑設計的一大創新方向。
傳統鄉村建筑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往往充分考慮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和生態資源,力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例如,鄉村建筑往往采用當地的可再生材料和低碳技術,以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通過合理的布局和空間組織,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風等環境條件,提高居住舒適度和節能效果。鄉村建筑還注重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如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等,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在現代鄉村建筑設計中,繼承和強化傳統鄉村建筑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理念,結合現代綠色建筑技術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對傳統鄉村建筑進行改造和創新,既能提高鄉村建筑的生態性能,又能保持鄉村建筑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性,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創新的設計理念強調在尊重傳統和地域文化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和設計手段,實現鄉村建筑的功能性、美學性和可持續性。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旨在尋求傳統與現代元素的有機融合,通過創新空間布局、建筑形式、材料應用和技術手段等方面,滿足現代人們對生活品質、舒適度和文化價值的需求。將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納入設計過程,充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提高建筑的生態環境適應性和可持續性。此外,創新設計理念還關注鄉村建筑與當地文化產業、鄉村旅游業的融合發展,以創造獨特的鄉村景觀和地域特色,提升鄉村的品牌價值。創新的設計理念為現代鄉村建筑設計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促進鄉村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4]。
綠色建筑強調在建筑設計、施工和運營過程中充分考慮環保、節能、健康和舒適等因素,實現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在現代鄉村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理念與可持續發展原則相結合,旨在保護和利用鄉村生態環境,提高鄉村建筑的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友好性。具體表現在運用可再生能源、生態建筑材料、綠色施工技術等手段,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通過合理的空間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觀設計,實現與周邊自然環境的融合和共生。綠色建筑與可持續發展理念還關注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需求,提倡創建舒適、安全、健康的居住環境。通過將綠色建筑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現代鄉村建筑設計中,可以促進鄉村建筑的環境適應性和可持續性。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成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注重將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有機地融入其中,旨在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景觀、地域文化和旅游產品,吸引游客參與和體驗,從而推動鄉村經濟繁榮和社會文化進步。具體表現在,現代鄉村建筑設計充分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等資源,巧妙地將這些元素融入建筑設計和空間布局中,創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建筑環境。通過創新鄉村建筑與文化產業、鄉村旅游業的結合方式,如民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鄉村旅游景點等,實現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為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
現代建筑技術與傳統建筑技藝的結合,強調在尊重和傳承鄉村建筑傳統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城市建筑設計理念,實現鄉村建筑的功能性、舒適性和可持續性,充分挖掘傳統建筑技藝的優勢,借鑒現代建筑技術的成果,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現代特征的鄉村建筑。現代鄉村建筑設計中采用現代建筑技術如結構設計、建筑材料、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創新,提高鄉村建筑的性能和質量;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建筑技藝的智慧,如傳統木結構、土坯墻、石砌墻等技藝,體現鄉村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價值。通過對現代建筑技術與傳統建筑技藝的有機結合,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既能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又能傳承鄉村建筑的歷史文脈和地域特色[5]。
以地域特色為基礎的建筑形式創新,能夠挖掘和傳承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建筑傳統,以創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現代鄉村建筑。這種建筑形式創新強調在尊重鄉村建筑傳統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建筑技術手段,實現對傳統建筑形式的創新和升華。在設計時充分挖掘和理解當地的文化內涵、民俗風情和自然景觀,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建筑形式、空間布局和材料應用等方面,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建筑環境。另外,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注重運用現代建筑技術和創新手段,提高鄉村建筑的功能性、舒適性,滿足現代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
充分理解和尊重傳統空間組織的基礎上,實現鄉村建筑功能布局的優化和創新,充分挖掘傳統空間組織的優勢,結合現代生活需求和可持續發展原則,打造適應現代生活的鄉村建筑空間。現代鄉村建筑設計充分研究和借鑒傳統空間組織的形式、結構和功能,如院落、聚落、街巷等元素,將這些傳統元素與現代功能需求相結合,實現空間布局的優化和創新。注重運用現代建筑技術和設計手段,如空間規劃、結構設計、材料應用等,提高鄉村建筑的舒適性、功能性和可持續性[6]。以傳統空間組織為基礎的現代功能布局優化,有助于保持鄉村建筑的文化傳承和地域性,滿足現代人們的生活需求。
傳統建筑材料與技藝能夠挖掘和傳承傳統建筑材料與技藝的優勢,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的創新運用,實現鄉村建筑的可持續性和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傳統建筑材料,如土、木、石等,結合現代材料科學和技術,提升這些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效果。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注重對傳統建筑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如木結構、石砌墻、土坯墻等技藝,結合現代建筑技術和理念,優化建筑結構和施工工藝,實現鄉村建筑的美觀性和實用性。傳統建筑材料與技藝的現代化應用不僅有助于強化鄉村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價值,還能提高鄉村建筑的環保性能和可持續性,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
在尊重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運用創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實現鄉村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多元化途徑旨在綜合考慮鄉村建筑的功能性、舒適性、環境友好性和可持續性,通過多種手段和策略,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的平衡。現代鄉村建筑設計充分運用綠色建筑技術,如可再生能源利用、生態建筑材料應用、綠色施工技術等,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減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注重合理的空間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觀設計,以實現與周邊自然環境的融合和共生。此外,現代鄉村建筑設計還關注生態環境資源的綜合利用,如雨水收集與利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代鄉村建筑設計應充分挖掘和傳承鄉村建筑的地域特色、空間組織、傳統建筑材料與技藝等方面的優勢,運用創新的設計理念、綠色建筑技術、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策略等手段,實現鄉村建筑的功能性、舒適性、環境友好性和可持續性。通過以地域特色為基礎的建筑形式創新、以傳統空間組織為基礎的現代功能布局優化、傳統建筑材料與技藝的現代化應用、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的多元化途徑等策略,現代鄉村建筑設計不僅能滿足現代人們的生活需求,還能強化鄉村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價值,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