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燕
有的同學經常問:“環境描寫,不是小說中才有的嗎?平時的作文中,我很少用環境描寫。它在作文中真的有用嗎?”
當然有用!大家可別小瞧環境描寫的作用。如果在作文中加入適當的環境描寫,不僅能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還能讓作文多些小說的味道呢!
打疫苗
“社區通知咱們,這周六去接種新冠疫苗?!眿寢寣ξ艺f。
這幾天,社區的廣播在循環播放:“接種新冠疫苗,共筑免疫長城!”同學之間課間聊得最多的話題是:“你打疫苗了嗎?”大家也都陸陸續續地在家長的帶領下去打疫苗了。
周六,氣溫很低,但是陽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了醫院。打疫苗的隊伍很長,一直從門口排到了路邊,老人們側身探頭望著,往前傳著話:“再過一個小時,應該能打上了吧?”年輕人默默地排著隊,安撫老人道:“快了快了,就快到了……”雖然人多,但是隊伍井然有序。
“媽媽,打疫苗疼嗎?”我問。媽媽看著我說:“不疼。我相信你是最勇敢的?!蔽抑缷寢屧诠膭钗?。但是從醫院里時不時飄出來的消毒水的味道,還是令我害怕得雙手冰涼。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終于輪到我們了。注射室的門敞開著,我看到里面坐著一位醫生,戴著口罩,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正核對著疫苗盒上的信息。排在我前面剛打完疫苗的是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寶寶,打針時他號啕大哭,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讓我的心怦怦怦地跳到了嗓子眼兒。我嚇出一身冷汗,恨不得立刻轉身逃回家。正當我遲疑時,醫生沖著注射室門口喊道:“下一位!”媽媽示意我自己進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在心里默念著:“別怕!別怕!膽子大!”
我走進注射室,醫生對我說:“小朋友,把袖子卷起來?!蔽乙勒罩?。只見她熟練地把疫苗抽進針筒里,用酒精棉簽在我的左臂上涂抹消毒,我不由自主地全身顫抖了一下。隨著醫生注射疫苗,我忙將頭轉向一側,心里數著:“1,2,3,……”
“好了。你真棒!”醫生說話時,針頭已經拔出,她用一小團棉球按住針眼,然后告訴我自己按十分鐘。啊?這么快!原來打疫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疼,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我真是自己嚇自己!
“小朋友,打疫苗疼嗎?”一位老奶奶問我。我對她說:“不疼。真的,一點兒都不疼。”媽媽看著我,欣慰地笑了。
走出醫院,我覺得天空特別藍,陽光更加溫暖。廣播的聲音又響了起來:“接種新冠疫苗,共筑免疫長城!”
錦囊悄悄看
在學習寫作時,老師經常提到“大家可以嘗試在作文中運用環境描寫”。其實,很多同學也想學著用環境描寫為自己的作文增色,但是始終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環境描寫,哪些地方應該用環境描寫,用的時候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今天,針對這些困惑,我來教大家環境描寫“三步走”。
第一步:自然環境描寫,把握特征,渲染氛圍
環境描寫,就是描寫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環境描寫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大家在四年級時學過的課文《小英雄雨來》中,開頭有這樣一段自然環境描寫:“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因此,這村就叫蘆花村?!焙芏嗤瑢W都對這段描寫印象深刻。因為作者巧妙地做了“減法”。
蘆花村,大家一聽到這個名字,首先想知道它為什么叫蘆花村。如果我們寫蘆花村的小路、房屋、黃狗,就無法突出蘆花村的特點,甚至會給人“全世界的村子都一個樣”的感覺。而本文的作者只抓住了蘆花來描寫,描寫蘆花的顏色、形態,以及它獨特的美,渲染了故事發生的氛圍。簡單地說,作者就是抓住蘆花村最突出的特點進行放大描寫。
大家會不會覺得很簡單?對,越是簡單的寫作技巧,越有生命力。在“習作大看臺”中,對于天氣的描寫,小作者也做了“減法”,即只抓住“陽光”來描寫。聰明的同學一定還發現,與課文《小英雄雨來》一樣,“習作大看臺”的小作者將自然環境描寫與事情發展融合在一起,并采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把故事的氛圍渲染得更加妥帖,也更吸引人。
第二步:社會環境描寫,接軌時代,做好鋪墊
前面我們講到了自然環境描寫,明白了在選取景物來描寫時,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選擇典型的景物來描寫。接下來我們再說說環境描寫中的社會環境描寫,大家就有更深刻的體會了。
我們先來找一找“習作大看臺”中,哪些是社會環境描寫。請你在文中勾畫相關語句,也可以在文章旁邊寫下自己的體會。
你找到了嗎?是不是這一處———這幾天,社區的廣播在循環播放:“接種新冠疫苗,共筑免疫長城!”同學之間課間聊得最多的話題是:“你打疫苗了嗎?”大家也都陸陸續續地在家長的帶領下去打疫苗了。
我們想一想:社會環境描寫,可以描寫哪些方面?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似點?
社會環境描寫,描寫的是能反映社會、時代發展特征的社會場景、時代背景、民風民俗等。

“習作大看臺”中,小作者描寫的是全民抗疫的社會環境,從描寫廣播宣傳,到同學之間的議論,聚焦社會熱點,與時代脈搏一起跳動。
如果你經常閱讀一些大作家的小說,你就會注意到:他們往往會花很多的筆墨用于描寫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由此為故事的發展做好鋪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一讀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文章開頭用兩百多個字,描寫了故事的背景,讓我們知道了主人公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兩個涇渭分明的社會群體,表現了當時社會嚴重的階級對立和人與人之間冷酷的關系。作者刻畫了一個人性勢利、虛偽的社會環境,為接下來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心理環境描寫,抓住映襯,烘托形象
心理環境,一般指的是某一時刻與個體有關的心理上的環境因素。我們繼續用“習作大看臺”中的《打疫苗》一文為例,小作者對于心理環境的描寫是隨著事情的發展而變化的。在打疫苗前,他描寫了兩種心理環境:一種是大眾的,即人們排長隊打疫苗,心里雖然焦急,但是隊伍井然有序;另一種是獨屬于“我”的,即“我”害怕打疫苗。而在打疫苗時,“我”變得勇敢起來;打疫苗后,“我”還把這份勇敢傳遞給周圍的人。文中寫到“走出醫院,我覺得天空特別藍,陽光更加溫暖”,這樣寫,是“我”的心理映射,生動地表現了自己對抗疫勝利的期待。
同樣描寫天空的藍,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要表達的情感也不同,它也可以表達憂愁、失落、期待等。心理環境描寫,就是要抓住人物心理對外界的映射,如動機、聯想、記憶、潛意識等,讓周圍的環境融入自己的情感中,用以烘托人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