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醫藥反腐,許多人會認為與基層醫務人員關系不大。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影像科、放射科是醫院比較“清冷”的部門,然而在有些人看來這里卻是極富“油水”的地方。
有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全國約有8位放射科、影像科從業者被查,其中6人是三甲醫院相關科室主任,1人為放射科主管技師。
業內人士稱,放射、影像等醫療設備及耗材,雖然理論上是由設備部門來采購,但由于其專業性較強,因此在面對一種醫療器械幾十種品牌時,放射、影像科室主任有著一定的話語權。科室主任的意見,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醫藥器械公司的財路,自然成為被“通關”的對象。
需要注意的是,放射科、影像科通過設備采購貪腐,僅限于擁有簽字權的科室主任等少數人。絕大部分的科室醫生、技術人員無法觸及這筆“油水”。甚至在大部分醫院,放射科、影像科人員收入基本排在醫院倒數。
而這也催生出另一種不合理的醫療行為——過度檢查。
以珠海市2022年公布的案例為例:某患者住院5天,醫保醫師A為其開具4次核磁共振(頭部、頸椎、腰椎、胸部)及1次增強CT醫囑,檢查檢驗費用占比接近98%,涉及違規金額近1萬元。
全方位的醫療反腐,目的是為醫改掃清障礙,讓優質服務與高超醫術能獲得應得的回報,讓醫生享有合理的陽光化薪酬待遇,不讓老實人吃虧。
在一些人眼中,護士長在醫院醫務管理人員中是最安全、風險最小的群體。他們基本不具備采購權,權力也遠不及醫生那般大,他們怎么貪腐?
從“中國裁判文書網”2021年披露的一起案件中可以找到答案。自2017年11月開始,遼陽新東方醫院工作人員張某珠和護士張玉某,按照醫生給住院患者下的處方,到醫院藥局取回藥品后,將部分藥品放在倉房,再將剩余藥品送到護士站,給患者減少用藥劑量。
非法獲取的藥品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張某珠、張玉某將藥品送回藥局入庫,醫院偽造醫藥公司的藥單,以新購進藥品方式將藥品入庫,通過遼陽市醫療保障中心申領統籌款,得到醫保基金補償。護士長劉某明知給患者少用藥是騙取醫保基金,仍默允護士執行。
除了我們日常眼中的看病吃藥外,在醫療美容這種以改善、修復人體外表為目的的特殊科室,腐敗也是無處不在。
“醫美行業的問題包括從上游藥械廠商到醫療機構的各個環節,其中包括不規范宣傳、私下交易、過度治療、技術缺陷等”,北京醫療美容爭議研究與調解中心理事長劉峰舉例,作為醫美行業的供應商,藥械廠商相當于醫美行業的第一道防線,但目前醫療器械設備質量不合格的問題非常嚴重,這意味著廠商在生產、銷售等環節往往暗藏貓膩。
近日,深圳市南山醫院燒傷整形科醫生劉某便被妻子實名舉報。據悉,劉某每年從藥品回扣中獲得的收益高達數十萬。除此之外,他還濫用職權,收受病人和醫藥代表送給他的購物卡、貴重物品等。同時,劉某還涉嫌在沒有合法執業資格的情況下進行非法行醫。
業內人士透露,皮膚科(或整形美容科)醫生,因為職業身份的加持以及供職醫療單位的背書,與化妝品行業多有交集,而賄賂往往高發于這些灰色地帶。
對此,《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明確指出,將聚焦“醫療美容”等重點領域整治,并嚴禁醫生利用職業身份“違規直播帶貨獲利”或者“假借學術活動名義收受‘紅包’”。

銳 評
最近正在進行的醫藥反腐針對的是‘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不能讓絕大多數醫師感受到委屈,甚至被污名化……希望醫療領域改革更有力度,讓醫生們的收入在陽光下日益提高。
——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員、主持人白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