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周朝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5)
近年來,我國交通事業蓬勃發展,公路總里程持續攀升。公路建設過程中,沿線經常會遇到溝壑、山川、河流以及湖泊等障礙物,這就需要修建橋梁,確保公路施工順利進行。修建橋梁采用鋼桁架,其結構受力情況較為復雜,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狀況,增加了建設難度,施工活動面臨較高風險[1-3]。建設大跨徑鋼桁架連續梁橋,必須全面分析其中的核心技術,以解決上述問題。該文把某鋼桁架連續梁橋建設項目作為研究對象,全面分析了施工過程中桁架的支撐受力情況,深入研究了所用到的合龍及檢測技術,從而為今后這類工程項目建設提供參考。
某特大橋梁為鋼桁架連續梁橋,橋梁主跨為(100+150+100)m=350 m,橋面結構分為左右兩部分,其寬度為44 m。其中,橋面左右寬度各為21.5 m,中間的隔離帶寬度為1 m。
鋼桁梁的跨徑較大,在橋梁建設過程中,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榀桁架,通過吊裝機械轉移至固定位置,之后采用拼接技術組成一個整體結構,從而起到臨時支撐的作用[4]。
結合項目的設計方案,該項目吊裝榀梁主要分為13個段落,當臨時支撐上配裝鋼桁梁時,后者保持簡支狀態,臨時支撐系統為鋼管群樁,共有17 組,每組分為兩排,共有34 排。各種臨時支架構成臨時支撐系統,因支架類型不同以及在布置方面存在的差異,臨時支撐被劃分為A 類、B 類。該文計算分析臨時支撐系統,主要運用了Midas 數值模擬方法,依照所得分析結果,對施工技術參數進行調整優化,滿足實際需要。
發揮臨時支撐作用的A 類型臨時支架,所承受鋼桁架梁重量分別為1 638 kN 和4 133 kN,分配梁是支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工字鋼I45b 制成,制成系統中鋼管樁所用的鋼管型號為φ720 mm×10 mm,其模擬結果如圖1~2 所示。

圖1 臨時支撐立柱及上部連接正應力云圖
通過分析圖1 可知:因鋼桁架重量較大,受其影響,支撐體系立柱處于受壓狀態,壓應力最大值為52.9 MPa,臨時支撐系統的8 根支架所承受的壓力并不一致,支柱在兩側對稱分布,兩側立柱的壓應力數值大約相差20 MPa。臨時支撐系統的支架分布具有對稱性,由于鋼桁架梁荷載組合不具有對稱性,導致臨時支撐結構受力不對稱。分配梁各桿件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分析上圖可發現桿件所受壓應力最大值為9 MPa,桿件相連部位持續受拉,拉應力最高為1 MPa。因支撐結構載荷呈現非對稱性,桿件連接具有一定的剛性,壓應力傳遞方式受到較大影響[5-6]。
通過分析圖2 可知:臨時支撐立柱受力并不對稱,導致樁底反力具有顯著非對稱性,應力最小為441 MPa,最大為1 149.3 MPa,受此影響,立柱樁底受力具有非對稱性。

圖2 樁底反力云圖
B 類型作為臨時支撐作用的支架,所承受鋼桁架梁重量分別為2 750 kN 和1 514 kN,分配梁是支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工字鋼I45b 制成,制成系統中鋼管樁所用的鋼管型號為φ630 mm×8 mm,其模擬結果如圖3~4所示。

圖3 臨時支撐立柱及上部連接正應力云圖
通過分析圖3 可知:受鋼桁架重量及外部荷載的影響,臨時支撐桿件承受較大壓力,最大值為33 MPa,部分臨時支撐桿件連接位置存在拉應力,最大值為7 MPa。外部荷載具有非對稱性,導致臨時支撐結構的內力具有非對稱性。
通過分析圖4 可知:樁底反力在432~795 MPa 之間,因為B 型臨時支撐的荷載并不對稱,所以樁底反力也不具有對稱性。

圖4 樁底反力云圖
大跨徑鋼桁架梁橋的結構較為復雜,體形龐大且自重較大,移動難度極高,所以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預制部件,進行分節安裝,最終實現各段合龍。
(1)針對預制節段高程的有效控制,是合龍技術控制的重中之重。該工程施工中,為有效控制預制節段高程,主要方法是對臨時支撐處支點的高度及抬升系統進行調節,為降低環境溫度的不利影響,選擇在溫度最低的時間段進行合龍施工[7-8]。
(2)該工程主要通過分步吊裝的方式實現合龍。吊裝環節需要兩臺吊裝機械,一臺用于吊裝桁架桁片,通過臨時固結的方式將各個桁片連接起來,另一臺用于剩余桁片及連接桿件的吊裝,當吊裝完全部桁片和桿件后,將臨時固結裝置與螺栓焊接在一起,實現合龍。
(3)對100 t 級液壓千斤頂實施調節,從而有效控制合龍段精度。頂進分橫向頂進和軸向頂進,前者用于桁片連接精度的控制,后者用于合龍段連接長度及施工精度的控制。桁架被吊裝至指定位置后,其精度并不符合安裝標準,需采用頂進設備微調桁架位置,確保各螺栓孔準確連接。
提高大跨徑橋梁建設質量,需采用施工監測技術準確監測各個施工環節[9]。該技術已成為項目施工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術,監測的主要內容有桿件內力、結構位移量、墩柱沉降以及施工溫度等。
(1)施工監測的重點對象是桿件內力。當桿件內力高于標準值時,桿件結構受損,其受力狀態偏離設計標準。桿件外形發生變化,應變傳感器收到形變信息,由此監測出桿件內力,傳感器技術參數如表1 所示。該工程設置的監測點共計250 個,大多數分布于鋼結構表面。

表1 傳感器技術參數
(2)結構位移是指節段桁架平面位置和高程。有效控制預制拼裝結構的精確度,監測施工活動,針對平面位置存在偏差及高程的構件,需采用糾偏措施,合理控制糾偏量及頻率。采用全站儀準確測量結構位移,其參數為:測角精度為1";測距精度為±(1 mm+10-6)
(3)在整個施工監測中,墩柱沉降觀測屬于主要項目,這類沉降一方面對拼裝精度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會導致受力狀況發生變化。若不重視墩柱變形,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墩柱會發生傾斜,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所以,需要布置觀測點,對其沉降情況進行有效監測[10]。
(4)施工過程中,需及時監測桁架及支撐架構等部位的問題。建設鋼桁架連續梁橋,因其表面存在溫差,其內部結構形成溫度應力,當超出承受值時會嚴重損壞桿件結構,影響施工質量。所以,為避免橋梁結構受到溫度應力的不利影響,需對其溫度進行嚴格監測。
綜上所述,該文將某鋼桁架連續梁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值模擬法,對橋梁建設中臨時支撐體系的受力狀態進行了分析,為控制施工質量,具體研究了橋梁合龍及施工監測技術,所得結論如下:
(1)因臨時支撐的受力狀態存在差異,可將其劃分為A、B 兩類,所承受荷載屬于非對稱性,因此臨時支撐結構的受力也具有非對稱性。A 型、B 型支撐分配梁的最大應壓力分別為9 MPa、33 MPa,對應的立柱最大應壓力分別為52.9 MPa、36 MPa,基底最大反力分別為1 149.3 MPa、795 MPa。
(2)建設連續橋梁,合龍技術至關重要,須制定并實施科學的吊裝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程及平面位置,確保橋梁的各預制分節精確合龍。
(3)施工監測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提升施工質量,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實行全面的施工測量,主要是監測結構內力、結構位移、墩柱沉降和施工溫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