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青 喻林林 鄔淑錢 胡云 余夢霞
結腸鏡檢查是診斷與治療腸道疾病的重要方式,其治療安全性、診斷準確性與腸道準備質量有密切關系[1-2]。高質量的腸道準備能提升結腸鏡視野質量,并提高腸道疾病診斷與內鏡治療率,減少漏診率[3-4]。兒童群體比較特殊,生理、心理尚未發育完全,對結腸鏡前腸道準備的依從性低下,影響腸道準備質量,不利于診斷與后續治療的開展[5]。目前,臨床針對腸道準備患兒多予以口服腸道清潔劑聯合清潔灌腸,以提高腸道準備質量[6]。常規灌腸存在灌腸液量大、肛管粗、進液快等不足,對腸道刺激較大,操作中或拔管后易引起便意,促使灌腸液排出,縮短灌腸液在體內停留時間,無法達到理想灌腸效果,還會加重患兒不適,進一步降低患兒依從性。改良灌腸法是通過對灌腸管、灌腸液進行改進,以減輕腸道刺激,增強患兒依從性,提高腸道準備質量。本研究通過臨床對照實驗,探討改良灌腸法對腸道準備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醫院進行結腸鏡檢查及治療的患兒8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患兒出現不明原因腹痛、腹瀉、下消化道出血等癥狀;年齡≥2歲。排除條件:存有腹膜炎、腸穿孔;腹腔內有廣泛黏連;嚴重巨結腸危象、壞死性腸炎、完全性腸梗阻等。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5~15歲,平均9.73±2.01歲;體質量13~27 kg,平均20.13±3.54 kg。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4~14歲,平均9.38±2.43歲;體質量14~28 kg,平均20.29±3.61 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倫理審查批件號:JXSETYY-YXKY-20220215)。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采取傳統清潔灌腸,使用一次性肛管配合生理鹽水進行清潔灌腸,控制灌腸水溫38~41℃,根據患兒年齡選擇灌腸液量,即4~5歲灌腸液量500 ml、6~10歲灌腸液量800 ml。
1.2.2 觀察組 實施改良灌腸法,灌腸液由開塞露+生理鹽水混合而成;2~4歲灌腸液量100 ml(40 ml開塞露+60 ml生理鹽水)、4~6歲灌腸液量120 ml(60 ml開塞露+60 ml生理鹽水)、6~10歲灌腸液量120 ml(60 ml開塞露+60 ml生理鹽水);選用正康醫療器械江蘇江楊特種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硅膠子宮造影管,由氣囊、塞閥、導管組成,有10、12、14、16四種規格;依據患兒年齡大小選擇相應規格硅膠子宮造影管、插入深度;患兒側臥,操作人員左手分開患兒臀部,露出肛門,右手將格硅膠子宮造影管輕輕旋轉插入肛門中,如出現抵抗感,則稍微抽出硅膠子宮造影管,然后再前進;使用1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向氣囊中注水7~10 ml,使硅膠子宮造影管前端球囊充盈,確保硅膠子宮造影管在腸道內位置牢固,然后用50 ml注射器注入灌腸液。
(1)患兒腸道準備依從性:使用自制依從性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患兒全程配合為完全依從;患兒掙扎哭鬧,停止操作1次,安撫后可完成灌腸為部分依從;掙扎哭鬧比較嚴重,多次停下操作進行安撫為不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觀察例數。
(2)腸道清潔度:使用波士頓腸道準備評分量表(BBPS)[7]進行評價,對左側(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中間(橫結腸),右側(升結腸、盲腸、回腸末端)進行評分。0分為大量固體糞便殘存,需重新準備腸道;1分為部分腸段存在液體及半固態糞便,影響觀察;2分為少量糞便殘存,不影響觀察;3分為微量或無固、液態糞便殘存,觀察效果優。量表總分為9分,評分越高表示腸道清潔度越好。
(3)結腸鏡檢查時間:患兒結腸鏡檢查所用時間。
(4)家長滿意度:使用自制灌腸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包括技術操作、灌腸指導等方面,共100分,75~100分為很滿意,50~74分為滿意,<50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很滿意例數+滿意例數)/觀察例數×100%。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腸道準備的總依從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腸道準備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兒BBPS量表中的左側、中間、右側腸道清潔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結腸鏡檢查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腸道清潔度、結腸鏡檢查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比較
