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黑龍江省考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賦予黑龍江省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黑龍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以下簡稱省民宗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推動固邊興邊富民工作,創新提出建設北疆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以實際行動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責任,守好祖國“北大門”,奮力繪就新時代邊疆各族人民幸福安康新畫卷。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國必治邊”重要戰略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實施固邊興邊富民行動,邊境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守土固邊的責任感顯著增強。
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夯實愛國守邊思想基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中央民族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四個與共”“五個認同”等思想觀念,引領邊境地區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8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3個、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51 個,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邊境地區發展條件。牡丹江、佳木斯、雞西、雙鴨山、鶴崗實現快速鐵路通行,完成“‘醉美’龍江331 邊防路”國道G331撫遠至同江段等建設任務,沿邊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建設不斷加快,推動邊境地區中心城鎮與區域交通中心節點的公路、鐵路、機場連接通道建設,努力推動形成邊境地區中心城鎮到哈爾濱3小時經濟圈。邊境地區供水、供氣、電網、物流等設施建設持續改善,全面啟動沿邊沿線5G 網絡、4G 網絡補建基站工作,網絡覆蓋范圍和質量大幅提升。
加強對外經貿合作,提高沿邊開放開發水平。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強對東北亞區域合作,加大對俄羅斯、日本、韓國以及歐洲地區的經貿合作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施新時代沿邊開放開發專項行動,暢通對俄歐陸路通道,提升中俄黑河公路大橋、同江鐵路大橋運營效能,發揮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綏芬河片區等平臺載體作用,推動習近平總書記訪俄成果在黑龍江省落地見效,推動對俄合作轉型升級,打造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激活邊境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依托資源稟賦、區位條件,指導18個邊境縣(市、區)高質量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推動邊境地區優化重構以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為重點的“4567”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加快布局建設黑河寒地試車、孫吳四季屯煤礦、蘿北石墨等特色產業項目,推動農產品加工、北藥特色種植、邊境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形成神州北極、華夏東極等旅游品牌和赫哲族民俗體驗游等旅游線路。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邊境地區人口支撐能力。東寧市、黑河市愛輝區被國家列入全國首批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建設試點,帶動教育、醫療、市政設施等快速發展;支持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推進民族鄉村振興發展;加強城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飲水安全保障率100%,村衛生所(室)實現全覆蓋,人口聚集功能顯著增強。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水、氣、土等重點領域污染防治行動。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道路,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塔河縣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
加強邊防管控工作,保障邊境地區安全穩定。統籌軍警地涉邊部門,常態化開展軍地聯合巡航巡查邊境線、“六千里邊關筑堡壘”警地黨組織共創平安邊境等活動,有效防范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數字邊防”“智慧邊防”建設,深入開展智慧廣電固邊工程,推動邊境管控預警預判分析系統建設,邊境管控形勢逐年向穩向好。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以來,省民宗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放在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中去思考、去謀劃、去落實,創新開展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穩慎處理好“急不得”和“等不得”的關系,邊境地區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邊防穩固。
強化組織領導,提高政治站位高效落實。黑龍江省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對固邊興邊富民提出明確要求,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省民宗委會同相關部門認真謀劃、共同研究制定固邊興邊富民行動方案,科學確定“六個突破”建設任務,推動邊境地區實現率先發展。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擔當守邊重任。黑龍江省立足新發展階段,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融入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省民宗委牢記“國之大者”,突出衛國戍邊工作重點,創新推進邊境地區產業發展,推動邊境城市、城鎮和鄉村協調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推動生產和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堅決守好祖國“北大門”。
強化上下協調一致,統籌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黑龍江省成立興邊富民行動協調小組,省民宗委把固邊興邊富民行動與省委“六個龍江”建設有機融合,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度銜接,協調成員單位確定年度重點任務并推動完成,各成員單位互相配合共同推進,強化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一盤棋,形成省委牽頭抓總,各地各部門同向發力的工作格局,實現了倍增效應。
強化調查研究,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省民宗委立足職能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發揮調研作用,發揮好省委、省政府參謀助手作用,主動發現、積極解決影響興邊富民工作的實際問題。特別是今年,按照主題教育開展大調研工作安排,省民宗委分別從加強邊境地區普法宣傳、推動邊境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不同角度開展多個專題調研,通過“望聞問切”把真實情況摸清楚、厘明白,真正了解掌握基層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綜合研判科學提出促進邊境地區發展的對策建議,為上級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突出特色亮點,打造興邊富民工作品牌。注重梳理總結工作經驗,多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對黑龍江省民族宗教工作好的做法、經驗進行了多輪次、多方位報道。省民宗委主要負責同志接受《中國民族報》專訪,詳細宣介黑龍江省民族工作思路的創新性突破和興邊富民行動取得的重要成就。
省民宗委充分把握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重大歷史機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設北疆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為引領,積極打造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升級版。
積極打造共同富裕長廊。發揮興邊富民協調機制作用,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作為重要任務,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發展,不斷做大寒地試車、候鳥式康養等新興產業,推動石墨、鐵礦等產業綠色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積極打造民族團結和諧長廊。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和時代要求,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弘揚愛國守邊精神,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加快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質升級行動,推動18 個邊境縣(市、區)實現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全覆蓋。
積極打造文化旅游長廊。積極傳承保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運用“互聯網+旅游”,打好“冰雪游”“沿邊游”等旅游品牌,打造具有黑龍江特色的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圍繞民族村寨廊帶建設,打造沿邊民族文化旅游廊帶。
積極打造綠色生態長廊。深入推進“美麗龍江”建設,實施“藍天、碧水、凈土”行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圍繞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以及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水系,構建邊境地區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價值轉換,大力發展碳匯經濟等以生態為本底的新產業新業態,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充分挖掘邊境地區綠色發展潛力,打造綠色生態環境。
積極打造樂業宜居長廊。優化邊境地區城鎮空間布局,發揮城市、城鎮“架梁立柱”和“輻射帶動”作用,推進黑河市興邊富民重點試點市建設,推動東寧市、黑河市愛輝區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建設,打造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的邊境城鎮。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吸引各族群眾到邊境地區就業創業,提升人口集聚效應。
積極打造沿邊開放合作長廊。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打造沿邊口岸經濟發展帶,強化對俄開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加快自貿片區、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提升口岸運行效率,推進邊境往來便利化。加強對俄人文交流合作,辦好中俄文化大集、體育嘉年華等活動。
積極打造安全穩定長廊。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守好意識形態陣地。加快智慧邊防建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結合”管控體系,守好祖國“北大門”。加強邊疆法治文化建設,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
積極打造黨旗引領長廊。以黨旗為引領,開展“六千里邊關筑堡壘”警地黨組織共創平安邊境活動,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引導黨員干部、各族群眾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覺地做“兩個確立”的堅定擁護者、“兩個維護”的忠實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