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特約作者 李曉婷 楊駿 謝力
開通上海—果園—南充等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10 多條運輸線路,上半年開行“滬渝直達快線”642 艘次,有效提升了長江“黃金水道”的“含金量”;船邊直提模式幫助企業提箱時間由原來的1—2天縮短至1—2小時;啟運港退稅模式有效提升企業資金周轉和使用效率……從近期出爐的一組數據中可以看出,果園港功能又“上新”了!
作為一座多式聯運樞紐港、一座綠色生態智慧港,自2016年起,果園港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以“黃金水道”的通江達海效應與中國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同頻共振,共同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8月19日下午,伴隨悠長的汽笛聲,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民晶”號貨輪滿載304 個集裝箱緩緩駛離果園港。
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總調度室主任陳建望著這番景象,忍不住發出感慨:“經‘滬渝直達快線’,從果園港抵達上海港只需8天左右,航行時間比以往縮短至少三分之一,效率高多了!”
長期以來,“黃金水道”一直存在通閘時間長且不確定、轉關手續繁雜等問題,滬渝間船舶航行時間一度長達30 天,增加了貿易企業的時間和物流成本。
如何突破區域阻隔,有效聯動上下游,成為加快長江航運能力建設的題中之義。
2020 年1 月,由重慶市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推動發起的“滬渝直達快線”正式通航。一時間,往返于滬渝的集裝箱船舶中途不停、一船直達。
同年2月,滬渝兩地開展水運進口轉關“離港確認”監管模式試點,為企業節省一至兩天的轉關等待時間,運輸成本顯著降低。

4月20日,重慶果園港,機械設備在吊裝集裝箱。圖/唐奕
2022 年,“滬渝直達快線”共計完成船舶開行1196 艘次,運載集裝箱32.4 萬標箱,運輸量同比增長17.4%,成為滬渝兩地集裝箱客戶水運首選航線。
“高效的航運使得外貿企業的訂單時效更有保障,便利貨物后續換乘海船出口。”重慶美聯國際倉儲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何道國介紹,數十年前,從重慶運出的貨物還多為能源類產品及汽車配件等低端產品,如今借助“滬渝直達快線”,新能源汽車、儲能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越來越多。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鐵路、公路與長江干線港口“牽手”,共同助力長江沿線省份開放發展。
“目前,果園港已實現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的貫通發運,多式聯運體系進一步完善,有力帶動西部地區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慶兩江新區自貿辦(中新辦)主任鄭航說。
今年上半年,重慶對金磚國家、東歐、非洲等新興市場進出口總值分別同比增長9.1%、15.7%、10.7%。對此,何道國充滿信心地表示:“通道建設提速、政策大力支持,我們企業發展底氣更足了、動力更強了。”
今年上半年,果園港完成水水中轉7.3 萬標箱,同比增長13%,對長江上游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
“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前,貨物要從上海洋山港離境并辦理結關手續后,才能申請辦理退稅,一般要兩個月的時間。”中鋁西南鋁板帶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國稱,得益于啟運港退稅政策的落地,公司產品正加速走向海外市場。
“現在,貨物在果園港辦理放行手續后,海關會立即自動生成啟運港出口報關單。公司憑此報關單即可申請辦理退稅,僅需2—3 天就能拿到出口退稅款,較以前縮短了一個多月。”王建國說。
今年1—6 月,中鋁西南鋁板帶有限公司已辦理啟運港退稅1216萬元人民幣,預計全年出口值將突破2.4億美元。
此外,大量四川企業也將果園港作為其出口的第一站。
“我們可以比以往提前近一個月拿到出口退稅款,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資金周轉效率,還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財務主管凌衛說。
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商務部部長胡斌稱,在啟運港退稅等政策的加持下,果園港正不斷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外向型經濟發展。
目前,果園港已經開通了上海—果園—南充、果園—攀枝花、果園—西昌、果園—西安等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十幾條運輸線路,成為四川、貴州、云南、陜西、廣西等周邊地區外貿貨物的中轉港。
不僅如此,果園港還在加快推進智慧化港口建設,進一步提升港口作業效率。
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孫曉馳介紹,“無紙化平臺二期”信息系統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預計將于今年年底投入試運行。
8 月29 日18 時,隨著一列壓道機車緩緩駛入,果園港魚嘴鐵路貨運站南貨場正式開通運營。
魚嘴鐵路貨運站南貨場占地541 畝,規劃為國際、國內集裝箱班列到發站,建設有集裝箱作業區、海關監管區、集裝箱堆場等區域,將成為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在果園港的發運點,設計年到發量60 萬標箱。
鮮為人知的是,魚嘴鐵路貨運站南貨場的規劃是在果園港獲批國家物流樞紐后才啟動的。
2019 年9 月,果園港進入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名單,成為重慶最早的國家物流樞紐,也是西部地區最早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自此,新的發展契機不斷涌現。
2022 年1 月,果園港獲批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2023 年3 月,果園港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順利通過海關總署驗收,成為重慶首個具備直接進口糧食資質的口岸。
果園港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包含靠泊接卸區域、糧食查驗平臺、進境糧食專用倉庫、檢疫處理區等功能區域,專用倉庫共2385平方米,年處理能力達10萬噸。該場地投入使用后,將為重慶地區進口糧食產品通關、查驗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提高相關企業口岸通關效率,降低企業倉儲、物流等貿易成本。
“果園港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的成功獲批,將進一步提升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開放能級,助力果園港打造成為進出口糧食轉運的重要港口,推動重慶融入新發展格局。”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通道物流部負責人李里稱,該場地正式通過海關總署驗收,也能進一步保障重慶及周邊地區糧油加工業、養殖業對進口糧食的迫切需求。
依托日趨成熟的多式聯運體系、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果園港正日益成為西部地區運輸和向外輻射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