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衛華

王桂雙委員
王桂雙是淶水縣第十屆政協委員,保定民興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去年加入淶水遒城義警協會,成為一名義警。在今年7 月末的這場與洪水的戰斗中,他參與解救護送游客撤離、搬運救援物資、積極籌措物資,不分晝夜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充分展示了政協人的“使命與擔當”“英勇與無畏”。
2023 年7 月30 日22 時47 分,因持續降雨,義警協會領導就在微信群里發起“能夠參加抗洪搶險的義警積極報備”的接龍,王桂雙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了。8 月2 日早晨雨一停,他隨第一批抗洪搶險隊伍進入了野三坡景區,沿途的景象讓人揪心,山塌了、路斷了、房屋被掩埋了,真正進駐到景區核心地帶三坡鎮,實際情況更讓人擔憂,交通中斷、供水中斷、供電中斷、通信中斷,沿街百姓吃穿用的東西全部被洪水沖走,有的甚至連辛苦經營了幾十年的店家都被沖走了,偏遠村莊的百姓被困在孤島上,跟外界失去了聯系……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次抗洪救災,是加入義警隊伍以來,跨越時間最長、任務難度最大、條件最為艱苦的一次。
進入山區之后,王桂雙來不及休整,就接到解救紫石口村被困老人的任務。警情就是命令。他立馬出發趕往兩個老人被困的孤島現場。村路被淹,河床變形,跋涉過一條20 余米寬、水深不明的河汊,蹚過河后滿是淤泥小路,每挪動一步都很困難,王桂雙一邊徒步過河,一邊利用繩索在河兩岸間搭起一條生命之橋,最終給老人穿上防護服,用皮劃艇慢慢把老人護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電力中斷的災區,應急發電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當時物資短缺,沒有柴油,外界送來的物資只能放在高速路口,需要用人力運送,王桂雙同隊員們肩扛手提,翻山越嶺走鐵軌,走一趟需要兩個小時,胳膊疼了,腰酸了,腿像是灌鉛走不動了,他們沒叫苦,不叫累,只是一心想把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哪里需要,就奔赴哪里。
8 月5 日,接到龍門鄉野孤村某村民腎病需要透析急需轉移就醫的任務,王桂雙沒有猶豫,沒有推辭,立即出發,在泥水中一步一挪向前行,最終把病人成功護送到120 救護車上。
在災區10 多天來,王桂雙已經記不清用腳步丈量了多少道路,翻越了多少座山丘,自己和隊員們一直奔赴在群眾需要的地方。
洪澇災害后容易引發地質災害、污染、疫病等次生災害,即使暴雨和洪水退去也不可掉以輕心。災后疾病預防是關鍵,為了找來消殺藥品、解決這一燃眉之急,只要是在有手機信號的地方,王桂雙就積極與外界聯系,籌措消毒物品,最終聯系捐贈10 噸消毒液,160 個噴霧器。東西有了,怎么送,往哪兒送也成了問題。當時的救援物資只能到百里峽服務區,當時的路還沒有完全貫通,怎么才能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呢?思來想去往前沖吧,一邊探路一邊走,剛剛走過的路出現塌方,冒險把消殺物品、生活物資先后送到了龍門、其中口、趙各莊等鄉鎮村。
8 月12 日上午8 時50 分,王桂雙在給工作人員發送了兩張于災區一線協助公安民警巡河任務的照片后,又匆匆投入了一天緊張的工作,抗洪仍在進行……
王桂雙身先士卒、主動作為,和其他義警一起以奮進者的姿態,交出了一份讓黨委肯定、讓群眾滿意的優異“答卷”。