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
“院長被抓人均就醫成本降1400多元”“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云南一地醫療行業403人主動退贓”……連日來,醫藥領域反腐相關報道持續占據熱搜榜,所揭露的醫藥行業灰色運作也令人瞠目。
一場力度空前的反腐風暴正在醫藥領域進行。到8月中旬,公開曝光的全國被查的醫院院長、書記人數已超180人。醫療和民生息息相關,醫藥腐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此輪反腐風暴將產生哪些影響?
7月21日,國家衛健委等十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牽頭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將這次醫藥反腐的戰略定位推向高處。
一系列高規格會議及密集出臺的政策透露出今年醫藥反腐工作的系統謀劃,以及力度之大、決心之強。落實到省份一級,為期一年的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目前已有多地跟進。
據記者觀察,各地在整治時間段上雖有略微差異,但基本按照自查自糾、集中整治和總結整改這3個階段實施。其中,在自查自糾階段,對于主動說明問題、主動投案的人員將給予寬大處理。
談及今年醫療領域反腐力度的提升,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國家衛健委醫療領域反腐課題專家鄭雪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每年工作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2021年的側重點是疫苗、核酸檢測、詐騙醫?;?、打擊回扣等。2022年是圍繞疫情防控領域打擊偽劣防護產品、假劣藥、醫藥銷售領域非法利益鏈條、醫療領域亂象等違法犯罪行為等?!敖衲晏岢隽诵酗L體系建設,是進一步升級。”
陜西省山陽縣衛生健康局原副局長徐毓才告訴《中國報道》記者,此次反腐不同以往,力度較大,原因涉及多個方面。一是自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將醫藥購銷領域腐敗行賄受賄納入“刑罰”以來,反腐一直在進行,但腐敗問題依舊在,而且呈現更加擴散、蔓延、隱秘的特點;二是盡管明確受賄行賄一起罰,但實際上沒有完全做到位;三是之前反腐主要集中在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并沒有真正在全領域、全流程形成全覆蓋;四是當下的內外環境要求在治理群眾身邊腐敗問題上加大力度。
徐毓才補充道,今年打擊騙保和醫保支付制度改革,以及疫情之后醫療機構運營困難面擴大,醫藥企業經營更加困難,在這種背景下,腐敗風險上升?!耙虼?,大家感覺反腐風暴突如其來,實際上也是有跡可循。從這一點來看,與醫保和醫院管理也有關系?!?/p>
徐毓才認為,按照一般規律,雷霆行動不可能持續太長時間,但也不好判斷?!安还軙r間多久,最終都必須建立長效機制,這在今年下半年的醫改重點任務中已經有了安排。”
7月24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出臺,將“持續加強行風建設,推進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治理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凈化行業風氣”列為下半年醫改重點任務。
在中紀委網站2月發布的《嚴查醫療領域隱蔽利益輸送》一文中,披露了多個案例,表示高壓震懾下醫藥行業風腐問題不斷變異升級,“定制式”招投標、“規避式”委托采購、“供股式”入股分紅、“福利式”研討培訓……利益輸送方式隱形變異,為賄賂行為披上了“合法外衣”。
徐毓才也向《中國報道》記者闡述,在復雜的醫療采購銷領域,腐敗行為可以在任一環節、以更隱蔽的方式發生。在標準制定上,可以搞“定制”;在招標環節,可以搞“蘿卜招標”;在使用環節,可以“帶金銷售”;在回款方面,也可以排出優先級。“盡管反腐敗工作一直在做,但腐敗問題依舊在,而且呈現擴散蔓延和隱秘之勢,原因在于沒有形成全鏈條、全領域、全流程、全覆蓋和制度化。”徐毓才說。
多個引起輿論嘩然的腐敗案例中,涉案金額令人震驚。中紀委曾曝光,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以3520萬元購入一臺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院長楊文俊就吃掉了1600萬元的回扣。另外,一些腐敗案例不僅牽涉到醫院院長、書記等一把手,科室主任及一般工作人員也未能幸免。

受國家衛健委委托,鄭雪倩曾開展過一項醫藥反腐領域的相關課題,梳理了2013—2021年間2900多例涉及醫療腐敗的刑事判決書,總結出受賄行賄相關判例中的關鍵環節、關鍵部門、關鍵人群等內容。
在鄭雪倩得出的數據里,行賄受賄醫療器械的占比最高,接近40%,藥品占比30%,耗材占比近20%。從關鍵環節看,受賄行為出現在決策環節的比例最大,占比近45%,使用環節占36%,采購環節約占18%。從關鍵部門來看,判例中的行賄受賄行動者在行政管理部門的比例達49%,比如醫院院長、科室主任等。臨床科室占比17%,醫技科室11%,后勤系統13%。從關鍵人群來看,受賄的正職領導占比29.67%,副職領導占比10.43%,中層干部數量最多,占比40.57%,一般工作人員8.1%。
較之于其他領域腐敗,醫藥領域有何特殊性?為什么容易出現“大小通吃”“小官巨貪”的現象?
