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鐘的
從人類歷史來看,自政府這一國家進行統治和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誕生之日起,政商關系就已經客觀存在了。進入現代社會,政商關系是衡量政府治理水平現代化的依據之一,反映了一個國家政治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
政商關系是政府與社會關系中的重要部分,直觀反映了政府與市場開展互動的狀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型政商關系應該是什么樣的?概括起來說,我看就是‘親’‘清’兩個字”,要求“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動形成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推動形成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是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清朗政治生態的前提和保障。作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依賴良好健康的政商關系。政府治理是否得民心、從民意,是否保持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政商關系是一面鏡子、一把標尺。
政商關系“親”,營商環境才公平、穩定、可預期,企業家才能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領導干部要坦蕩真誠地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近年來,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加速,“放管服”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大力推進等,回應了民營企業的現實關切和利益訴求,切實解決其實際困難,便利企業和政府打交道。
政商關系“清”,才能守住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一些領導干部在推杯換盞中放松了警惕,在金錢美色面前經不起考驗,在輕歌曼舞中喪失了人格,一步步滑入腐敗深淵。少數領導干部接受企業的利益輸送,為企業經營提供不合法、不正當的便利條件,看似是幫助企業發展,實質是破壞公平的市場環境,損害相關行業領域的長遠利益。企業家在與領導干部交往時也要走正道,弘揚企業家精神,做充滿正能量的典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就告誡官員:“如果覺得當干部不合算,可以辭職去經商搞實業,但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還要利用手中權力謀取私利,官商結合必然導致官僚主義。”古往今來,官有官德,商有商道。黨的宗旨決定共產黨人當官不是為了發財,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政商關系是營商環境的風向標,優化營商環境必須構建親清政商關系。2023年7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再次強調:“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到實處,黨政干部和民營企業家要雙向建立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推動形成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政府要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使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從而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的市場活力,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持續做大做優做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