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
最近,學子們紛紛收到了自己的錄取通知書,數年努力終于結出了甜美的果實。事實上,不只今天的大學會發放錄取通知書,古人在參加科舉中榜后也會收到錄取通知書,等待錄取通知書的過程在當時被稱之為“候榜”。
最早的錄取通知書是泥金帖子,附于家書中遞送。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泥金帖子》有載:“新進士才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寖削此儀也。”唐代時,官方還會把金屑涂飾在箋簡上,作為進士及第到家報喜所用,稱為“榜貼”。
到了北宋,開始有了官府發布并加蓋“公章”的錄取通知書,名為金花帖子,類似如今的國家重點高校通知書。為突顯金榜題名的隆重,金花帖子會寫在一種灑金粉的“黃花箋”上。除記錄學子考取的功名外,宋代的通知書還會特別突出地記載主考官的頭銜及詳細資料,主考官還會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
到了明清時期,錄取通知書的發放有了更加標準化的規定,統一稱為“報帖”,也稱“捷報”。此外,清朝時還出現過刻板印制的科舉通知書。
如今的錄取通知書是通過快遞送到學子們手中,古代雖然沒有物流系統,但是朝廷會在各地配置相應的“報榜人”或“報錄人”。當時報榜人會騎高頭大馬,身后隨一幫吹嗩吶號子的人,一路到達錄取的學子家中,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子可謂風光無限。報榜人不僅會受到學子熱情的招待,還會獲得些“喜錢”。
和如今學子們收到錄取通知書后要發朋友圈一樣,古人收到榜帖后會將其張貼于廳堂最顯眼的位置,供家人以及來訪祝賀者觀賞。有些大戶人家還會將其置于祠堂勉勵族人,同時也向世人宣示本族子弟的才華橫溢。
錄取通知書,一抹歲月的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