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 編
電子音樂愛好者熟知這個套路:當DJ調高低音時,人群便會躁動起來,熱情高漲地舞動身軀。那么這究竟是不是一種有意識的反應呢?
得益于一次真實的電子音樂會上所進行的實驗,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低音頻率與舞蹈之間的關系。
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結果顯示,當研究人員播放非常低頻的低音——一種人耳聽不到的低音時,參與者舞動的頻率增加了近12%。
該研究的領頭人、麥克馬斯特大學神經學家戴維·卡梅倫表示:“無法確定這些變化是何時發生的,但這的確讓人們舞動了起來。”研究結果證實了低音和舞蹈之間的特殊關系,這一點之前從未得到科學證實。
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鼓手,卡梅倫指出,參加電子音樂會的人“喜歡重低音的感覺”,而且一般會把聲音調得很大。
這并非偶然現象。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文化和傳統中,“往往是那些賦予音樂強勁節拍的低音吉他或低音鼓等低頻樂器”能夠讓人們舞動起來。
“我們不知道的是,低音會讓人們更想跳舞嗎?”卡梅倫說。這項實驗是在加拿大的一個名為“LIVElab”的建筑物內進行的,該建筑物既是音樂廳,同時也是研究實驗室。
在前去觀看電子音樂會的130人中,約有60人佩戴了可監測舞蹈動作的體感發帶。在音樂會期間,研究人員間斷地開啟和關閉重低音喇叭。參與音樂會的人們所填寫的調查問卷證實,這種聲音是無法被人們察覺到的。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將重低音的影響從中分離出來,并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舞者對歌曲中耳熟能詳的部分所作出的反應。
卡梅倫說:“這種效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理論是,即使人們沒有覺察到,低音也會刺激人體內的感官系統,例如皮膚和前庭系統——即通常被人們所熟知的“內耳”。這些系統與負責運動的運動系統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以一種繞過前額葉皮層的直觀方式。他將其與身體保持肺部呼吸和心臟跳動的方式進行了比較。“這是在意識層面之下。”卡梅倫說。
研究團隊認為,刺激這些系統能輕微促進人體運動系統。這會給現實中的舞動增添一絲能量和活力。卡梅倫說:“我一直對節奏很感興趣,特別是節奏為何會讓人想要起舞這一問題。當你與他人同頻共振時,一般會帶來一種與他人緊密相連的感受。這會讓你感覺良好。通過共同制作音樂,能夠讓我們作為一個群體,感覺更好,運轉得更好,更加高效,也更加融洽。”
至于人類為什么會起舞,這個謎團目前還沒有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