兒童消化內鏡技術發展與普及,使小兒結腸鏡檢查運用越發廣泛[8-9]。腸道準備為結腸鏡檢查進行的基礎,良好的腸道清潔度是結腸鏡檢查的重要保障[10-11]。理想的腸道準備應具有腸道黏膜清晰、操作簡單快捷、患兒耐受等優點[12]。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患兒需要短時間內服用較多清腸劑,但由于患兒依從性差,無法獲得理想腸道準備效果,影響結腸鏡檢查結果,易造成漏診、誤診[13-14]。鑒于兒童腸道準備較為困難,常規腸道準備方案尚不能達腸道準備標準,因此考慮聯合其他腸道準備手段。
灌腸是將固定量液體由肛門經直腸灌入結腸,軟化糞便,刺激腸蠕動,促進排氣、排便,從而清除腸腔內積氣與糞便,達到腸道清潔的目的[15-16]。一次性肛管是常規灌腸工具,肛管管徑粗、質地硬,出口孔徑大,進液量大且速度快,會對腸道造成一定刺激,加重患兒不適,降低依從性與耐受性,部分患兒在灌腸操作過程中或者拔管時立即產生便意,迅速排出灌腸液,使得灌腸液在腸腔中停留時間短,刺激性不夠,難以達到理想灌腸效果。同時,腸道刺激容易引起腸道黏膜損傷,甚至需要拔出肛管重新插管,而反復插管操作可加重患兒疼痛不適,導致強烈哭鬧、掙扎,持續哭鬧會促使腹腔壓力增加,加劇糞液排出難度,導致腸道中滯留過多的大便與灌腸液,進一步降低腸道清潔效果,影響手術開展。且常規肛管灌腸可能需要護士雙手操作才行,影響工作效率[17-18]。常規生理鹽水灌腸雖能促進糞便與積氣排出,但大量使用容易引起水鈉潴留,引起電解質紊亂等,影響排便功能。因此還需對傳統灌腸操作進行針對性改良,以提高腸道準備質量,保障結腸鏡檢查的順利進行。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腸道準備依從性高于對照組,BBPS量表中的左側、中間、右側腸道清潔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結腸鏡檢查時間短于對照組,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改良灌腸法能提高兒童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質量,改善患兒腸道準備依從性,提升家長滿意度。改良灌腸法從灌腸管、灌腸液、灌腸液量方面進行改進,能針對性地彌補傳統灌腸的不足。
改良灌腸法使用的一次性硅膠子宮造影管管徑小,能增加插管深度,利于灌腸液朝近端結腸流動,增加灌腸液與糞便的接觸;硅膠子宮造影管質地較柔軟,對腸道刺激輕,因此可減少對腸道黏膜損傷。此外,硅膠子宮造影管前端有一個球囊,充盈球囊能壓迫直腸壁,預防導管從肛門脫出,避免灌腸液流出,進而延長灌腸液在腸腔內停留時間,進一步增加灌腸液與糞便接觸,提高腸道清潔效果。同時硅膠子宮造影管對腸道刺激較小,不易引起腸道黏膜損傷,避免反復插管帶來的不適而加重患兒恐懼與掙扎,故能保持腹部壓力正常,便于糞液排出,提高灌腸效果,形成良性循環。此外,使用硅膠子宮造影管進行灌腸,護士單手操作即可,可一邊與患兒及家屬溝通,一邊以手緩慢按摩患兒下腹部,使患兒配合灌腸,減輕患兒身心痛苦,減少暴露時間,提高患兒腸道準備依從性,從而提高灌腸效率,縮短腸道清潔時間,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開塞露是一種含甘油的無色澄清黏稠液體,屬于潤滑性緩瀉藥,可通過刺激腸壁、軟化糞便而發揮促進排便作用[19-20]。采用開塞露與生理鹽水配置灌腸液,藥液進入直腸后不被吸收,潤滑并刺激腸壁,可更好地刺激軟化糞便,使其易于排出,增加清腸效果的同時可減少生理鹽水使用量,降低總體灌腸量,加快灌腸過程,減輕患兒不適,進一步提高患兒依從性與耐受性,確保結腸鏡檢查的進行,提高家長的滿意度[21]。加之本研究選用的硅膠子宮造影管為一次性物品,無需反復使用,故能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
但本研究尚有不足,因本次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有限,且觀察指標少,數據的客觀性與可靠性均受到一定影響,今后還要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并增加其他觀察指標,進一步提高研究數據的客觀性與可靠性,為兒童結腸鏡檢查的腸道準備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改良灌腸法可有效提升兒童結腸鏡檢查準備質量,增強腸道清潔度,并改善患兒腸道準備依從性及耐受性,獲得較高的家長滿意度,省時省力,減輕護理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