“醫療腐敗其實和創收連在一起,背后是體制機制問題?!北本┐髮W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醫改專家李玲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
“我們現在給了醫院太大的自主權。國家基本上是不管醫院的投入運行和分配的。所謂的公立醫院其實只是名字上叫公立,事實上政府的投入占比可能都不到10%,也就是說90%以上的收入都要醫院自己去創收?!崩盍嵴f,醫院之間還面臨人才競爭,這就刺激醫院必須要努力創收。
徐毓才告訴《中國報道》記者,腐敗大多與權力密切關聯,醫藥領域個別人手中握有實權,在這一點上和其他領域腐敗并無本質區別,但由于醫療領域專業性比較強,擁有權力的人較為普遍,如醫師處方權、設備操作權等,因此其腐敗往往具有整體性,容易出現“一鍋端”。他提到,2013年7月爆出的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漳州腐敗案中22家醫療機構無一幸免,超過1000人涉案。
業界認為,正因此,當前部署的醫藥反腐工作強調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緊盯關鍵環節、關鍵部門、關鍵人群,以及“受賄行賄一起查”,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不過在徐毓才看來,市場發育和法治體系尚不健全,很多規矩規范還未形成,執法也有待進一步嚴格。加之部分從業人員善于游走在邊沿地帶,總是能夠突破規矩,因此醫藥反腐仍然任重道遠,其重點也會不斷推陳出新,其挑戰也在于此。
一個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話題是:反腐會使藥價變得便宜嗎?“看病貴”問題能否得到緩解?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醫藥領域反腐,影響最大的有三類產品:一是幾百萬上千萬的大型醫療設備,二是平價量大的藥品、器械,三是進價便宜、售價貴、利益空間大的品種。浙江省江山市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室干部程方圓舉例稱,醫藥公司長期給予合作醫院的某些人回扣,就會抬高藥品價格,最終將負擔轉嫁給患者。
據廣東省紀委監委網站日前披露的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黨總支書記、院長羅勇受賄一案顯示,羅勇從收受病人紅包禮金、醫藥代表回扣到與醫療設備供應商結成“利益同盟”,收取設備代理商高額回扣,涉案金額2980多萬元?;乜劭罴疤撛龅乃幬镌O備價格計入醫療成本,直接導致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羅勇被查處后,該院今年1—5月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同比下降16.6%、21.4%,人均就醫成本下降1400余元。
高壓態勢下,壓力也在行業的多個領域傳導。在股市,貝達藥業、恒瑞醫藥等巨頭跌超20%;據業內人士介紹,藥企應對目前反腐風暴的“三件套”是解散群、放假、召回代表接受培訓;醫藥代表們也紛紛表示,近段時間不會再去醫院拜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國多家三甲醫院已經發文,要求醫生上報5年來的講課費、學術會議費用等,“倒查”深究。徐毓才表示,在醫藥反腐行動的大背景下,過去由醫藥企業直接與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接觸的渠道近年來被堵死,而一些管理不規范的協會學會利用醫藥企業的贊助,通過舉辦學術活動,披著合法外衣做起了“媒介”。徐毓才提醒,要防止“誤傷”,學術會議不能和“腐敗”直接畫等號,學術會議對于分享相關領域前沿知識,傳播新理念、新政策、新管理等作出了很多貢獻。
與先前不同,此輪反腐不但懲處受賄方,作為行賄方的藥企也受到較大影響。著眼于生產端,徐毓才表示,我國一款藥觸達消費者要比國外慢很多,但“慢”不應是滋生腐敗的理由。他指出,我國藥企數量多、小散亂,且以仿制藥為主,原研創新藥少,同質化的現象非常嚴重,導致“拼不了技術只能拼營銷”,不正當競爭就成為它們占據市場的主要手段。
有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A股藥企銷售費用在10億元之上的數量遠超60家。其中,復星醫藥、步長制藥、百濟神州、白云山和華潤三九等的銷售費用超過50億元,復星醫藥的銷售費用超過90億元。有觀點認為,高昂的銷售費用盡管不能等同于行賄,但也實難甄別,希望此次醫藥領域反腐能夠改進藥企現狀,將更多投入用于研發。
徐毓才告訴記者,這次針對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反腐,無疑會沖擊醫藥產、供、銷鏈條,對加速行業“合規”“合法”經營有很大好處,也會極大遏制行業腐敗并從源頭上得以治理,但可能會增加醫療機構運營難度,也會給企業復蘇帶來新的挑戰。他稱,之所以有這個擔憂,主要是反腐來勢較猛,目前紅線在哪兒、尺度多大還不清晰。
“外部監督、社會監督很有必要,但重點遠不止于監督,更主要的是完善體制機制,從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上大做文章。而內部監管更多的還要依靠‘民主’‘制度’來解決,預防為主。”徐毓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