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小哥

比賽現場
8 月19 日起,中國檔案學會主辦的年度系列活動漸次在云南昆明展開。本號小編與來自全國各有關高校的檔案學者、各地檔案館的檔案工作者800 余人齊聚一堂,其中首屆檔案工匠技能(檔案修復)大賽決賽于21 日在昆明云安會都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18 支參賽隊分兩組進行了扣人心弦的角逐。上午的比賽一時難見分曉,加時了30 分鐘。
頒獎儀式甫一結束,小編就對獲得三等獎的云南省代表隊李穎、肖颿、甘立辰三名女選手進行了現場專訪。
交談中,小編了解到:云南大學化學系畢業的李穎現為云南省檔案館備份管理處副處長(兼檔案修復中心主任)、三級調研員、云南省檔案學會檔案保護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檔案修復領域工匠型人才。熟悉檔案業務工作各項業務流程和技術標準,熟練掌握檔案搶救保護技術,具有檔案保護與搶救豐富經驗和實踐成果,組織籌建云南省檔案館檔案修復中心,研究多項檔案修復工作制度和規范;提升檔案修復工作科學性,實現字畫修復、文物修復等領域傳統手工技藝和檔案保護搶救技術相結合;開展多項少數民族檔案保護與搶救研究和載體分析試驗;參與完成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建設并投入使用。
肖颿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2012 年11 月開始從事檔案修復工作,現為云南省檔案館備份管理處一級主任科員。熟練掌握檔案修復全技術流程和業務標準,在從事館藏檔案除塵、消毒、前處理、修補和托裱、干燥、修整、脫酸、壓平等修復技術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檔案修復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獨立完成2 萬余頁重度和特殘破損檔案修復技術處理;先后參與組織7 批全省檔案修復專業技術培訓班,對參訓學員進行現場示范和指導;作為主要技術人員參與普洱茶染紙和應用無水納米脫酸技術保護紙質檔案研究和實際運用實驗,通過不斷測試調整完善,兩項研究均正式應用于實際檔案保護搶救工作,取得較好實效。
同樣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的甘立辰,是三人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現為云南省檔案館備份管理處二級主任科員、全國青年檔案業務骨干。2015年7 月從事檔案修復工作以來,已熟練掌握檔案搶救保護技術。先后對8000 余頁破損檔案分別進行了除塵、消毒、前處理、修補和托裱(采取手工修裱、精修、雙層加固、紙漿補洞等技術方法)、干燥、修整、脫酸、壓平等修復技術處理,圓滿完成每年破損檔案修復重點工作任務;參與區域性國家保護中心(云南省檔案館)附屬設施改造工程——實驗室、沖洗室改造項目的實施;配合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利用區域性國家重點保護中心(云南省檔案館)的設施設備對彝文古籍進行纖維分析等檢測;參與國家檔案局科技研究項目2 項。
回顧比賽,擔綱參賽隊長的李穎情緒還一時難以平靜,她說:“我們賽前準備比較充分,做了明確的分工。比賽中,配合默契、臨陣不慌,肖颿負責待修復檔案前處理,準備工具和配紙,我自己負責檔案遇水性檢測,制定修復方案,檔案修復質量控制,甘立辰負責調制粘合劑及檔案修補、托裱(濕托、覆托)。以將平時練就的本領在大賽中加以檢驗的心態,與各隊選手同場競技,這應該是最終取得良好成績的根本原因吧?!?/p>

云南檔案局段俐娟副局(館)長(左二)、大賽評委劉小敏老師(左三)向獲獎三人組祝賀

比賽現場
談到參賽的收獲,她們一再表示,要感謝中國檔案學會提供的好機會,既能與來自全國的同行們一起參加比賽、交流、增進友誼,又能從各位評委老師豐富的行業經歷上,學習到審慎的專業思路和深耕的學業精神,特別是劉小敏老師作為檔案修復界的領軍人才,年過花甲依然不辭辛勞,加班加點為每支參賽隊伍親手制作修復工具、準備比賽材料,劉老師這種對工作一絲不茍的較真精神,深深地觸動了她們,同時,深深地感受到檔案修復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能,參賽的許多選手都是業內高手,能與他們同場競技,對自己在制定修復方案、扎實基本功、完善技術流程、精細操作步驟、團結合作等方面都是一種寶貴的歷練和觸動。
經過此次大賽的鍛煉,三人在接受專訪時都表示,術業有專攻、學術無止境,要以豐富多元、獨具特色的西南民族檔案資源作為基礎,進一步研究西南地區貝葉經、民族特色手工紙、羊皮紙等民族檔案載體和記錄材料的性能與機理,探索科學化的保護與修復,建立西南民族檔案樣本庫,努力為西南民族檔案的搶救性修復和預防性保護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闖出一條具有云南特色的檔案保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