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兵
摘 要 本文主要對大單元教學以及表現性評價的概念進行了分析,并對表現性評價的應用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應當加強對表現性評價的運用,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開展表現性評價時,教師需要結合大單元教學來制定明確的評價目標,做好評價任務的設計,并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開展評價,以增強評價效果。
關鍵詞 表現性評價 高中語文 大單元
實施大單元教學和表現性評價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水平。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表現性評價在大單元教學中的應用,開展動態化的評價,為學生提供反思的機會,以促進學生學習。
一、相關概念概述
目前關于大單元教學尚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不同學者對于大單元教學的概念認知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認為劃分單元的依據應該是教材的邏輯以及內容的結果;有的認為劃分單元應該按照課程目標;也有的則認為大單元教學需要以語文大概念來作為核心。綜合不同學者的認知,筆者認為大單元教學是以語文學科大概念為核心并結合教材中單元內容的特色來整合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評價方法的教學方式。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新的評價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它采用與真實情境更加接近的表現性任務來進行評價,并制定具體的評分規則,進而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要做好表現性評價,需要明確評價目標,明確表現性任務,明確評分規則。
二、表現性評價在大單元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1.實現了語文核心素養評價
在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中,表現性評價的運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又可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表現性評價實現了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評價。[1]而且和其他評價方式不同的是,表現性評價的評估功能更加多元,能夠開展更加復雜的評價工作,對學生多個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此外,表現性評價還能通過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設置不同的評價任務實現對學生的個體化評價。這能夠更加合理地體現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水平。
2.符合“教學評結合”的理念
加強表現性評價在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得教學評價更加符合“教學評結合”的理念。在開展表現性評價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來制定評價目標,保證學生學習和評價之間的同步性,并結合具體的學習目標來制定不同的評價形式和任務。此外,教師制定的評分規則也可看作更加詳細的學習目標。表現性評價是一種動態的評價方式,能夠貫穿整個大單元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記錄,并和結果評價形成良好的互補,對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綜合評價。總而言之,表現性評價的實施有效地體現了“教學評結合”的理念,使教學評價變得更加科學。
三、表現性評價在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1.過分注重結果性評價
評價過程中部分教師依然存在重結果輕表現的現象,未能將表現性評價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例如,在制定表現性評價目標時,教師通常只重視制定知識掌握情況方面的評價目標,并未制定學習表現方面的評價目標,這影響了表現性評價的全面實施;教師以學習結果為導向來制定評價方式,未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合理評價,這影響了表現性評價的實施效果。
2.評價實施的針對性不強
開展表現性評價主要是通過設置更加真實的任務情境來評價學生的能力,進而將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表現出來。然而,許多語文教師在開展表現性評價時存在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例如,所選擇的評價方式和評價目標缺乏針對性,由于針對性不強,很難調動學生在評價中的參與積極性,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不突出
許多語文教師在開展表現性評價時,未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地體現出來。例如,在開展評價時,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評價,未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此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未能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導致評價的主觀性較強。或者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教師未能結合學生的學習表現,導致評價標準和學生的學情聯系不大,很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表現性評價在大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明確大單元教學的評價目標
在開展表現性評價時,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明確大單元教學的評價目標,要先進行大概念的提取,再獲取關鍵的概念,最后制定明確的評價目標。第一,教師需要做好單元大概念的提煉。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來梳理規定性要求,先分析宏觀要求,再結合教材內容來細化要求。第二,教師要結合基本問題來獲得關鍵的概念。結合所提取的大概念,教師需要將大概念進行轉化,以獲得關鍵的概念。在轉化大概念時,教師可以按照邏輯序列來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任務情境以及教學評價。為了確保大概念的有效提取,教師需要結合基本問題來獲得關鍵的概念內涵,也需要提煉出多次出現的重要問題、和語文學科核心密切相關的問題等。第三,教師需要對學習結果進行分類,然后將其與表現性評價目標相匹配。[2]例如,教師如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需要結合不同的要素來制定評價目標;在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時,可以圍繞概念性知識制定評價目標;在評價學生的認知能力時,可以圍繞分析能力、創造能力等制定評價目標。
2.做好大單元教學表現性任務的設計
要增強表現性評價的效果,教師需要做好大單元教學評價任務的設計。第一,教師需要保證評價任務的真實性。[3]教師需要結合真實生活來設計具體的情境,借此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未來所要面對的社會環境來設計評價任務,評價學生的應變能力。第二,教師需要保證評價任務的典型性。教師需要選擇和語文學科密切相關的典型評價內容,例如采用閱讀鑒賞的評價任務、表達交流的評價任務等。第三,教師要保證評價任務的開放性。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名作者,對該作者的主要作品以及生平事跡進行分析和梳理,進而形成一篇讀書摘要或者讀后感。該評價任務既方便教師評價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又有助于教師評價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開展評價
整個表現性評價既要發揮好教師的評價作用,又要發揮好學生自身評價的作用。第一,教師應當結合具體的評價規則來對學生進行非結論性的評價,引導學生發現并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評分細則來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并表達自己對于文章以及作者的認知。此時,教師要結合事實指出學生表述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第二,學生也要進行自我評價,并綜合教師的評價以及其他學生的評價來認識自身的不足,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加強表現性評價的實施可以實現動態化的學習監督,這對于推動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商 敏.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表現性評價現狀及優化策略[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22.
[2]王 林.高中語文項目學習表現性評價的設計與反思[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1(06):63-68.
[3]徐曉勇.基于任務的初中語文表現性評價初探[J],文學教育(下),2021(0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