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仿東
誤區一:護胃養胃,喝粥就對
粥確實容易消化,對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有一定的幫助,如胰腺炎緩解期患者就應該喝粥。但普通人一日三餐喝粥,營養不夠均衡,品種也單一,粥消化很快,胃很快就排空了,人處于饑餓狀態的時間長了,會影響胃病的恢復。
誤區二:胃痛是小事,忍忍就沒事
偶爾一次胃痛,不少人會自己用藥應付過去。但如果經常胃痛發作,仍然自己買止痛藥吃,就可能掩蓋癥狀,后期導致反復發作或其他更嚴重的后果。所以,經常胃痛的患者應該到正規醫院看病,查出病因,對癥下藥。
誤區三:胃熱燒心,來杯冷飲
有人認為胃熱時喝冷飲,水分會稀釋胃液,暫時緩解胃熱的癥狀。其實,冷飲中的糖分會刺激胃酸分泌,喝冷飲還會增加胃內壓力,更容易導致反流,損害食管。寒冷食物也會誘發胃腸痙攣,甚至導致腹痛。正確的做法是喝少量溫開水,及時就醫。
誤區四:蘇打餅干,也能養胃
蘇打餅干添加了蘇打粉,可以中和過多胃酸,緩解燒心、反酸等不良癥狀。但是,蘇打餅干中和胃酸的能力和饅頭、面包差不多。而市面上的蘇打餅干一般都加了油、鹽、糖,很多酥脆的蘇打餅干油脂含量在20%~30%,攝入過多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肥胖。
誤區五:拒絕吃葷,蔬菜當家
吃素養胃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單吃蔬菜和主食,不吃肉類,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如果不是素食主義者或是有禁忌證的情況,不主張偏食、單品種飲食,建議大家日常盡量做到營養全面。蔬菜是粗纖維食物,雖然有利于腸道排便,但不利于胃的消化。
誤區六:酒前喝奶,可以護胃
很多人喝酒前都會喝牛奶或酸奶,認為乳制品可以保護胃黏膜不受酒精傷害。喝牛奶或酸奶確實比空腹喝酒好,可以減少酒精對胃的直接刺激,但乳制品在胃內排空快,酒精對胃仍有影響。所以,不能認為這樣做了,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多喝酒。
誤區七:胃病三分治,七分養
既然養重于治,一部分人就只注重養而不在意治。胃病是慢性病,特別是慢性胃炎、功能性胃病,調理、飲食、作息時間調整等養胃措施是有用的。但若只注重養一個方面,則貽害無窮。比如胃潰瘍、彌漫性胃炎等患者,都要到醫院規規矩矩先“治”后“養”。
誤區八:吃完就散步,幫助消化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焙芏嗳艘粫r興起,吃完就出門散步,但這種做法不利于健康,因為此時胃部處于相對充盈的狀態,最好先休息半小時再活動。這樣才能保證胃腸道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使胃內食物充分消化。散步也要掌握好速度,不能走得太急。
(摘自2023年第4期《大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