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本刊見習主筆 青妍
維珍軌道成立于2017 年,是世界500 強企業維珍集團航空業務版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主營商業火箭發射。公司掌握的運載火箭空基發射技術,較之傳統的地基垂直發射更靈活更便宜。
按理說,出身名門、有著廣闊市場前景的維珍軌道前途應該一片光明。但事實上,它一直在質疑聲中艱難前行。
曾有業內人士分析,從2021 年首次成功發射火箭至今,維珍軌道只執行了6 次火箭發射任務,還失敗了2 次,而其用于開發和測試火箭和發射系統的投入就超過了10 億美元。如此低頻次、高投入、高失敗率的表現,讓投資者們很難看到維珍軌道的前途。
特別是今年1 月9 日在英國本土執行的火箭發射任務,維珍軌道徹底掉進“不被信任”的深淵。
這次火箭發射任務承載著英國要成為西歐第一個送衛星上太空的國家的希望,廣受關注。當晚,維珍軌道出動了一架特別改裝版波音747 客機“宇宙女孩”(Cosmic Girl),帶著搭載9 枚小型衛星的運載火箭“發射器一號”(Launcher One)從英國康沃爾郡紐基機場出發,飛到大西洋上空,然后發射火箭升空。
然而,由于火箭發動機組件故障,導致火箭無法正常入軌,最終墜海。路透社等媒體第一時間對此事進行了報道,稱“歐洲的太空雄心再受打擊”。
就此,投資者對維珍軌道徹底失去了信心。隨之而來的融資失敗、大幅裁員,讓維珍軌道難以“起死回生”。
“沒錢”是導致維珍軌道倒下的重要因素。其實,在此次火箭發射任務失敗之前,維珍軌道的財務狀況就已經舉步維艱。
2021 年前后,維珍軌道通過合并上市和私人投資等多種方法籌集資金,但是所募集的資金僅能勉強維持運營。
2022 年,維珍軌道單次火箭發射成本高達1200 萬美元,加之前期的巨額投入,整體境況更加艱難。公司第三季度凈虧損為1.395 億美元,截至年底已累計虧損10.2 億美元。
而競爭對手Space X 卻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隨著Space X 獵鷹火箭技術的成熟,其每公斤載荷的火箭發射成本已降到了2000 美元以下。在Space X 2022 年的61 次發射任務中,其發射及火箭回收成功率均為100%。2023 年初,Space X 更是成功融資7.5 億美元。
有分析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客戶更想要把投資放在能有確切回報的公司上,市場的容錯率很低,稍有不慎,就會在激烈競爭中被踢出局。
“所有成功進入軌道的發射公司都會告訴你,發射市場不足以撐起一家企業,他們都在做其他事情”,在太空資本執行合伙人查德.安德森看來,或許,建立“鏈條”企業,分擔運營成本,才是所有商業火箭運載公司應走的行之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